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子长市水旱灾害防治监测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承担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日常工作;做好汛前各项准备工作;搞好汛期值班,及时传递汛情和领导指示;搞好防汛通讯工作,确保通讯联络畅通,及时了解雨情、水情、灾情和险情。 | |
住所 | 陕西省子长市安兴路14号水务局大院西窑洞9室 | |
法定代表人 | 石海军 | |
开办资金 | 2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子长市应急管理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7万元 | 2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防汛工作主要进展情况(一)雨情、水情、汛情、旱情、灾情及特点。雨情:今年1-9月份我市累计降雨476.7毫米(其中6月份降雨58.3毫米、7月降雨102.7毫米、8月份降雨58毫米、9月份降雨97.8毫米。)比去年同期偏多24.9毫米。水情:8月4日水位1028.60m,流量164m3/s。旱情:我市今年无旱情。灾情:2023年9月15日,我市范围内李家岔镇、余家坪镇、遭受洪涝灾害,导致农作物382.16公顷不同程受灾,其中成灾281.1公顷。导致村镇生产经营道理损毁18处合计4.5公里,直接经济损失359.5万,4743人受灾,累计转移863户1883人,其中分散安置632户1465人、集中安置231户418人。(二)宣传教育做到了进村入户。今年以来,我们综合运用广播、电视、微信、网络、预警平台等形式在全市范围内重点对《防洪法》《陕西省河道管理条例》《城市防洪预案》《山洪灾害预防措施》进行了广泛深入地宣传。加强对沿河周边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在危险河段、水库、塘坝处设置警示牌,严防溺水事故发生。截止目前,共印发宣传彩图5000张,防汛避灾知识宣传册5000份,山洪避险明白卡6000张、发放宣传品4000件,刷写标语6条。组织防汛应急知识培训一次70人,库坝演练2次125人。乡镇级预案演练16次450人。下一步我们将督促未开展演练的各镇街道各责任片区尽快组织防汛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全市人民群众的快速反应和防灾避险意识。(三)责任落实做到了到岗到人。为了有效应对强降雨、降温等灾害性天气,提高各部门信息接收、处置和避险能力,指挥部于3月20日印发了《关于上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人员的通知》明确了各单位责任人和联系方式,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和信息员能第一时间收到强降雨、降温等灾害性天气信息,有利于提前做好避灾避险准备,减少灾害损失。4月11日,子长人民政府印发了《子长市城区防洪应急预案》,明确了抢险应急操作程序和各防汛成员单位职责。4月21日,指挥部印发了《关于调整防汛成员单位组成人员和单位职责的通知》(子市汛旱指发〔2023〕6号),进一步明确了防汛成员单位责任人和各成员单位职责,为夯实防汛责任奠定基础。5月17日召开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会上,指挥部领导对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作了全面细致的安排部署,并与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签订了防汛目标责任书,明确了37个部门城区防洪的职责,将城区划分为21个责任片区,由21个单位具体执行防、抢、撤方案,在每个环节都落实了具体负责人,切实将防汛责任落实到岗到人。5月25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发文就市级领导包镇指挥部成员单位联系乡镇、镇级领导包村,干部包户、包库坝、包重点地段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在全市推行“三联一明白卡”的防汛工作制度,对防汛物资、抢险队伍、防汛信息进行三联防,建立防汛重点部位明白卡制度,全力解决应急管理工作中“谁来干”“怎么干”“干什么”“依靠谁”“怎么管”等等问题,实现全市上下网格化管理,对防汛责任进行了进一步的夯实。8月26日指挥部印发了《陕西省防灾减灾避险转移人员安全返回工作指引》的通知,要以《陕西省防灾避险人员安全转移规定》为抓手,落实“叫应”机制,在灾害发生前组织危险区群众转移避险,要强化转移避险区域安全管理。(四)隐患排查做到了到边到角。今年汛前指挥部办公室多次印发《隐患排查通知》,组织乡镇行业自查,办公室抽查等形式对全市范围进行了拉网式隐患大排查。共发现隐患120处,现已全部完成整改。同时对发现的隐患建立了隐患排查整治台账,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进一步压实防范风险隐患排查整改治理责任,统筹抵御洪涝地质灾害,强化防汛抗洪、防滑抗灾指挥决策调度和应急抢险救援综合能力,实现风险隐患早识别、早发现、早整改、早消除的目标,确保把防汛安全化解在萌芽之时、隐患整改在成灾之前。