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吴堡县> 吴堡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中心

吴堡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1 16:04
单位名称 吴堡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对全县国有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统一管理,配合财政局搞好统计评价工作。
住所 吴堡县宋家川镇新建街212号财政大楼五层
法定代表人 李宏峰
开办资金 20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吴堡县财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0.84万元 24.33万元
网上名称 吴堡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一是资产总体情况。行政事业性资产总额102774.80万元,负债总额354万元,净资产总额102420.8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总额98805.84万元。二是资产配置情况。本年配置固定资产8769.18万元。三是资产处置及收益情况。本年无偿调拨8宗、对外捐赠资产5宗,总计479.98万元,盘活了闲置资产,实现国有资产有效利用;本年固定资产报废报损13宗,总计280.38万元。报废资产收益1.17万元。四是行政事业性资产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成立资产领域问题整治工作小组,围绕8个方面32类问题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按照自查自纠、重点核查、总结整改三个步骤重点监管各单位在资金往来、资产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自查自纠工作。一是资产管理方面,共自查自纠出未按规定履行新增资产配置程序、新增资产未按规定登记入账等问题604个,已全部完成整改。二是财务管理方面,共自查出应收、预付、应付、预收款项等问题907条,已整改422条,未整改485条,多数为历史遗留问题。重点核查工作。资产清查及专项整治工作小组抽取了108家单位开展了为期45天的重点核查工作。通过对账、卡、物的全面核查对单位的资产清查结果及自查发现问题和整改情况进行全面核实,存在问题仍比较突出,一是资产账与财务账不符;二是资产长期未进行清查盘点,造成账实不符或损失;三是固定资产直接列支等问题。(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基本情况。纳入吴堡县国有资产统计的国有企业共有7户,资产总额26220.63万元,负债总额11099.98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15120.65万元。二、其它工作开展情况(一)行政事业性资产工作开展情况。1.资产管理纳入预算管理一体化准备及开展工作情况。一是信息核对整改,对资产系统与财政云系统单位名称、预算代码、预算级次等逐一核对,保证新旧系统数据一致;二是对资产系统中处置申请单据、存量卡片进行排查、备份,确保系统数据平稳迁移、业务正常运转;三是对全县186个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管理一体化资产管理系统培训以及核对一体化资产管理系统迁移数据(卡片数量、原值、净值)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四是一体化资产管理系统业务正常运行。(二)县属国有企业管理方面1.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表完成情况。一是组织县属国有企业财务人员统一进行报表培训;二是对于报表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市国资委对接逐一排查,在市国资委的指导、协助下高质量的完成报表编制。2.我中心及时下沉监管企业,了解相关企业的政策和制度,掌握企业基本情况;二是建立企业包抓台账,切实做好企业信访维稳工作。3.根据吴政财发(2023)47号吴堡县财政局关于开展2023年度会计和评估监督检查工作通知文件精神,查看企业账务,对企业基本情况、经营情况、人员情况、工资发放情况、内部管理制度等深入了解,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对企业检查发现问题,建立整改台帐。三、老旧街区改造区域内国有房屋资产排查情况(一)基本情况根据老旧街区改造领导小组会议安排,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中心于3月27日至4月12日进行实地摸排。老旧街区改造区域内共涉及21处国有房屋资产,11个单位,总建筑面积22641.92平方米。(二)拟处置方案老旧街区改造区域内国有房屋已登记固定资产的,拆迁后,单位根据政府相关拆迁文件予以下账;未登记固定资产的,拆迁后,单位根据政府相关拆迁文件予以备案。三、取得的主要经济效益一是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基本情况。行政事业性资产总额102774.80万元,负债总额354万元,净资产总额102420.8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总额98805.84万元。本年配置固定资产8769.18万元。本年无偿调拨8宗、对外捐赠资产5宗,总计479.98万元,盘活了闲置资产,实现国有资产有效利用;本年固定资产报废报损13宗,总计280.38万元。报废资产收益1.17万元。二是行政事业性资产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产清查及专项整治工作小组抽取了108家单位开展了为期45天的重点核查工作。通过对账、卡、物的全面核查对单位的资产清查结果及自查发现问题和整改情况进行全面核实,存在问题仍比较突出,一是资产账与财务账不符;二是资产长期未进行清查盘点,造成账实不符或损失;三是固定资产直接列支等问题。三是资产管理纳入预算管理一体化准备及开展工作情况。一是信息核对整改,对资产系统与财政云系统单位名称、预算代码、预算级次等逐一核对,保证新旧系统数据一致;二是对资产系统中处置申请单据、存量卡片进行排查、备份,确保系统数据平稳迁移、业务正常运转;三是对全县186个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管理一体化资产管理系统培训以及核对一体化资产管理系统迁移数据(卡片数量、原值、净值)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四是一体化资产管理系统业务正常运行。四是县属国有企业管理方面1、纳入吴堡县国有资产统计的国有企业共有7户,资产总额26220.63万元,负债总额11099.98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15120.65万元。