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山阳县> 山阳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山阳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2 08:39
单位名称 山阳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种植业技术试验示范、技术推广体系管理、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土肥水技术推广、资源监测、技术培训、技术开发与服务。
住所 山阳县城关街道九子碑社区九一村
法定代表人 牟小飞
开办资金 3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山阳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1.45万元 37.23万元
网上名称 山阳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2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推广农业实用增产增效技术1、全力推广地膜马铃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2023年全县完成地膜马铃薯5.2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37546.9亩,超额63.75%完成市政府下达的23000亩任务;较上年完成数25168亩,推广规模扩大49.19%。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平均亩产406公斤,大豆114公斤,较上年的389.32公斤和73.53公斤,分别增产4.28%和55.03%。2、开展玉米增密度提单产工作2023年全县玉米种植平均密度达到2046株/亩,较上年的1943株/亩,亩增加103株,增幅5.3%;田间预测产显示,玉米平均单产447.54公斤/亩,较上年的公斤367.82/亩,增长了79.72公斤,增幅21.67%。3、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23年全县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38.5万亩,技术入户率达到95%以上,建立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三新”示范区0.35万亩,示范区主要农作物化肥用量减少10%以上,完成玉米肥效试验、小麦肥料利用率、小麦肥效试验等共4个,完成农户施肥调查100户,建设国家、省级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7个,完成土壤墒情监测工作,报送墒情简报28期。4、巩固提升传统技术,关键实用技术集成应用在平均海拔1600米的老高寒山区村——杨地镇海螺宫村巩固“温饱工程”实施成果,推广地膜玉米510亩;巩固提升高产创建成果,推广马铃薯集成技术。完成冬播洋芋5万亩的同时,在色河镇夏家村,高坝鱼塘村、栋青村,两岭刘庄村、中村洛峪沟村农技农机融合,示范种植春播地膜马铃薯1860亩,从深翻整地、起垄、施肥、播种、收获等全程标准化作业,平均亩产2786公斤,为进一步提升马铃薯产业树立了典型。5、加强田间管理,确保粮食稳产以促弱转壮为目标,苗期追肥为重点,加强小麦田间管理为中心,开展小麦“抗灾强管百日行动”,小麦生产克服播期因雨延迟造成的不利影响,据本中心测定,在水浇地旱坪地亩穗数分别减少4.9万穗和1.7万穗的情况下,穗粒数分别增加5粒和5.73粒,千粒重增加2克和3克,单位面积产量分别达到361.77公斤和324.22公斤,小麦总产45893吨,较上年增产6.3%。(二)建设整流域高标准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围绕绿色环保、生态安全、节本增效目标,示范推广秸秆全量化还田、深耕松土、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优良品种、规范间套、精量条播机播、化学除草、“一喷三防”统防统治等集成配套技术。在色河铺镇峒峪河流域、板岩镇南沟、北沟流域建设冬小麦-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2678亩,共计统供秦鑫368、西农1018、联邦2号小麦良种26885公斤,小麦专用配方肥107吨。(三)加强耕地地力质量提升工作1、大力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示范一是推进禽畜粪便资源化利用。支持规模化养殖企业利用禽畜粪便无害化生产有机肥,推广规模化“养殖+沼气+社会化出渣运肥”模式,发展种养一体化模式。二是增施商品有机肥。结合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引导农户增施商品有机肥,改善农田理化性质,提高化肥利用率。2、推进农业节水行动,提高肥料利用率我县推广玉米、马铃薯、蔬菜等地膜覆盖技术模式2.5万亩,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0.1万亩,茶叶、果园滴灌技术模式1.15万亩,推广间作套种20.2万亩,垄沟种植8万亩,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群众口粮安全。3、持续开展土壤墒情、农情监测工作长期以来,我县持续开展土壤墒情监测工作,分别在水浇地、旱平地、坡垣地建立了5个土壤墒情长期定位监测点,并安装了墒情自动监测仪,形成了完善的县域土壤墒情监测网络,坚持每月至少测定墒情2次,并在关键农时季节和旱情严重时加测,发布土壤墒情信息。4、抓好土肥信息监测工作建立了1个国家级和6个省级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并对监测点进行了巩固提升,设立了固定的不施任何肥料的空白对照监测地块,对监测点地块施肥和种植作物情况进行长期定点调查和系统检测记载,每个监测点分别采集空白和施肥2个综合土样,按标准处理后送西农化验测试各养分含量;每点由一名熟悉统计业务的监测户具体负责上报表格。