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阴县融媒体中心(县广播电视台)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贯彻党的新闻舆论宣传工作方针,整合县级媒体资源,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开展媒体+政务、媒体+服务等多样化综合业务;新闻信息采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转播,面向用户提供新闻信息、广播电视、社交传播等相关社会服务。 | |
住所 | 汉阴县城南新区文化艺术广场12楼 | |
法定代表人 | 吴学康 | |
开办资金 | 80.4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共汉阴县委宣传部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67.23万元 | 37.2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4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中共汉阴县委宣传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标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履行主责主业,守牢舆论宣传主阵地。突出“汉阴融媒”客户端的龙头地位,做好“1+N”媒体大文章,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一是主题报道入人心。办好《汉阴新闻》,全年刊播250期,相继推出《全力干好“三个年”,奋力开创新局面》《移风易俗》《好客汉阴》等新栏目10余个,持续做深做实《汉阴中医》《锦绣汉阴之声》《庭院经济》《加强传染病防治》《曝光台》《汉阴医瞭》《建设“四个城市”》等专栏,推出《优化营商环境公开承诺》《清廉汉阴面对面》电视访谈65期,全面展示汉阴新形象,营造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二是内外宣传成效显。建立“新闻观察员”机制,选派10名年轻新闻记者联系10个镇,强化通联和信息共享。2023年中央发稿47条(其央视发稿4条、国家级新媒体发稿43条);省级发稿362条(省电视发稿103条、省级新媒体发稿259条);在市级发稿1151条(其中市电视发稿496条、市级新媒体发稿655条),人民日报2条,经济日报1条,光明日报1条,新华社12条,农民日报4条,光明日报和农民日报发稿在2023年实现了零突破。汉阴融媒新媒体平台发稿总数22247余条,较2022年提升了0.41倍,月均发稿1854条;短视频平台发稿总数2202条(视频号1631条抖音431条),1-9万浏览量的有831条(包含视频号和抖音号),10-50万浏览量的有13条,100万浏览量1条。平台关注使用人数34万(含学习强国汉阴融媒号18万订阅数)。2023年学习强国平台总上稿数1000余条(总平台上稿16条、省平台250条);应急(调频)广播全年播发234天,共发布1056条各类音频;制作广告、公告、标语160余条。三是多样宣传重特色。在做好常规新闻宣传工作的同时,结合全县重点工作,先后拍摄制作了《五好老师》《新乡贤》《抗美援朝老兵》《五一劳模》主题短视频60余期,制作的《汉阴民警从五米高河提一跃而下》点击率过百万次,与县纪委联合出品的《村道转弯的守护者》在中纪委网站展播,《橄榄绿变身邮政绿》《带你近距离看朱鹮》等视频被学习强国总平台推广。汉阴文旅、招商等系列活动,努力实现重大活动最快发声以及短视频化呈现,获得广泛好评。2023年被人民日报授予乡村振兴传播基地、先后被中国妇女社(全国妇联网络信息平台传播中心)授予基层调研联系点、县“三八”红旗集体,县新闻宣传先进集体、县“慈善先进单位”,2023年8月,汉阴融媒体改革工作经验在全国宣传部长培训会上作交流发言。(二)融聚发展抓创收,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利用融媒宣传优势,把握市场需求,积极拓宽创收空间。2022年10月10日成立了汉阴三沈融媒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依托“融媒体+政务、融媒体+服务、融媒体+产业、融媒体+项目、融媒体+活动”等进行业务拓展,借助新媒体影响力,打通“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社会效益:依托媒体矩阵,坚持以“媒体+政务”、“媒体+服务”等运行模式,从新闻宣传向公共服务领域拓展。以“爱汉阴”APP为重点,为基层干部群众提供政务服务、生活服务、社交传播、教育培训等综合服务。“爱汉阴”APP用户数从11万增长到14万,学习强国用户数达到18万。持续打造有情、有趣、有用、有品、有颜、有料的新媒体作品,汉阴融媒微视和抖音号已成为传播汉阴正能量、发出汉阴好声音的第一窗口,平台人气持续升温。