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子长市项目建设办公室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编制全市重点项目的规划及计划,并协调、督促、检查和落实。 | |
住所 | 陕西省子长市政府五楼518 | |
法定代表人 | 刘东 | |
开办资金 | 27.3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子长市经济发展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万元 | 2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在子长市经济发展局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工作开展情况:1、建立“三专”机制,超前谋划储备项目。一是坚持专班机制落实责任。完善项目专班+专家+专业机构“三专”机制,组建政府分管市长分别牵头的“8+1”项目谋划储备和论证审核专班,层层定任务、落责任,聘请的2家中介智库全程参与、全程指导,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9月7日,邀请省发改委投资处和财政厅债务处相关领导,成功举办全市高质量项目谋划储备专项培训会。二是坚持链式思维谋划项目。对标我市18条重点产业链,根据中省投资项目储备时间节点,7月份起提前组织开展项目谋划征集工作,分5个批次谋划储备本级项目251个,总投资1273亿元;初步提出2024年本级重点建设项目117个,总投资22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0亿元;上报2024年延安市级重点项目31个,总投资150.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0.5亿元;社会资本项目、产业项目、制造业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分别为45.9亿元、44.8亿元、2.68亿元,增长17.5个、10个、387个百分点。三是坚持“加减法”原则论证项目。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加减法”,论证审核专班分批次对各部门上报的谋划项目进行论证,及时剔除用地、资金、环保、安全等要素无法保障的项目,筛选补充一批符合政策、规划的重点项目,提升储备项目质量,扩大项目总盘子。市财政列支预算1000万元,保障全市项目谋划和前期推进工作经费。四是坚持进出平衡管理项目。围绕重点项目“四张清单”机制,建立谋划论证、前期推进、重点建设、建成投用“四个项目库”,动态管理、进出平衡,确保“四张清单”项目动态滚动、接替有序。在延安各县区率先建立与延安市重点项目联动的“四个一批”综合管理调度平台(一期),强化全生命周期管理。2、实行“四个一”机制,精准调度推进、有效扩大投资规模。一是县级领导包抓包联项目。印发了《关于市级领导包抓包联重点项目建设的通知》,建立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四个一”工作机制,安排20名县级领导包抓包联市县重点项目,从前期到投产一包到底、全程负责。二是“双解”机制推进项目。围绕前期储备、推进建设、落地投产等问题,建立重点项目和招商引资周“解扣”、企业周“解难”机制,现场“解扣”,限时办结,台账管理,召开本级解扣会议9次,解决问题39项,解决了一批重点项目“卡扣”和企业“难题”。三是月调度月通报促进度。坚持一月一调度一通报,每月10日左右召开调度会,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督促推进项目建设工作,召开调度会议12次,印发专题通报12期。成功组织完成我市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延安市上半年和下半年2次重点项目现场观摩活动。四是赴省到京争跑项目资金。围绕中省投资导向,加大项目资金协调争跑力度,市委田书记、政府崔市长先后带队赴国家发改委、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部委厅局协调争取项目,通过发改委渠道已争取2023年中省项目资金1.38亿元,万亿国债项目5个2.3亿元,县域经济高质量专项资金1000万元;发行2023年专项债券项目5个,债券资金1.9亿元。五是联合督导抓项目促投资。政府办、经发局、统计局、项目办组成联合督导组,按季度对重点项目谋划储备、推进建设情况专项督导、专题通报,以督导促进度,以督导抓成效。狠抓重点项目入库入统,建立统计、经发联合机制,优存量、扩增量,逐项目制方案、挖潜力,最大限度发挥项目投资拉动作用;会同统计局建立新开工项目入库动态台账,每月盯项目、抓入库,今年共新入库项目39个,入统金额30.5亿元。3、实行“法制”思维,管理规范项目。一是实行“一企一策”,抓要素配置。围绕资金、土地、能耗等建设要素,一企一策,制定台账,统筹调配,靠前服务,集中保障重点项目需求。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压缩审批周期,制定《政府投资项目和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图》,将建设项目用地落图上表,梳理完善851个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需求,推行并联审批,安排专人代办帮办,加快项目手续办理。二是强化“企地”联动,抓环境保障。聚焦法治、要素、服务三个关键,扎实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紧盯省市重点项目,采取提前预约、点对点等办法,统筹抓好征地拆迁、原料运输、建设施工等环境保障,常态化开展投资环境整治,加大违纪行为查处力度。今年查处重点项目建设领域问题数9起,处理人数9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9人,通报曝光2批4起4人。直查直办7起,处分7人,全力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4、加强宣传力度,努力搞好创卫工作。一是积极响应创卫工作精神,及时组建领导小组,明确贺春雄和冯小东为专职人员,并制定工作方案,通过组织实施,确保我单位环境卫生责任区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卫生区环境得到有效整治。二是加强宣传,树立浓厚的创卫氛围。组织单位全体干部每月清扫卫生1次,清运垃圾30余吨,清理河道500余米。二、取得的社会成效:1、项目库的完善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助力政策的精准制定和执行;2、项目月报按时完成,为相关部门提供了准确数据;3、积极落实了部分项目资金,完善了项目前期手续,扫清了各种项目阻力;4、通过宣传,提高了居民的创卫意识。三、存在问题:1、项目谋划还不精准,储备质量有待提升。多数项目谋划出于自身需求,对上级投资政策把握还不够精准,对符合产业市场规律、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等问题研究论证还不实,谋划项目质量不高;储备项目前期进度不均衡、成熟度不高,多数项目停留在可研阶段,一些重大项目土地、林地、初设等手续推进缓慢,储备转开工转化率有待提高。2、部分项目推进缓慢,未完成全年计划任务。受土地、资金、环保、能耗等因素制约,煤矸石煤泥洗中煤低热值燃料综合利用、环城路网刘家沟段等4个项目未开工建设,本级项目投资完成率还未达到时序进度;煤矿、风电、交通等在库项目完成投资接近尾声,新开工项目入库不及时、入统率还不高,油气投资月度不均衡,对全年投资增长支撑减弱;100万吨低阶煤综合利用、金属切割气、热电联产等重大产业项目前期推进缓慢,高质量发展缺少大项目、大产业支撑。四、整改措施:1、加大项目谋划、包装及培训力度,利用我市综合信息网、有线电视台等媒体,加大中省投资政策宣传力度。2、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和协调,加强沟通和协作,建立问责制度,有效推动项目进展。五、下一步的打算进行总结:1、抓重点项目推进。对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继续实行领导包抓,部门包建机制,采取一周一安排,一月一调度,加快推进项目建设。2、抓项目谋划争取。发挥“三专”机制作用,对标中省导向,精准谋划争取项目,力争谋划项目转化率30%以上。3、抓项目管理督查。对本级重点项目强化管理,修订完善项目管理办法,确保项目规范运行。抓好项目督查,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以督查促项目开工建设。4、抓自身理论学习。学习标重点项目的最新规定,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升干部谋项目、抓项目、争项目的动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