5、加强肥料市场整治和市场行情监测一是查处未办理肥料登记证而生产经营的产品;二是查处肥料标识标签不规范的产品;三是查处掺杂使假、以次充好,过期失效的产品。先后开展肥料市场整治行动,检查肥料经营门面抽查肥料样品,查处假劣化肥,净化了肥料市场,维护了农民利益。同时及时调查统计化肥市场行情和供求状况,定期发布行情和供求信息,服务于农业生产。(四)以保粮增收为目标,全面开展植保植检工作认真做好病虫监测与调查,对小麦、玉米、马铃薯、水稻等农作物的主要病虫害,根据农时季节开展定点田间调查和普查工作,详细掌握病虫情况,及时发布病虫信息,每周1-2次定时上报部、省、市业务部门;做好黑光灯每日诱杀成虫的分类记载和分析上报工作,填写上报重大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报表及主要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防治及损失情况统计报表,所有资料分类整理归档,做到有据可查。(五)加强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及种子质量监管工作一是在十里铺村农作物新品种区试站内落实市小麦品种区域试验1组10个品种、市春播玉米品种区域试验1组8个品种,大豆品种对比实验1组12个品种。二是在色河铺镇屈家涧、夏家、元子街社区,板岩镇北沟、南沟村落实6个小麦集中连片纯种示范点,示范品种4个,面积5000亩。三是在高坝镇鱼塘、栋青村,中村镇洛峪沟村,两岭镇刘家庄村,色河铺镇沙沟口村落实5个地膜马铃薯脱毒种薯间套玉米、大豆示范点,示范品种为马铃薯2个、玉米3个、大豆3个,面积1888亩,油菜新品种示范点面积3000亩。四是在色河铺镇沙沟口村落实马铃薯脱毒种薯筛选示范1组8个品种。每个品种种植1个小区,每小区面积5亩,不设重复,总面积40亩。马铃薯收获后再间套2行大豆。五是在法官镇姚湾社区落实秦优797、秦优19、陕油168、鸿优211、高寒油(天油14)5油菜新品种展示田,每个品种各500克2亩,面积10亩;并落实小麦品种西农1018、西农979、联邦2号、伟隆169,每个品种展示25亩。取得的主要社会成效积极组织农技人员对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专业合作社进行技术指导,召开培训45场次,接受技术咨询1000余次,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农业生产,普及科学施肥技术,辐射带动周边农户,从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了农民科学用肥意识提高和施肥方式转变。根据我县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情况,组织具有高级农业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我县小麦、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进行专业系统的评估,小麦条锈病、白粉病、麦穗蚜等病虫害总体防效90%以上,植保共同贡献率13.5%,农民自防区防治效果76%以上,病虫损失危害率控制在了3.5%;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二十八星瓢虫防治效果总体在86%以上,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4.2%,植保贡献率14.6%,玉米病虫害危害控制在4%以下,植保贡献率14.5%。存在的问题(一)我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水源条件差,90%以上的田块无灌溉条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严重影响作物产量和效益。(二)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绝大多数人群文化程度偏低,对科学种田接受能力较差,对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增加了难度。(三)一些群众在对待国家惠农政策上有偏差,给钱给物就干,不给钱给物就应付。(四)资金缺乏。由于今年项目资金锐减,我县财政困难,对技术推广和试验示范扶持过少,特别是马铃薯高产创建项目被取消,影响整体工作的开展和我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改进措施1、建议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中低产田改造,稳步提升耕地质量。2、应进一步宣传培训工作力度,提高农民的认识水平和接受新技术的能力,提高种植业效益和农民对农业投入的积极性。3、应着力机制创新,扶业扶智扶志结合,增强农民致富的信心和决心。4、建议应多方争取安排农业科技转化项目资金,整合支农惠农资金,发挥资金最大效益。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以粮食生产安全为目标,全面开展各项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工作。(二)全面推进整流域高标准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三)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目标,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工作。(四)以保护农业生产安全目标,全面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及防控工作。(五)加强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及种子质量监管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3年全市植保技能竞赛三等奖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