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南郑区> 汉中市南郑区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汉中市南郑区种子推广中心、汉中市南郑区中药产业发展中心)

汉中市南郑区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汉中市南郑区种子推广中心、汉中市南郑区中药产业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1 15:15
单位名称 汉中市南郑区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汉中市南郑区种子推广中心、汉中市南郑区中药产业发展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推广种植业生产技术,促进农业发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农作物病虫草害监测及防控,植物检疫,农作物种子品种管理,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指导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负责中药产业发展等。
住所 汉中市南郑区汉山街道东大街37号
法定代表人 蒋利轩
开办资金 50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汉中市南郑区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31.19万元 527.11万元
网上名称 汉中市南郑区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0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没有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办理变更登记事项1次:2023年5月24日办理法定代表人、单位名称、宗旨和业务范围变更登记,法定代表人由原李小军变更为蒋利轩,单位名称由原汉中市南郑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汉中市南郑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控制中心,汉中市南郑区植保植检站)变更为汉中市南郑区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汉中市南郑区种子推广中心、汉中市南郑区中药产业发展中心),宗旨和业务范围由原“推广种植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为控制农业植物病虫害提供检测防治保障。种植业技术试验示范、技术推广,农业植物病虫监测、检疫和防治”。变更为“推广种植业生产技术,促进农业发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农作物病虫草害监测及防控,植物检疫,农作物种子品种管理,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指导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负责中药产业发展等”。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的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2023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粮油生产提质增效。一是粮油“百千万”示范工程扎实推进。二是加快粮油新品种示范推广步伐。三是大豆玉米试验示范带动效果明显。四是努力培育经营主体。五是强化技术培训指导服务。(二)菜菌产业加快发展。一是做好蔬菜、食用菌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二是推广先进种植技术模式。三是提升蔬菜生产保供能力。四是鼓励发展蔬菜订单生产。五是推广蔬菜绿色生产技术。六是指导支持蔬菜和食用菌协会规范运行,在特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三)中药材产业稳步推进。一是特色中药材产业基地初具规模。二是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园建设推进有力。三是围绕产业链建设,狠抓项目实施和招商引资。四是中药材技术服务保障到位。(四)现代种业建设持续加强。一是全力服务油菜制种产业。二是加强种子质量监督抽检。三是坚持做好油菜制种田间质量检查管理。四是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五是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和展示推广。(五)植保植检工作保障有力。一是强化病虫害监测预报,提升预警能力。二是认真落实“两增两减”,强化病虫害绿色防控。三是强化植物检疫,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四是强化技术宣传,提升绿色植保水平。五是外来入侵病虫害普查工作正常开展。(六)耕地质量保护工作扎实开展。一是积极开展土壤肥料试验示范,为化肥零增长提供依据。二是扎实做好地力保护提升技术示范和土地治理。三是扎实开展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示范。四是配方施肥工作落实到位。五是不断提升土肥检测能力。(七)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深入推进。一是扎实开展农业科技大培训及远程直播培训工作。二是全面完成高素质农民的培育培训。三是完成了推荐上报高素质农民相关工作。四是扎实开展高素质农民“组组有”统计工作。五是做好“一村一品”和休闲农业工作。(八)巩固衔接驻村帮扶工作全面加强。一是持续加强驻村帮扶工作。二是持续做好帮扶村产业培育。三是持续开展入户帮扶。四是持续加强项目支持。五是持续做好产业发展技术服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社会效益一是扎实开展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示范,建立核心示范区500亩,建立减肥增效示范片250亩;采购缓释肥50吨、有机肥45吨,开展有机肥示范1200亩,示范带动全区推广化肥减量增效面积20万亩、秸秆还田30万亩,绿肥种植2.5万亩,促进耕地质量稳步提升。二是扎实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全区22个镇(街道)313个行政村2791个村民小组共培育初级职业农民1042人、中级职业农民294人、高级职业农民113人,有力提升了农民文化水平、技术水平及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做好“一村一品”和休闲农业。全年共推荐上报精品景点线路6条,农旅融合精品线路2条,上报“中国美丽乡村”瓦石溪村乡村旅游典型案例一个。推荐的油菜花海休闲游、法镇茶旅融合精品线路、竹编非遗乡村游线路,成功入选省农业农村厅向社会推介的精品景点线路。(二)经济效益全年粮油收获面积71.7万亩,粮食总产18万吨;油菜种植21.23万亩,总产3.2万吨;水稻种植26.6万亩,总产11.93万吨;玉米种植10.47万亩,总产2.48万吨;大豆扩种1.8万亩,总产3260吨。全年蔬菜播种面积9.86万亩,产量28.5万吨;袋料食用菌生产规模420万袋,椴木食用菌生产5900架,发展羊肚菌2100亩,全年鲜菇产量3450吨。全年完成中药材种植16.51万亩,实现总产3.3万吨,产值5.4亿元。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单位业务量不断增加,专业人才缺乏的现象日益明显。二是粮油种植效益低,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不高。三是食用菌、中药材产业发展职能,业务能力还在进一步提升中。(二)改进措施一是内部挖潜,提升能力。加强单位内部管理,修订完善单位管理制度,以制度管人。强化考勤考核,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制定绩效管理办法,奖优惩劣,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热情。二是全面保障粮食安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粮油作物产量只增不减,积极推广粮油作物轻简化栽培、机械化栽培、绿色高质高效栽培等主推技术。三是加快食用菌、中药材人才队伍建设。对食用菌、中药材技术队伍,加强技术能力提升,通过“技术单位+基地”或“技术单位+经营主体+基地”等形式,加快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尽早适应岗位要求。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抓好粮油生产技术推广。二是做好蔬菜食用菌产业发展服务工作。三是持续做好油菜制种大县建设服务工作。四是强化病虫害监测预警和绿色防控,全面提升植保植检工作能力和水平。五是认真做好土壤改良和耕地质量提升工作。六是加大中药材产业技术指导力度。七是继续抓好高素质农民培育及“一村一品”工作。八是持续做好驻村帮扶工作,确保全年驻村帮扶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被陕西省种子工作总站授予“2022年度试验示范先进单位”;被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授予“2022年度全市农技推广综合工作先进单位”;被中共汉中市南郑区委办公室、汉中市南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授予“2022年度农业农村工作先进单位”;被中共汉中市南郑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汉中市南郑区农业农村局授予“2022年度综合工作先进单位”“2022年度重点工作先进单位”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