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宁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为园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业务范围:园区规划建设;园区资产管理;对外沟通协调;日常事务管理;相关社会服务。 | |
住所 | 宁强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内 | |
法定代表人 | 杜本武 | |
开办资金 | 2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宁强县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8.93万元 | 27.9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3年度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是千方百计抓招商扩增量。围绕三大主导产业,突出特色产业优势引领,编制《高新区招商规划》,聚焦关天、成渝经济圈配套及延伸产业差异化招引,激活区域资源禀赋。坚持稳中有进、质效并重绘制招商地图,强化招商引资线索摸排和跟踪服务,建立“四个一批”动态项目清单,制定《高新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实现企业精准识别、靶向招商、高效推进,为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全力以赴抓培育稳增长。持续优化工业经济运行监测机制,加强对重点企业的动态调度分析,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切实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调节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构建了“小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宏润博雅等9个企业纳库培育,落实专人分类别、按梯队进行培育扶持和跟踪服务。三是鼓足干劲抓项目促投资。坚持“一切盯着项目干、一切围着项目转”,对高质量项目建设工作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责任到人,强化周调度、月考核工作机制作用发挥,全力以赴督进度、促建设。做到1个项目1名包抓领导、1个责任科室,强化项目土地及水、电、路、气、讯等要素保障,快速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全力加快项目落地、建设、投产达效速度,力促投资稳定增长。四是坚定不移抓创新蓄势能。宁强高新区企业普西诺医疗荣获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生物医药成长组决赛优秀奖,新增“医研校企”中医药传承创新平台1个、市级专家工作站2个,新增双创孵化载体1个、新增“科学家+工程师”队伍1个,市级以上研发机构达16个;新增有效发明专利3个,实用新型专利15个,专利累计达到138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5家。五是一心一意抓服务强保障。聚焦营商环境,全面推行“帮办代跑”服务机制,入园企业证照实现“一站式”办理,累计办结各类手续60余项。聚焦企业发展,推动定期走访调研常态化、制度化,常态化开展人才招聘、税收优惠等宣讲培训,协调解决企业困难问题100余个。聚焦企业难点,联合县人行设立金融惠企“四贷促进”服务站,畅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协助20余户企业完成融资贷款过亿元。二、取得的主要经济效益(一)工业稳增长方面:全年培育规上工业企业2户,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7.48亿元,同比增长2.18%;培育外贸企业1户,完成外贸出口3150万元。(二)重点项目及扩大有效投资方面:2023年,实施重点建设项目7个,总投资7.4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85亿元,截至年底,累计完成投资4.9亿元,占年计划的101%。(三)招商引资方面:今年以来,累计外出考察19批次,接待客商41批次,线索项目38个,重点意向项目30个,重点跟踪24个,已签约项目19个,落地项目15个,招商到位资金35.066亿元。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产业升级质量不优,主导产业仍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环节,产业层级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制造多、创造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不足,虽然增材制造、天然气综合利用、电子信息等涌现出一些亮点,但整体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二是人才瓶颈制约凸显,人才公寓、薪酬激励、成果转化等配套保障还不到位,人才政策对高精尖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强,对中小微企业大量需求的技术人才、产业工人不够重视,人才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比较突出,人才数量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三是科技创新赋能不足,企业整体科研实力不足,技术创新型人才严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弱,难以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品牌效益不明显,部分企业产品“有牌无量”,难以形成规模优势,部分产品“有量无牌”,产品档次和利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转型升级难度。(二)改进措施:一是狠抓企业培育。构建纳规入统和科技创新重点企业培育库,落实专人分类别、按梯队进行培育扶持和跟踪服务,确保培育规上工业企业3户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户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110亿元;依托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推动材料产业绿色转型,特色产业企业达到35家以上,特色产业产值达到55亿元,占比达到50%以上。二是提升招引实效。积极主动融入现代材料绿色循环发展产业带和绿色生态发展产业带建设,围绕数字经济、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采取产业链招商、叩门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签约一批高精尖新项目。探索实行“基金+招商”模式,吸引创新型项目落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优质项目落户,做大做强主导产业集群,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后劲。三是激发科创活力。加快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平台、科研中心等各类服务载体,大力引进一批尖端人才和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形成高端人才聚集、创新资源密集、创新成果富集的新增长极。进一步完善“高新区+科技部门+第三方服务机构+企业”的科技创新服务工作机制,加快培育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四、下一步的工作打算一是突出规划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全域规划”理念,加强高新区与县城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各类规划间的有机衔接,加快推进高新区详规编制工作,紧紧围绕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布局和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突出园区特色和优势,推动产业链式发展;谋划推动中医药产业园建设,积极引进中成药、中药制剂、中药材深加工等现代企业,促进我县中药材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二是强推项目建设,力促尽早投产达效。坚持五个季度抓项目,强化要素保障,千方百计破解难题,有序推进中农联宁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蒸汽供热、闪蒸气(BOG)常温膜法提氦综合利用等项目开工建设,确保专业量具及军品零件加工生产、中医药传承创新平台、增材智造加工等项目投产达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三是优化营商环境,夯实发展坚强保障。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工作,把解决高新区发展遇到的难点、企业群众关注的热点与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相结合,深化“帮办代跑”服务机制,常态化开展人才招聘、税收优惠等宣讲培训,做实金融惠企“四贷促进”服务站,畅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一企一策”解难题优服务,当好企业发展的“联络员、信息员、服务员”,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全县2023年一季度项目擂台赛第一名;2023年6月,被县政府表彰为培育五上企业先进单位;2023年7月,被县政府表彰为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重点项目工作先进单位;2023年8月,被宁强县委、县政府表彰为目标责任考核特别贡献奖;2023年11月,被县政府表彰为三季度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无诉讼投诉情况发生。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