单位名称 | 子长市中医医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以中医为主的全科医疗、护理及预防保健服务。依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执业许可范围开展业务;医学教学及研究、保健及健康教育、公共卫服务、医保工作管理、业务培训与指导。 | |
住所 | 陕西省子长市中山路24号 | |
法定代表人 | 强三海 | |
开办资金 | 149.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子长市卫生健康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939万元 | 189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9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在卫健局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工作开展情况:(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医院发展基础一是加大人才招聘力度。通过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招聘,共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5名,适时调整了4名专业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新聘业务骨干深入科室,进一步壮大了医护人员队伍。二是持续加强业务知识培训。严格按照年初制定的人才培养计划,每周定期组织全院医护人员开展业务知识培训,每季度定期组织开展三基三严考试。三是定期派出进修学习。2023年,医院安排专项资金20万元用于业务骨干的培训,累计选派20名临床业务骨干到省、市医院进修学习,选送10多人参加各种短期培训,为医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二)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努力彰显中医药文化魅力。一是强化硬件设施建设。累计投入50万元配备了中频治疗仪、智能终端查询一体机、多导联心电分析仪、全自动尿分析仪、全智能电解质分析仪、光学显微镜等一大批医疗设备,配齐配强了医院的各类检查检验设备。二是营造浓厚中医药文化氛围。通过院微信公众号、牌版、广播电视等在院内外广泛宣传中医药知识,使中医药文化氛围更加浓厚。三是强化中医药科室建设。自筹资金50余万元,为各科室配备了中医诊疗设备14类45种,打造提升了沈舒文院士专家工作站、马志伟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站的科室配置,并顺利通过延安市组织部的考评验收。开展了微波多功能治疗仪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悬灸在儿科临床应用等特色服务43项,填补了全市中医药技术应用的许多空白,使中药处方量占到门诊处方总量的65.9%,中药饮片处方量占到门诊处方总量的34.5%。四是探索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各科室制定了不少于2个病种的常见病和优势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全院共制定了8个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管理,有效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五是强化中医特色护理。通过强化护理人员培训,使每名护理人员均掌握了2项以上的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全面推行了优质护理服务。(三)健全现代医院运行机制推进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加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人事和绩效薪酬制度改革,全面提升了医院的运行效率。一是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学习培训、周例会、请销假制度以及《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管理办法(试行)》、《新技术、新项目奖励办法》、《成本核算制度》等,充分发挥以制度管根本、管长远的作用。二是充实领导班子力量。今年10月份,在全市公立医院领导班子调整时,为我院调配了副书记2名,副院长2名、工会主席1名,院领导班子得到了进一步的健全,为医院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三是推行全员聘用制。坚持按需设岗、以岗定编,建立了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选用人机制。四是不断完善绩效考核。严格按照“倒四六”、“4:3:3”工资制发放绩效工资,职工年均收入增加到6.8万元。同时,全面推行全成本核算和精细化管理制度,保证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四)推行区域管理网格化,努力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2023年,瓦窑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门诊所管辖的13个行政村6个社区,出生儿童539人,建卡建证539人次,建证率100%;0-6岁儿童疫苗接种率为96.8%。接种免疫规划类疫苗13443剂次;非免疫规划疫苗类HPV、流感、肺炎、水痘等共14种,共接种10428剂次。接种新冠疫苗506剂次。2023年重点人群乙肝疫苗接种共252剂次。初一腮腺炎疫苗加强共2630剂。9-14岁女生免费二价HPV疫苗1862剂。贫困人口免费二价HPV疫苗接种4剂。纳入管理的老年人有6552,管理率为100%。免费完成老年人体检4872人次。登记管理高血压患者4472人,随访18441人次。并全部按要求录入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三是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设立宣传栏2个,发放宣传资料38400份;每月定期开展1次健康教育和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进一步提高。(五)不断扩大对口协作范围有效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一是在国家、省中医药管理局,延安市卫健委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建立了对口帮扶协作关系。将本年度招聘的25名专业技术人员中的14名学员按照“请进来”和“派出去”相结合的模式,到陕中附院进行为期一年的临床进修学习,为新院发展做好人才储备。二是与中国中医科学广安门医院建立了友好协作关系。9月23日,中国中医科学广安门医院院长胡元会、副院长严华国及专家组一行11人来我院就高质量发展进行了调研,期间开展了规格最高、专家最多、规模最大、接诊群众最多的一次大型义诊活动,有效的推动了我院及全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二、取得的社会成效或者效益:(一)业务收入持续向好。