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宜君县> 宜君县实验幼儿园

宜君县实验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4-03-22 09:11
单位名称 宜君县实验幼儿园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坚持民主管理依法办园。负责辖区内适龄幼儿的保育教育工作
住所 宜君县宜阳北街45号
法定代表人 许志民
开办资金 114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预算管理
举办单位 宜君县教育科技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07万元 775万元
网上名称 宜君县实验幼儿园.公益 从业人数  4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园能够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园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特色保教,阳光成长一日常规注重环节,严抓细节。我们实行班子成员包班进组负责制,三名副园长担任大、中、小年级组长,层层把关,严格幼儿一日常规活动的每一环节,定期对班级的各项常规观察、评价、反馈、整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科学保教。聚焦课程建设,共研学习发展。为深入贯彻《纲要》精神,我园成立了以园长为组长、保教管理人员、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课程实施小组,学期初对课程框架进行审议、研讨、修改,使课程框架更加贴合幼儿园生情、师情、园情。确立了:“爱运动知礼仪乐交往会探究敢创造”的课程目标,以开展主题活动和项目活动为依托,通过阳光‘悦’读、阳光运动、阳光实践、阳光生活四大实施路径,构建了自主的、实践的、发展的、温暖的、共生的课程理念,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置各类活动来开展课程实施。开展自主游戏,立足儿童视角。我园通过教研理论培训,划分阶梯时间,合理规划场地,创设多样化游戏环境,实践-反思-再实践等多举措积极推进“自主游戏”的实践与研究。以计划-实施-回顾,三步走的方式进行自主游戏探究,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主选择游戏场地、材料、伙伴,自由创编游戏玩法,其中蕴含了取之不尽的快乐源泉,真正体现了游戏的娱乐性、自主性。同时开展一系列大型活动:教师岗位大练兵、课程主题汇报、自主游戏汇报评比、区域检查评比、幼儿发展评估、实幼娃娃迎新春等来进一步促进优势业务水平的提升,充实幼儿园内涵发展。2.卫生保健,科学育儿完善并出版了《阳光安全管理》、《阳光卫生保健管理手册》、《阳光教研管理手册》;把好幼儿入园晨午检关;严格执行环境卫生制度,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做好日常消毒和防病隔离工作。坚持领导陪餐制,严格按照营养股的规范对后厨进行管理,定期召开后厨工作会议,后厨管理人员要严把原材料采购关,索票索证要求齐全,确保后厨人员规范操作、留样足量足时,并依据季节变化制定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坚持每周三对后厨进行卫生检查,坚持每学期召开两次膳食委员会议,各班利用集体教学活动,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活动,引导幼儿掌握提升食品安全意识,定期对饮水设备进行检修,确保饮水安全。3.家园共育,合理评价每月月末召开一次家长会,向家长反馈幼儿的在园情况,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及时更新家园联系栏和幼儿成长档案,和家长达到家园教育同步;开展家长助教、半日活动开放、家长体验日等,促使家长对我园保育保教工作有一个全新的认识。4.安全管理,措施到位我园成立了以园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园各项安全工作,定期对幼儿园设施进行检查,查找园内不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消除,确保了幼儿的安全。各班在开学初和放假前均举行了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发放安全告家长书,普及防灾减灾的基本技能和自救互救的应急常识。在“家园联系”栏中增加“防灾减灾知识我知道”、“传染病防控知识”等内容,向家长和幼儿宣传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严格接送制度,切实做好幼儿入离园的接送工作,使每个幼儿高高兴兴入园,平平安安回家。定期开展各类应急疏散逃生演练,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提高全体师幼的应急逃生技能。监控系统画面清晰,安全标志明显,消防通道畅通,灭火器数量充足,防疫物资储备足量,钢叉配备齐全,安全物防到位。和宜阳派出所紧密合作,开展了法律知识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加强门禁制度、幼儿接送制度和来客来访调查登记制度。认真落实“三防”(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确保幼儿园安全工作“零事故”,为我园保教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5.辐射引领,合理教研成立了舞蹈、美术、弹唱、教学设计、幼儿行为观察、故事创编等六个小组,以《第七届陕西省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大赛》文件精神为标准,坚持每周一次理论培训、两次社团培训,形成了园本培训常态化。不断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方式,聆听教育专家讲座,吸收先进的幼教经验,鼓励带动教师积极参加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公开课和培训,学习新思想、新做法。引导教师自主学习。利用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自学,吸取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专业的教育技能,科学施教,全面育人;我们扎实开展互听、互评观摩课活动。