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安市宝塔区果业技术推广和营销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果农服务。果树管理,技术指导及培训,果树优良苗木的引进推广,提供果业生产物资。 | |
住所 | 延安市宝塔区高家园则 | |
法定代表人 | 孙延飞 | |
开办资金 | 57.3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安市宝塔区果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0.11万元 | 4.1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展开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本年度,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业务开展情况2023年,我中心各项任务指标高效完成。一是水果产量,完成水果总产量43.8万吨,其中苹果产量43.3万吨,优果率达95%以上,苹果产值达24亿元。二是老园改造提升,完成老园改造5000亩;提升复壮低效果园4800亩;间伐改形4400亩。三是规范管护幼园,推广“3332”高效栽培模式,标准化管护幼园1.5万亩;新增挂果园5000亩。四是挂果园综合管理,完成豆菜轮茬种植6万亩;秸秆覆盖1万亩;普及追施农家肥25万亩;完成苹果贴字6000万个;五是双园创建扎实,今年打造市级“美丽果园”4个,高质高效果园3个;创建乡镇级示范园27个;管护“百、千、万”工程示范区1万亩。六是有机苹果生产,推动有机果园建设并认证面积4.9万亩,打造有机苹果示范园10个、典型户100户,富硒苹果示范园10个。七是果业技术培训,全年举办培训会390余场次,培训果农4.9万人次,苹果“十四项”果业技术普及率达97%以上。八是果园防灾减灾,新建果园防冻窖5万个;试点推广新型材料防冻面积2万亩;完成防雹网建设7500余亩;落实政策性苹果保险6万亩。九是果树认养,全年认养苹果树51356棵。十是冷气库建设,建成冷气库11783吨。十一是鲜果精深加工,新增鲜果加工能力7500吨;十二是推广“企业(合作社)+果农”利益联农模式,培育领办企业2家、打造典型合作社5个,发展电商经营户1500户。十三是人大、政协议案、提案办理和答复,共办理人大提案7项、政协提案3项。十四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抓培训,抓服务,推进乡村振兴项目资金扶持力度,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取得的社会及经济效益一是老园改造成效显著。2023年,我区按照“一稳二改三提”的工作思路,有序挖改新建,持续优化品种,配套支架、滴灌、防雹网等综合管理设施,全面推行“七个一”栽植技术,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改建残败果园5000余亩,引进阿珍富士、福布拉斯、维纳斯黄金等新优品种10个,栽植优质大苗40万余株,成活率达98%以上。二是防灾减灾明显增强。随着全球气温变暖,早春极寒、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多发,对苹果产量、质量带来严重影响。今年我区完成果园防冻窖修复挖建5万个,储备防冻物资20万吨,在4月28日至29日气温骤降之后,派出防冻工作服务队212个,发动群众2.3万人,3135个果园进行了点火熏烟防冻,由于措施得力、技术到位、物资到位,全区32万亩苹果花期没有受冻。同时,搭建防雹网7500余亩,落实政策性苹果保险6万亩,有效提升了苹果产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三是绿色有机提升品质。在近几年绿色、有机生产的基础上,扎实巩固已建成的32万亩绿色苹果生产基地规范生产,全面落实《宝塔区有机苹果生产技术规程》,追施有机肥(农家肥)50万吨,推广石硫合剂、波尔多液和“灯、板、带、芯”防控面积30万亩,建有机苹果示范园20个、典型户100个,认证有机苹果生产基地4.9万亩,持续推进苹果产业转型发展、提质增效。四是果树认养效果良好。今年我们继续开展“延安有我一棵苹果树”的认养活动,在柳林、川口等乡镇建认养基地8处,完成果树认养51356棵,品牌效应大大增强,实现了综合效益最大化。五是示范带动全面提升。坚持点上探索经验、面上统筹推进,全面推行“五长带点”模式,全面落实责任到分管区长、果业局长、乡镇长、果业站长、村组长;在去年双园创建的基础上,全区新创建了7个美丽果园、高质高效园,其中桥沟马文昌果园、临镇李延军果园、麻洞川刘建军果园被评定为省级高质高效示范园;以我区桥沟街道办马文昌果园为基础总结提炼的“3332”高效栽培技术,入选了2023年陕西省苹果生产主推技术,在全省范围大面积推广,今年我区推广面积达1.5万亩。六是项目建设推进有力。认真落实奖补办法,共兑付奖补资金965万元;坚持果业发展靠项目、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思路,扎实开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项目区实施了坑施肥水1400亩,搭建防雹网7500亩,配套果园机械475台/套,新建苹果纸箱、果筐加工厂各一处,建延安苹果直营店3个;同时,积极协调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项目资金、省级项目资金等开展残败老果园改造,完成改造5000余亩,充分发挥了项目资金的杠杆作用,确保了果业项目实施落地见效。七是产后整理逐步完善。全区新建设冷藏库11783吨,超额完成建设任务;推广“企业(合作社)+果农”利益联农模式,培育了领办企业2家,带动农户100户;新增精深加工转化能力7500吨,苹果后整理水平不断提高,推进苹果后整理产业链增收取得新突破。八是提升品牌拓展市场。