2.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表完成情况。一是组织县属国有企业财务人员统一进行报表培训;二是对于报表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市国资委对接逐一排查,在市国资委的指导、协助下高质量的完成报表编制。3.我中心及时下沉监管企业,了解相关企业的政策和制度,掌握企业基本情况;二是建立企业包抓台账,切实做好企业信访维稳工作。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仍然薄弱。部分单位固定资产在出现变化之后财务会计人员对变化的部分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和调整,导致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不完善,部分资产统计数字有误差;重资产购置轻资产管理,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比较突出。固定资产长期不入账,造成账实不符。部分单位对基础设施资产没有入账的概念。(2)对国有资产监管的力度还不够。管理手段还不够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仍有不规范的地方。部分部门单位负责人对国有资产管理不熟悉,未按规定购置国有资产,发生国有资产超标准现象。(二)改进措施(1)以资产安全为目标,做好涉单位前期指导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依法依规管理处置机构改革所涉及单位的国有资产,印发了《关于加强机构改革中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的意见》(吴政财发〔2021〕号)文件,文件严格按照机构改革方案的总体部署和时间节点要求,确保国有资产随机构改革及时划转、合理调配、明晰产权、有序处置。(2)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夯实单位主体责任。建立了“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资产管理体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三级管理模式。财政部门设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使用单位指定专人,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联动机制。(3)规范资产基础管理,推进资产管理信息化。依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加强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全县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均纳入信息系统,实行资产卡片信息化管理。进一步规范资产管理线上审批,未经批准不得新增购置资产,不得擅自处置国有资产,按程序和权限履行审批手续,正确、全面、及时地反映资产变动和使用等情况,实现资产全方位信息化管理。(4)强化队伍建设,提升业务能力。利用举行国有资产年报、月报编制专题培训会和资产管理交流群等方式,进行政策解读、实务交流、问题探讨,不断提高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五、2024年工作计划1.夯实单位主体责任,强化国有资产规范管理意识。一是强化各部门、各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体责任和担当意识,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自觉依法管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二是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的宣传教育,提高政策理解能力和业务管理技能,为规范化管理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奠定基础;三是强化工作责任,建立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做到制度健全、责任明确、运行规范、动态管理;四是强化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的有机融合,为履行单位具体管理职责创造条件。2.多措并举提升质量,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一是结合资产清查摸清家底。二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力度。四是做好公共基础设施等资产登记入账和管理工作。五是加大对账外资产和在建工程的管理,厘清资产、核实账务,依据凭证记入资产账。3.积极推动资产盘活,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强化资产配置与资产使用、处置的统筹管理,探索建立长期低效运转、闲置房屋、车辆和设备等资产的共享共用和调剂机制;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发挥资产最大效用,坚决杜绝和纠正既有资产长期闲置,又另行租用同类资产的现象;加强制度创新,逐步探索建立行政事业性资产绩效考评制度,进一步夯实部门、单位主体职责,提高部门、单位管好用好国有资产的积极性、主动性。4.切实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强资产监督管理。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进一步理顺和巩固“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完善“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三个层次的监督管理体系,强化财政部门综合管理职能和主管部门的具体监管职能,进一步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对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管理主体责任,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二)企业国有资产方面。进一步加强国资监管。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要求,结合国资国企改革,加强国资监管,治理完善企业法人结构,做好企业运行情况监控、分析和预警,通过企业报表处理软件,及时督促企业上报资产统计报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