2023年,全院门诊、急诊病人共54644人次(其中体检:10187人次)社区门诊1206人;住院病人2111人次(社区63人);病床使用率达68.86%;业务总收入2544万元(其中预防接种收入:756万元,备注:社区业务收入30.4万元);较往年增长43.08%;药占比31.92%,中药占比15.63%;住院病人次均费用3406元,较往年下降5.68%;门诊病人次均费用327元,较往年下降8.4%;各项考核指标持续向好,收入结构日趋合理。(二)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总投资60多万元,改造完成了瓦窑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工作,设置了中医馆,综合门诊,住院部、药房、检验室、B超、心电图室等功能科室,于2023年6月份正式投入使用,同时,全面开通了住院门诊医保报销端口,极大程度上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有效降低了居民的医疗支出,使辖区内居民能够在一级医院享受到二级医院的诊疗服务;总投资160多万元建成了智慧预防接种门诊,门诊使用面积260平米,于6月份正式投入使用,12月份顺利通过省级示范示教门诊验收,成为延安市唯一一家集预防接种和教学为一体的省级数字化接种门诊。(三)学科建设日趋完善。全院职工总数增加到215人(其中临时职工102人),临床科室增加到15个,医技科室增加到5个,病房增加到45间,病床增加到120张,实际开放床位81张。同时设立了4个病区、7个名老中医工作室、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站,全院科室设置日趋完善,医技水平进一步提高。(四)“名医引领”工程成效凸显。医院在施行“名老中医在行动”工程的同时,遵循柔性人才引进项目,积极与沈舒文为主的专家团队,即院士(专家)工作站,在科研教学、技术传承、学科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合作,实行双月、双周、不定时、不定期聘请“名老中医”到医院开展门诊治疗、用药指导、教学查房等活动,不仅使广大群众在县域内就能享受到省级三甲医院专家看病就医的服务,减轻了患者看病就医负担,提升了医院的整体服务能力,同时,全面提高了传承人员的临床业务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打造了一支与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和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学科队伍,培养了一支在我市乃至延安市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技术团队,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2023年,“名老中医”累计开展教学查房8次,总就诊1440人次,群众看病就医更加方便。(五)社会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一年来,通过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门诊、住院患者满意度及医务人员满意度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三、存在问题:一年来,医院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手术室、供应室、病房及门诊科室等与二级甲等医院标准差距较大,全院亟需搬迁;二是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严重影响了正常业务的开展,急需升级改造;三是医务人员总量不足,结构不经合理;四是中医药竞争力还不强,名医、名科、名院还没有完全形成,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不够全面。四、整改措施:一是全面抓好新中医医院工程建设进度。在省、市相关部门的多方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我院将建一所商业配套,生态停车,集诊断治疗、疗养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医院,迁建工程已招标奠基动工,望年底修建完成投入使用。五、下一步打算进行总结:一是全面抓好新院迁建工作。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完成新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内部装修及二次深化设计,更新老旧医疗设备、完善文化内涵建设、配齐办公设施,力争2024年6月底前完成新院的搬迁任务,并正常投入运行。二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招聘、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式,大力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储备更多的人才,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陕中附院进修学习,全面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三是持续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以针灸科、康复科为医院龙头品牌科室,建立健全院前急诊急救、重症监护等诊疗体系,新大楼投入使用后,主要设置科室有针灸科、康复科、脾胃病科、肿瘤科、肺病科、心病科、妇科、儿科、老年病科等科室。重点打造“两专科两中心”,两专科即将儿科、针灸科打造成省级重点专科,两中心即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和康复理疗中心。四是强化对口帮扶协作。加强与陕中附院的协作交流,加快协议签订进度,力争于新院搬迁完成的同时,全面启动对口帮扶协作关系,通过帮扶,争取五年内将中医医院建成三级乙等中医医院。五是全面推行绩效薪酬改革和精细化管理。制定和完善绩效薪酬分配方案,全面推行学科当量法及科室全成本核算,增收节支,稳步提高职工收入,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六是扎实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的要求,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慢病随访、孕产妇管理、0-3岁儿童中医药管理等服务工作,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七是提升改造信息化建设水平。积极争取资金,完成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快软、硬件的改造提升,全面提升医院的信息化水平。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医疗执业许可证43652539361062311A2101有效期为:2022年11月30日至2027年11月29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