积极开拓市场,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果农收益,今年新建延安苹果直营店3个;组织召开了宝塔区全国采购商陕西果区行产销对接洽谈会,参加了全国各地推荐活动7次,达成多项购销协议,宝塔区“延安苹果”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有效提升;2023年宝塔区“延安苹果”借助优良品质第七次跟随神舟飞船飞往天宫;在去年出口迪拜、越南等国的基础上,今年宝塔区“延安苹果”首次搭上了“延西欧专列”再出国门远销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地,我区苹果国际贸易通道再度延伸。三、存在问题一是果业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我区果业技术队伍目前存在年龄结构老化、文化层次较低、服务能力偏弱的问题,加上近两年有17名技术干部相继退休,导致技术人员严重短缺,服务水平明显不足,无法适应当前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所需。二是果业发展资金严重短缺。发展果业资金严重短缺,在新建园、后整理上,因果农、企业资金短缺、融资压力大,导致后各项重点工作推进缓慢,推动现代果业发展后劲不足;三是防灾减灾的能力低下。苹果产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脆弱,特别春季花期冻害、夏季冰雹灾害,严重制约苹果产业的发展。四是劳动力不足。目前我区果业生产主要以家庭妇女和老年劳动力为主,在喷药、施肥、套袋、采摘等环节劳力严重不足,工作效率不高。五是苹果产业后整理链条短。果品贮藏能力低,果品加工、包装等配套产业链条不完善,缺乏涉果龙头企业引领带动,致使后整理发展速度缓慢、产业化水平较低。四、整改措施一是落实资金抓项目。一是抓住用好省政府支持延安建设苹果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机遇,认真做好项目谋划对接,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确保谋划储备的“2024年残败老果园改造”、“苹果绿色高效生产基地建设”等项目落到实处;二是落实好现代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办法;三是联合金融机构为涉果企业、合作社和大户提供金融服务;四是协调各大保险公司加大苹果保险投放力度,增加政策性保险覆盖面积,推广政策性保险5万亩,有效降低灾害损失,保障果农增收。二是稳定面积筑根基。稳定核心产区苹果种植规模,确保全区32.15万亩规模不减,铸牢产业发展根基。结合《宝塔区推进残败果园改造提升土地综合利用效益工作实施方案》,试点推行老旧园地综合治理进出平衡、占补平衡措施,实施残败老果园改造新建8000亩。四是立足优势求突破。坚持以资源为依托,按照发展“五新”果业的主体思路,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做大做强、做优做精苹果产业。一是扶持壮大南泥湾向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苹果苗木繁育基地,力争满足我区苗木供给;二是选育适合本土生长、生产的芽变品种2-3个;三是试验开展青砧苗木栽植,引进爱妃、瑞阳、瑞雪等新优品种5-6个,实现品种多样化,新建园新优品种达到100%。四是全面实施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打造高标准果业示范带、示范园,发展面积30亩以上家庭农场10个,建万亩以上旅游采摘、休闲观光园区1个;持续推进7个省市级高质高效、美丽果园建设,全面推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五是培育龙头拉带动。积极引进中省知名企业参与苹果全产业链建设。培育果业示范合作社5家,苹果示范家庭农场10家;培育链主企业1家,扶持苹果产业化联合体1个,打造全国榜样品牌和百强品牌企业1个,进一步拉长后整理全产业链条,力争苹果产后精细化处理能力达到30%。六是提升品牌增效益。继续加强品牌与地域、苹果遗产文化融合,构建产业链、产品链、价值链相衔接的品牌体系建设,全力打造宝塔区“延安苹果”品牌。巩固现有高端市场,举办宝塔区“延安苹果”推介会2-3场次;继续在南泥湾机场登机牌、延安火车站、高速路出入口投放广告宣传,提升宝塔区苹果产业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七是产后整理延链条,继续落实省市相关补助政策,增加冷库储存能力2000吨;扩大精深加工转化能力,推广田间预冷措施,提升苹果分级分拣、冷藏冷运、精深加工等后整理装备水平。八是细化举措促落实。幼果园管理上,继续推广幼园“七项”新技术,推广“3332”密植栽培模式1.5万亩,新增挂果园5000亩。挂果园提升上,推行挂果园管理“七项”关键技术,实施果园坑施肥水2万亩、豆菜轮茬种植5万亩、秸秆覆盖1万亩,实施节水灌溉5000亩,全面提升苹果品质,实现提质增效。绿色有机基地管控上,坚持以绿色、有机果业为主线,全面开展果园“减化肥、减农药”双减行动,推动有机化生产20万亩;巩固已建成的32万亩绿色苹果生产基地,同时确保4.9万亩有机认证苹果生产基地面积不减。果旅融合发展上,持续打造现有果旅结合示范园。大力发展苹果贴字,实施苹果贴字6000万个;继续推广“延安有我一棵(亩)苹果树”认养活动,完成认养5万棵,实现苹果产业收益最大化。防灾减灾上,大力推进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防雹网建设3000亩,挖建防冻窖3万个,试点推广新型材料防冻面积1.5万亩。技术培训上,邀请省内外权威专家针对果业技术干部开展实用技术培训2期,提升果业系统技术服务能力;针对果农开展各类培训350场次,培训果农5万人次,全面提升果农务果管果水平。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