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华阴市> 华阴市植保植检站

华阴市植保植检站

发布时间: 2024-03-21 11:01
单位名称 华阴市植保植检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防虫保粮,促进农业发展。植物病虫害测报、统防统治,植物产地检疫、调运检疫,疫情普查。
住所 华阴市太华南路66号
法定代表人 候胜利
开办资金 54.2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华阴市农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4.66万元 48.24万元
网上名称 华阴市植保植检站.公益 从业人数  2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农业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开展主要工作情况1、狠抓病虫监测调查,及时准确预警预报。结合全市农作物种植结构及布局,坚持以“小麦、油菜、玉米”为主的病虫草害监测预报工作服务农业大局。依托植保能力工程项目建设4个病虫自动化监测点,提升科学监测水平,坚持每周组织不少于2次的系统监测和大田普查,及时掌握田间病虫发生动态;同时开展以技术服务有效撬动种粮大户力量,提升监测工作的全面性,定期开展趋势会商,科学研判,及时预警,为指导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截止目前共开展系统监测和大田普查180余次,上报各类数据报表130余份,编发《华阴植保》15期,准确率达90%以上。2、围绕重大病虫发生情况,扎实开展防控工作。(1)制定防控预案。结合上级部门预测、田间病虫基数调查及天气预报综合分析,科学制定并印发《华阴市2023年重大病虫害防控预案》,明确防治策略及防治措施,确保在突发性、爆发性重大病虫害发生时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有技可施,为防治工作争取时间、降低危害奠定坚实基础。(2)加强组织领导,压实防控工作责任。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推动、属地负责”的原则,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2023年华阴市“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华阴市2023年小麦“一喷三防”工作方案》《玉米“一喷多促”技术方案》等,通过下发文件、召开全市小麦“一喷三防”工作现场推进会、秋粮“一喷多促”保丰收现场会,层层压实防控责任,落实落细任务措施,建立市、县、镇、村四级联动机制,定期调度,强化指导,为病虫防控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3)“早”字当头,扎实做好防治工作。充分发挥专项资金引导作用,增强病虫防控工作的预见性及前瞻性,提早与财政部门对接,做好防治药剂储备,因地制宜,分片施策,通过示范引领、补助药剂、统防推动等措施,全力遏制病虫危害,推进群防群治和联防联控工作开展。指导麦田化学除草18.8万亩,组织开展小麦“一喷三防”面积达20.5万亩次(其中发放防治药剂12万亩,粮食主产区统防统治8.5万亩),完成赤霉病二次防治6.5万亩次,完成玉米大豆“一喷多促”统防作业面积6.725万亩(其中包括渭南市在我市实施1万亩玉米“一喷多促”示范防治),开展小麦秋播期药剂拌种示范面积1.3万余亩。由于工作谋划早,行动迅速,技术落实有效,辐射带动优势明显,特别是在小麦赤霉病防控与玉米大豆“一喷多促”工作中,有效避开了后期阴雨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市赤霉病预防控制面积达到100%,玉米大豆“一喷多促”防治技术覆盖率达93.4%,病虫防控工作成效显著。3、密切做好蝗虫的监测调查工作。按照上级部门要求,我站密切关注我市境内渭河沿岸、南山支流、方山河沿岸及冯东蝗区蝗虫发生发展动态,积极组织开展蝗蝻调查,按时上报《蝗虫周报表》,全年开展监测调查12次,挖蝗卵3次,进行大普查5次,对我市蝗虫发生高密区域开展秋蝗生物防治2500亩。4、积极开展专业化防治技能培训,不断提升我市专业化防治服务水平。为全面提升我市专业化防治组织服务能力与水平,我站在华西镇新和村(华阴市惠源通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召开“2023年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暨2022年度防治工作总结表彰会”,通过总结工作、表彰先进、开展专题培训等,有效提升了无人机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与科学用药水平,积极引导全市专业化防治组织向规模化、健康化、持续化发展靠拢,为我市统防统治工作能力与水平提升储备了力量。5、持续推进外来入侵病虫害普查工作。按照工作质量把控各项要求,依据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中的地类图斑,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合理布局设点,对设定的3条普查路线16个踏查点开展全面踏查,涉及水浇地、果园、其他园地3种生境,涵盖16种作物,已调查到外来入侵病虫害共5种,设置标准样地12个,普查工作已圆满完成。6、产地检疫工作扎实开展。针对陕西农垦大华种业有限公司及陕西大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两家制种企业的制种工作开展全程跟踪,从制种选地、种子来源登记、田间检验等方面严格跟踪,建立了详细的产地检疫档案。共完成小麦产地检疫品种18个,制种面积18000余亩,生产合格种子900万公斤。7、调运检疫签证工作有序开展。为更好的服务群众,按照“放管服”要求在单位醒目位置制作了《植物产地检疫程序流程图》和《植物调运检疫流程图》,方便群众办理调运检疫签证业务,全年累计签证20份,调入调出玉米种子9万余公斤,小麦种子400余万公斤。8、认真做好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监测、预防工作。一是根据重点疫情发生趋势,我站组织专职检疫人员在全市范围内,严密监测疫情动态,重点做好小麦腥黑穗病、黄瓜黑腥病、番茄溃疡病、菜豆象、梨火疫病等疫情的监测。二是有效阻截苹果蠹蛾传入我市,从4月份开始,在我市车站、高速路口、大型集贸市场以及车辆、人流密集的地方悬挂苹果蠹蛾诱捕器6组,18个,定期进行诱芯、粘板更换和监测工作。二、取得的社会效益一年来,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下,单位各项工作取得了进一步发展并被陕西省植物保护工作总站评为“植保工作先进集体“的称号。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总结今年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不足之处,一是由于今年来农作物病虫草害呈早发、多发、重发趋势,我站业务工作任务重,人员少,加之负担上级安排的其它各类工作,导致病虫害监测调查不够全面。二是受环境、硬件设施及技术水平影响,对现有的自动化监测设备使用不到位。三是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技术研究还需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针对不足之处,改进工作方法,不断创新,努力探索,使我站工作再上新的台阶。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加强干部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二)加强干部职工纪律作风整顿,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三)多下基层,帮助协调解决农民在日常生产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难。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全省植保工作先进集体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