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宜君县太安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贯彻国家自然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自然资源调查,建档,组织环境监测,协调开展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研究工作,自然保护工作宣传及相关社会服务 | |
住所 | 宜君县太安镇马坊村 | |
法定代表人 | 师建军 | |
开办资金 | 44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预算管理 | |
举办单位 | 宜君县自然资源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87.11万元 | 274.36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宜君县太安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情况如下: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资源保护全面加强全面落实森林防火、野生动物保护、有害生物防控等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的一体化资源管护体系和公益林管护制度。一是抽调专人,对太安镇所有村组森林资源管护进行培训宣传,共开展培训宣传8次。二是防火工作。落实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制度,在主要林区设立森林防火码,签订防火责任书29份,防火卡11000份,落实痴呆监护人21人,学生监护496人,更新大型防火宣传牌12块,悬挂横幅30条,发放防火宣传资料6500余份,张贴市、县防火戒严令800份,实现了提醒化、全覆盖;开展防火技能培训2次、培训110人次,固定两台防火车辆每天开展防火巡查,联合铜川市森林消防队组织防火演练1次,取得了无火情的佳绩;三是公益林管护。实行场-站-护林员三级管理,划定责任片、辖区图,落实14项资源管理制度;四是按照相关要求,更新市、县林长制标牌2个,抓好林长制工作落实;五是认真部署开展以松材线虫病为主的病虫害和油松红脂大小蠹为主的林业有害生物普查防治工作,做到方案、制度、责任、措施到位,防控红脂大小囊32株。扎实做好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集中开展自然灾害风险排查工作,辖区无非法经营野生动物案件,无险情灾害点,林区稳定,生态环境良好。六是对辖区63棵古树名木全部重新挂牌,落实“三统一四落实”制度,确保辖区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二)自然保护地管理日趋完善1、保护区日常管理到位。一是定期对保护区布设的14台红外相机进行调查、提取监测资料,配合省动管站开展自然保护区豹类资源调查,打标准样地6条,新布设远红外相机6部;二是开展自然保护地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专项行动,年度无违法点位;三是以查进山人员、查套、查网、查挟为主,采取设立标志牌和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全面开展清山清林行动。四是积极开展野生动物及栖息地保护工作,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弘扬生态文化。3月份联合太安中小、玉华宫森管队开展森林防火进校园活动;4月份在偏桥集会开展“爱鸟周”宣传;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在宜君广场开展了“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的宣传活动;6月10日,联合太安镇政府举办“保护森林资源共建绿色美丽家园”,发放宣传彩页资料1500余份,摆放宣传展板26块,发放宣传物品680余件,制作创森宣传牌3块、宣传条幅15条,提升了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3、生态护林员管理。落实考勤和考核制度,加大对25名生态护林员的日常管理,定期组织生态护员进行防灭火知识及安全生产技能培训,共完成培训2期,确保资源管护工作顺利开展。(三)有害生物防控。一是认真部署开展以松材线虫病为主的病虫害和油松红脂大小蠹为主的林业有害生物普查防治工作,做到方案、制度、责任、措施到位;二是以查进山人员、查套、查网、查挟为主,采取设立标志牌和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全面开展清山清林行动,扎实做好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四)古树名木调查。完成辖区64棵古树名木调查,落实古树名木“三统一四落实”制度,确保辖区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二、取得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是荣获铜川市“科普教育基地”,完成“陕西省自然体验基地”创建为中小学及大专院校师生提供了社会实践平台。二是开展“爱鸟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环境日”、全国科普宣传月等活动,宣传人次3500余人,发放宣传彩册页3000余份、宣传资料5000余份;三是印发《宜君县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以保护区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同推进专项行动工作。四是大力开展宣传活动6次,参加人员932人次,营造了强大的社会舆论氛围。五是自然保护区为周边群众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自然、体验大自然美好的机会,促进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的提高。六是为资源保护、研究规划等提供了科研平台。打造科研教学、科普教育、生态旅游基地、发挥了一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存在的问题宣传力度不够。公众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的价值和重要性还普遍缺乏认识,加上保护区宣传单一,宣传教育工作滞后;资金配备不足。保护区周边自然村落较多,林农活动频繁,流动人员增加,管理难度大,加之基础建设项目资金不足,制约保护区的发展;高素质人员短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需要专业的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由于人员少,技术水平低下,从而制约保护区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巡护监测手段落后。保护区监测主要靠人工巡护,偏远山区巡查存在不到位,野生动物违法犯罪线索不易发现、证据不好掌握等。保护区林区面积较大,野生动物种类数量多,但由于资金不足,导致野生动物保护经费短缺。人员老龄化现象严重。保护区人员平均年龄达49.5岁,思想观念陈旧,新进技术人员少,身体素质较弱,缺乏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的年轻型、科技型、现代型人才。林农交错,管理难度大,无法满足保护区现代技术化发展要求。四、改进措施(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定工作方案,落实排查责任。遵照实事求是的原则,以管护站为单位,由主管领导带队、管护站主任负责,利用GPS现地定位、手机现场拍照、现地填表记录等办法,按责任片区划分全面开展各项排查工作,摸清实情,建立台账,做到不留死角。(二)认真学习,提高站位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导,全面落实,高度重视,精心部署,认真学习,不断提高思想站位,查找不足,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精心部署,开展排查积极联系配合市县林业、环保、土地等部门开展专项检查,全面推行社区共管。印发《保护区内存在突出问题排查方案》,对保护区核心区联合巡查,制订整改方案,确保整改工作正常进展。(四)多措并举,抓好管护及时召开森林防火工作会议,制定方案,明确任务,划片包干,落实责任,大力宣传、认真贯彻《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全面落实各项措施要求。同时,扎实搞好封山育林,大力实施封山禁牧,积极落实管护责任,加大日常巡护,强化依法护林,稳步推进自然资源保护工作,使以天然油松林为主的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发展,生物多样性得到全面恢复和维护。五、2024年度工作计划一是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严格执法,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从源头抓好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二是进一步宣传《森林法》、《自然保护区条例》,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知晓,提高群众思想认识。三是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思路,全面推进自然保护区各项工作。四是利用生物多样性日、爱鸟周、世界野生动物保护日开展宣传活动,联合多部门,扩大宣传范围,提高宣传氛围,以展集会、入村户、进校园、进厂企等方式深入开展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自然保护区建设认识和生态保护意识;五是加强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管理队伍专业素养,争取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保证保护区事业科学发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