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子长县> 子长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公室

子长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4-03-21 14:44
单位名称 子长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公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调查核实我市城市居民生活状况,做好日常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审核、审批、发放工作,及时调整发放金额,做好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预算、决算。
住所 陕西省子长市刘家沟民政服务大楼503
法定代表人 郭昱
开办资金 0.5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子长市民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万元 5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在子长市民政局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工作开展情况:1、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地有效衔接。建立健全防返贫机制,适度扩大救助保障范围,密切关注低收入家庭和边缘户、脱贫监测户,全面落实刚性支出扣减政策,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因病、因残、因灾、因学、因疫等突发因素导致收入锐减的困难群众纳入救助保障范围。2、健全完善民政领域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一是关注重点监测对象基本生活状况。我们首先根据省市反馈的数据每月开展一次比对分析,及时更新掌握未脱贫户、脱贫监测户、边缘户等家庭人员数据,了解这些家庭收入变化情况,对预警监测的对象定期逐人逐户开展核查核实。其次是对未纳入低保、特困等兜底保障范围的对象进行重点监测,发现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及临时救助范围。二是关注特殊困难人群基本生活状况。我们对年度内享受过大病救助、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教育救助、受灾户等群体重点关注,核准核实实际情况,一旦发现符合条件及时落实相关救助措施。三是关注潜在救助对象基本生活状况。查看家庭实际生活状况、查看是否存在漏点、查看有无刚性支出等,对不符合救助条件但存在一定困难的人员或家庭,将其作为潜在救助对象予以重点关注。3、扎实做好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我办扎实做好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做到认定精准,程序规范,符合条件及时给与认定,按规定将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或重病患者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不断扩大社会救助制度的可及性和覆盖率。4、简化程序,压缩社会救助审批时限。为进一步优化审核审批程序,根据《延安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压缩社会救助审批时限的通知》,一是村(社区)取消民主评议,乡镇(街道)直接受理申请,将审批前公示期由7天压缩至3天,将社会救助审批时限由原来的20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二是简化申请材料,申请救助需要提交的材料,在政务平台上能查到的,一律不再提供;三是落实居住地申办制度;四是建立乡镇(街道)定期审批制度。5、简化程序,压缩社会救助审批时限。为进一步优化审核审批程序,根据《延安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压缩社会救助审批时限的通知》取消民主评议,乡镇(街道)直接受理申请,将审批前公示期由7天压缩至3天,将社会救助审批时限由原来的20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二是简化申请材料,申请救助需要提交的材料,在政务平台上能查到的,一律不再提供;三是落实居住地申办制度;四是建立乡镇(街道)定期审批制度。6、严格实行“近亲属”备案制度。为深入推进全市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坚决预防和惩治执行低保制度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纠正以权谋私、优亲厚友、人情保、关系保等不正之风,确保低保制度管理规范、公平、公正,在镇(街道)、村(社区)要求所有领导职工干部如实填写《民政干部“近亲属”不违规享受低保承诺报备书》、《“近亲属”享受低保待遇备案登记表》,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二、取得的社会成效:1、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地有效衔接,健全完善民政领域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完善急难对象主动发现机制。2、进一步规范社会救助工作,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3、深入推进全市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坚决预防和惩治执行低保制度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纠正以权谋私、优亲厚友、人情保、关系保等不正之风,确保低保制度管理规范、公平、公正。三、存在问题:1、大多数群众和部分干部对低保制度的理解不够准确,甚者将低保当成残疾保、老年保。2、低保政策落实有待进一步规范。3、用低保政策解决遗留问题现象仍然存在。4、保障对象的审核难以把握。四:整改措施。1、对个别低保户对象的家庭情况详细了解,加强下乡审查力度。2、进一步加大低保政策宣传力度。3、严肃工作纪律,按规定办理鉴别农村低保资格审核。4、进一步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五、下一步工作打算:1、继续完善“兜底”保障政策,助力乡村振兴,确保“兜底性、基础性”的方针。2、强化居民家庭收入核对。完善信息核对数据资源,优化核对流程、提升核对时效性,确保社会救助对象认定精准、高效、公正。3、加强政策业务培训和政策宣传,对镇(街道)社会救助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在政策的理解和把握上狠下功夫,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社会救助政策宣传活动,不断提高社会救助政策知晓率,进一步推动社会救助理念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转变。4、配合协助市局做好衔接、监督和管理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