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阎良区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中心(西安市阎良区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全区气象灾害预防、预警和应急做好保障。建立气象灾害预警联动机制,指挥、协调相关部门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安全管理、技术培训、作业点管理和信息统计、调查上报;对人工影响天气效益进行评估。 | |
住所 | 西安市阎良区关山镇环城南路南侧 | |
法定代表人 | 杨特 | |
开办资金 | 4.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阎良区气象防灾减灾管理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1万元 | 3.6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西安市阎良区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中心(西安市阎良区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无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西安市阎良区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中心(西安市阎良区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健全服务体制合理安排部署认真执行本单位现有章程,并对各项规章制度加以完善,毫不松懈地做好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始终坚持把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切实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作为提升气象服务水平的首要任务。继续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等重大天气预报和旱涝、冷暖等气候趋势预测工作。进一步强化汛期气象服务责任制。继续强化汛期气象服务责任制,严格执行汛期值班守班制度。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督促检查,提前做气象服务、技术保障等准备工作。在防御重大气象灾害的服务过程中,单位主要负责人靠前指挥,深入业务服务一线,增强敏感性,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坚决杜绝一切人为责任性事故的发生。能够及时提醒群众防范灾害性突发天气,合理指导生产生活。二、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的工作1.做好单位基础工作开展。圆满完成汛期气象业务工作,着力做好7.12、7.27—7.31、8.6日几个重要天气过程应对。实现全区气象站落地,为后续区域站巡检,维修提供有力条件;完善监测保障工作流程,做好航城水务站勘察选址。完成人影设备年检,组织专人参与中亚峰会人影专项保障。完成省局巡察整改和人影专项巡察整改,全年使用地面焰炉人影作业3次,合计燃烧AgI焰条54根,全年观测设施运行基本稳定,各项指标全部达标。2.优化组织设计和人员分工,进一步修订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完成防灾减灾中心副科级干部提任,进一步优化干部职工队伍。修订完善有关汛期各项制度和工作流程,从业务服务流程、监测预警、区域站保障维护等方面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全面修订,强化制度的方向指引和刚性约束,协调各类事务有序运转。3.加强对各类气象业务系统的学习使用,制定年度业务学习计划,推动“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常态化开展。做好各类监测系统学习、维护和应用(天气雷达、相控阵雷达、雪亮工程),每月集中开展业务人员集中学习,业务人员轮流领学,做到汛期过程“一过程一复盘”。4.梳理规范各类气象服务产品,加强迭进式气象服务。完善每月天气气候特征总结和趋势预测服务材料。完成春运气象保障服务,开展“星耀巴黎,追梦奥运”轮滑赛、甜瓜节、羊乳节、栎阳桥遗址修复、中高考、“三夏”、“三秋”等重要活动气象服务。5.不断扩展气象信息发布渠道,对全区10个液晶气象预警电子显示屏进行维修调试,优化信息显示框架和内容,确保全部在线正常运转。在手机短信发布平台及时更新了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对象,通过防汛抗旱群、区应急群、道路安全交流群等实时发布最新天气信息。6.加强志愿队伍建设,组织实施科技之春、3.23世界气象日、5.12气象防灾减灾日、6.5世界环境日、安全生产月、网络安全周活动开展。加强单位文明创建,组织开展文化文体活动,根据职工需求购置图书,购置图书29本。制定2023年“书海遨游拾贝,文化浸润人生”读书分享活动方案。全年开展读书分享活动5次。制定文体活动方案,举办了“庆三八”篮球比赛、乒乓球文体比赛、端午节猜谜等活动。三、取得的主要效益1、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推进气象工作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有关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区政府正式印发《推进阎良气象高质量发展建设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区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阎良气象高质量发展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积极推动落实西安市阎良区以气象预报预警为先导的扁平化呼叫应答机制建设,完成《阎良区以气象预报预警为先导的扁平化呼叫应答系统建设方案》编制并上报区政府。按照阎良区(航空基地)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7年)要求,与生态环境分局阎良分局合作落实卫星遥感监测与区域气象站建设项目经费99万元,现已完成项目招投标,正开展项目实施。积极加强与区生态环境局合作,编制了大气污染防治气象环境监测预警服务方案,正在进一步沟通。扩大气象信息传播覆盖面,按照多网融合要求,推动“网格+气象”建设。与区委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办公室联合向各街办发布《关于开展基层社会治理“网格+气象”工作的通知》,将依托基层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纵向贯通,横向联动功能,实现区域气象信息网格传播全覆盖。2、聚焦主责主业,推动气象服务提质增效完成全区所有区域站落地,监测保障便捷性和数据准确性提高,监测数据质量明显提升。通过不同渠道争取新增区域站4套,目前辖区内共有区域站11套,其中多要素站6套,占比54.5%,监测密度4*5平方公里,建成后多要素占比将提升至66.67%,监测密度升至4*4平方公里。围绕智慧农业精细化气象服务需求,做好已建成9套农业气象智能物联网监测设施应用,优化完善智慧气象服务平台建设中设施农业气象精细化服务系统功能。四、存在的问题一是目前全区综合立体监测体系还不够完善,气象监测站网密度低,监测设备种类单一,观测要素功能不够齐全,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发挥仍需提高。二是气象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功能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气象服务模式与用户多样化需求还有差距,在提高预报预警的提前量、精准性、靶向发布方面仍需努力。五、改善措施继续强化整体业务能力提高,要建立防灾减灾工作长效机制,在遇有灾情险情时拉得出、查的清、报的准、防范及时到位。继续加强防灾减灾工作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努力提升防御自然灾害的综合能力。对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中心已经认真研究并向主管部门汇报,决定尽力创造条件解决。六、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聚焦“六个阎良”和世界一流航空新城建设目标,补短板、强弱项,多渠道提高全区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和服务能力,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二是围绕《阎良区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积极推动新一轮市区合作,多渠道、全方位提高气象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三是加强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凝聚事业发展正能量,不断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