(二)经济效益:中心全年完成专题片73部、宣传片共44部(两项合计同比增长80%),人物片55个,制作了各项活动LED94个。策划承接“春节联欢晚会”、“元宵节晚会”“五一花月湾开园”、“劳模评选及表彰”、“中国汽车登山锦标赛”“师徒帮带颁奖”等活动16场次,完成活动前期设计、直播、录播30余场,活动直播观看人数达到万人以上共10余场,其中《中国·秦岭自驾第一县中国汽车登山锦标赛汉阴站》汉阴融媒抖音号直播观看人数达到24万人次。2023年,汉阴三沈融媒有限责任公司实现运营创收303万元,较2022年增长51.5%。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汉阴县融媒体中心作为县级官媒,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一些优秀人才难以稳定,流动性很大;二是虽然成立了汉阴三沈融媒有限责任公司,但目前处于发展初期,在市场竞争上处于不利地位。(二)改进措施:一是加大人才保障力度,对招引的外地优秀人才,在住房、生活等方面给予一定补助;二是对融媒体中心干部狠抓学习,不断提高人员的业务水平;三是出台《汉阴县购买意识形态产品评审办法》,采取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下属公司发展。四、下一步工作思路。2024年汉阴县融媒体中心将按照省、市、县委决策部署,顺应新时代融媒发展变化,以创新发展为动力,继续深化融媒改革,推动融媒事业升级发展。为此,2024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坚持守正创新,认真做好新闻主题报道。围绕省市县委决策部署等重大主题、重大典型、重大活动,精心谋划,守正创新,持之以恒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深化“新闻观察员”机制,持续抓好“任务完成、记者报题、采访安排、编辑推送”四张工作清单,策划好每月重大主题新闻深度报道、生产出一批有影响力、有传播力的新闻精品,全力打造全媒体新闻品牌。深化实施“头版头条工程”,聚焦重大主题,加强与上级媒体和互联网头部新媒体的联动协作,努力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的刷屏力作,切实有效传播汉阴好声音,讲好汉阴故事,提升汉阴美誉度。(二)坚持内容为王,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坚持内容为王,实施“移动优先”战略,构建“融媒+”体系。重点做响做强“汉阴融媒”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爱汉阴”APP、“汉阴发布”微信公众号等11个平台的媒体矩阵内容,紧盯新媒体行业内容生产风向标,坚持在贴近群众上下功夫,善于运用短、活、新的打开方式,注重引流,将图文领域的深度化优势转化到短视频上来,打造一批内容精准、创意新颖、用户喜欢的短视频品牌,真正实现以最快速度吸引受众眼球。同时强化与新华社、人民网、陕西电视台、陕西日报、安康电视台、安康日报等主流媒体的深度合作,积极探索“1231”融合转型新路径,打造属于自己而且是唯一的综合智慧平台,主动对接智慧城市建设,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接入全县1500多项服务功能,打通县域各单位、各部门可以开放的数据壁垒,智慧平台APP要汇集新闻资讯、政务矩阵、直播点播、便民服务、扫码支付、掌上商城、智慧城市等功能于一体,要成为本地最具影响力的手机客户端,升级转型为“连接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为核心数字化综合新型媒体模式。五、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我中心原开办资金为80.46万元,2023年末中心净资产为37.28万元,减少了43.18万元,原因是:从2023年4月开始,中心不再有经营收入,所以年末资产减少。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1.广播电视频道许可证(证号:342707401),有效期2022年7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2.广播电视频道许可证(证号:342707402),有效期2022年7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3.广播电视频道许可证(证号:342707402),有效期2021年8月24日至2024年8月23日;4.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证号:3427074),有效期2022年7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