(五)应急准备做到了有力有效。截止目前防汛办完成2处河道视频监控安装和12处自动雨量站升级改造,调试完成了198套简易雨量站和预警广播等预警设备。完成城区防洪应急预案1份,山洪灾害防御预案1份,乡镇防洪应急预案16份,乡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16份,21个责任片区防抢撤方案21份。点对点预案11份,水库防洪应急预案3份、水景堤防工程预案1份。淤地坝防洪预案872份,其中大型坝122份,中型坝402份,小型坝348份。组建了应急援队抢险救援队伍41支970人。今年新购物资15万元,目前全市物资储备共计10.5万/台件套,其中乡镇储备25种4.2万/台件套,应急管理局储备30种1.45万/台件套,防汛办储备50种4.9万/台件套。全市在册地灾灾害点110处均已安排专人24小时安全检测。严格落实群防群测要求,建立了市、镇、村、点监测预警体系,关键时候加派人员力量、加密巡查次数,做到发现险情及时处置。(六)认真抓好防汛设施维护,提高汛情信息传递。5月20日-3日,我市邀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我市视频会商系统、山洪灾害系统、12处雨量水位站、2处视频监控站等防汛设施进行了全面的调试与维护,目前运行正常。我市配备了2名专职视频会商系统管理员,负责视频会商日常工作,保证了会商系统工作的正常开展。(七)群策群力,努力完善各项度汛方案。目前完成城区防洪应急预案1份、山洪灾害防御预案1份、乡镇防洪应急预案和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各16份、21个责任片区防抢撤方案21份、行政村防洪应急预案188份、水库防洪应急预案3份、水景堤防工程预案1份。淤地坝防洪预案872份,其中大型坝122份,中型坝402份,小型坝348份。(八)强降雨应对措施。为了有效应对强降雨过程,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我单位会同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各镇、街道,采取了以下应对措施: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夯实各级责任。二是强化会商研判,精准预报预警。三是持续隐患排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四是大力储备抢险物资,加强防汛抢险队伍建设。五是提前转移避险,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六是加大库坝巡查力度,确保库坝安全度汛。强化应急值守,及时做好信息报送。二、存在的问题:(一)、由于我市各镇、便民服务中心等单位和企业应急预案编制人员业务水平低,没有按照应急预案提纲来编制应急预案,部分编制人员抱有得过且过的想法,致使部分镇、便民服务中心等单位和企业应急预案内容单一,不够全面,针对性不强,没有可操作性。特别是企业、学校、村组对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不够重视,存在应付和侥幸心理,没有制定应急预案。(二)、应急演练次数较少。由于应急演练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再加上部分领导干部对应急演练不够重视,导致应急演练次数较少。各镇、便民服务中心位等单位和企业部门之间协同作战的配合能力不够强,缺乏沟通呼应和密切配合,应急协作能力不高,应急实战经验不够丰富,特别是缺少群众参与高、实战性强、具有针对性的综合演练和专项演练。(三)、部分单位带班值班人员防汛知识缺乏,业务能力差,工作缺乏专业性,给防汛的开展带来困难。三、下一步打算和建议:1、加强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今后我们将通过电视,网络媒体及宣传板报、流动宣传车大力加强应急管理知识的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各级领导、专门从事管理的干部以及群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进一步扩大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的覆盖面。2、进一步加强有关部门、单位、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演练。进一步规范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定期组织开展预案桌面推演、实战模拟演练等多种形式的应急预案演练,及时总结演练工作经验和教训,督促有关部门、单位、企业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修订预案。从实际出发,组织群众参与度高、实战性强、具有针对性的综合演练和专项演练,不断提高应急管理能力。3、加强对各单位带班值班人员进行培训,丰富防汛抢险知识;加强对水库、淤地坝管理人员就库坝巡查内容、方法、险情处理等进行全面培训。4、建议上级部门能专门设立防汛应急项目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加大对防汛设施及系统设备的投资力度,以满足防汛工作的需要。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