我园一直以高标准来规范保教行为,积极承担社会职责,联片西村幼儿园、五里镇幼儿园、焦坪幼儿园,有效搭建了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交流平台,促进了双方教师的共同进步。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是班级能够坚持自选活动每天不少于30分钟,户外活动保证2小时,并能积极开展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让幼儿得到了全面发展。运用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多方面、多角度、有价值的判断。构建了以观察记录为视角,支持课程发展;以学习理论为先导,提升研究水平;以创设环境为平台,推动课程实施;以家长资源为契机,发挥家园助力;以教研为载体,提升专业能力;以课题研究为支撑,推动课程建设;以多元评价为核心,赋能课程发展等七个支架为载体,推进幼儿园课程建设与发展。教师们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孩子,让孩子成为真主角,在真环境中进行真游戏、真学习。二是科学对幼儿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切实做好晨午检的看、摸、问、查、登记工作,坚持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做到毛巾天天消毒,活动室、午睡室每天进行紫外线消毒,玩具、图书定期消毒。被褥一个月清洗一次。始终将幼儿膳食安全管理工作放在首位,严把伙食质量关,注重幼儿膳食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安全性,采取多种举措提高幼儿园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增强厨房工作人员、教师和幼儿的食品安全、卫生意识。三是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促进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为幼儿园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促进幼儿园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让家长逐步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四是幼儿园安全我们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全面落实了一岗双责主体责任。安全管理专人负责,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了安全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的工作格局。五是通过园本培训,外出学习等,教师的专业技能大幅度提升,教育理念新、思想先进、教学能力强、自主游戏活动开展有质量。有效搭建了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交流平台,促进了双方教师的共同进步。全面提升县域内各级各类幼儿园的管理与保育保教工作,真正发挥了省级示范幼儿园的辐射引领作用。三、存在的问题1.课程审议机制缺乏,推进速度缓慢。在使用新教材和园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如何去落实课程,如何做好班本课程,这些问题函待解决并需要一个有效机制。在课程审议时,我们发现,课程审议大多局限在教研组层面,涉及到班级层面的很少发生。审议存在随意性问题,如只有审议,没有反馈,对如何建构主题活动,方案还停留于浅表层面,仅仅停留在思考怎么去做,对于怎么样会做的更好,没有进行及时反馈和梳理。同时,园级层面缺乏顶层设计,没有系统的对课程审议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跟踪的推进式指导,引领作用不明显。2.理论学习有待深入。教师在审议过程中不能很好的链接《指南》,了解幼儿,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再把握主题核心价值时不够准确,课程实施不能紧扣幼儿经验步步推进。实践反思有待加强。在审议过程中,部分教师不能主动参与到审议评价中,审议只停留在部分教师的实践中。资源收集有待丰实。在研究过程中实践活动以及研究成果的呈现还不够丰富,对于过程性动态资料的搜集不够及时,不能系统完整的梳理收录资源库。四、改进措施:1.建构完善的评价体系,包含幼儿发展、幼儿园课程、教师发展,依托阶段、过程、总结性评价,采用自评和他评的方式对课程进行全面诊断,以课程评估小组为主体实施内部自评他评;按照《一日生活安排评估表》中的指标、具体表现、观察要点等对班级活动进行一日持续评估;参照《保教日志》《一日生活安排反思记录表》,以课程组、年级组、班级组三个层级,对幼儿园一日生活安排的评估及反思,完成教师自评。每月对班级进行一次保教检查,全面诊断问题,形成考核评分,推进幼儿园课程建设与发展。2.加强理论学习,强化实践研究。优化课程审议过程,让课程审议在课程实施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优化课程评价过程,坚持多元主体参与,凸显课程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五、2024年度工作计划一是注重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紧抓师德师风教育,坚持“以德为先、注重实绩、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基本原则,充分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二是坚持在课程建设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优化,以课程园本化为中心任务,以深化“自主游戏”和“一体五翼”等关键内容为载体,继续探寻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实践路径。三是丰富幼儿园一日游戏生活,规范一日保教流程细则,着力打造特色保教活动。四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增强家长的育儿观念,密切家园联系,助力科学育儿。五是加强校园安全综合治理,重视幼儿饮食卫生管理,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