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旬邑县> 旬邑县特殊教育学校

旬邑县特殊教育学校

发布时间: 2024-03-21 10:31
单位名称 旬邑县特殊教育学校
宗旨和业务范围 对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康复训练。对听力残疾儿童、视力残疾儿童、智力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及康复训练。
住所 旬邑县城关镇崔家河村阳光大道南150米处
法定代表人 侯树青
开办资金 200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旬邑县教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613.25万元 2518.85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县教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主要业务活动开展情况1、遵循课程标准,严格课程设置。学校严格按照特殊教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科学设置康训课程,并将班级集中授课与小组课、个训课有机统合,做到全面统筹、个别施策,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得到适合的教育。学校还组织教师编写了多本适用型校园读本。积极探索以运动康复和劳动技能教育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从生活自理到文化知识、从物理治疗到器械康复、从感觉统合到言语训练、从心理健康教育到技能培训,基于特殊儿童特点和发展规律的课程设置已成体系,为学生能够更好的接触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2、突出项目特色,坚持个性发展。学校高度重视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积极践行康教一体教育理念,突出康复、艺体、生活三大特色项目,根据孩子智力、性格、兴趣、能力等差异,以提升学生生活自理、沟通交往、艺术康复等基本能力为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3、开展教师研训,增强教师内功。一是多渠道开展教师培训。采取线上线下学、集体会议学、个人自学等形式,通过分层组织、分类学习,实现多渠道、多层次的学习培训。2023年以来,除省市下达的各类培训外。我们还定期为教师争取各类学习培训机会,搭建学习平台,通过集中培训、基地跟岗、返岗实践等形式,返校后汇报总结学习情况,分享先进经验,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执教能力。二是多路径开展教学研讨。以教师专业和学科为依托,围绕校本研修、课程开发、个别化教育计划等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不断提升教育科研水平。三是全方位提升教学质量。我们坚持每学年开展新任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公开课和教师课堂基本功展示活动、师德师风演讲比赛等活动。4、精心制定方案,做好送教上门。我校现承担39名残疾儿童的送教上门工作,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心制定“一人一案”,按照每月2次、每次2课时组织实施送教工作,同时将送教营养餐补助以实物形式送到每位学生家中,送教教师为每位学生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特点的教学计划、康复目标,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生活和社会,以实现教育和训练的同步服务。5、常态使用部室,增强适应能力。学校积极践行康教一体教育理念,重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功能部室常态化使用,先后开设了正则绣、钻石画等多个美术及手工精细动作、音乐治疗、粗大动作训练、言语康复、心理治疗、蒙氏训练等小组课,让残疾儿童的特长得到到了充实全面的发展。6、抓实安全工作,强化安全措施。一是学校安全常抓不懈。学校始终坚持安全工作压倒一切的总体思路,狠抓制度(预案)修订和完善工作,坚持领导班子、班主任、科任教师层级包抓责任制管理办法,做到安全管理无死角,责任倒查有方向。同时签订了各级各类安全目标任务书,并坚持校舍安全排查,课间安全巡查制度,坚持按照“13530”安全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定期举行防溺水、防震、防火安全演练,加强传染病预防宣传及心理健康教育、违禁物品和管制刀具排查收缴、警校合作等工作,加强保安管理,定期排查校外住宿学生安全,出现问题及时上报,通过上述措施,改善了校园周边环境,保障了师生安全。二是家校合作不容忽视。保障学生校内安全、强化晨、午、晚检制度和学生宿舍管理交接制度,学生请假登记和因病缺勤追踪报告制度;充分利用晨训、班会开展规章制度教育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在学习、活动、就餐和休息期间,做到学生始终在监护视线范围;节假日利用微信群、电话、安全责任书等形式促进家校沟通与合作,共筑学生安全防线,保障学生健康成长。二、取得的主要效益1、2023年7月由县教育局牵头,残联、卫健派出委员会成员对全县适龄残疾儿童进行摸底评估,结合学生实际,一人一案,给出教育安置意见。目前,我县已经形成了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布局。2、完成市级规划课题6个,市级课题1个,县级课题1项,参研省级课题1项。基于家校合作问题突出,学校组织教师成立《县域特殊教育学校家校合作现状与关系研究》课题组,联合武功、乾县等特校教师共同参研,并申请市级立项。10月份,我校组织开展了彬州市“巩文娟党员名师工作室”旬邑、彬州、泾阳、礼泉四校交流研讨活动,通过听评课、研讨、讲座等形式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共同教研,达成共识。全年度完成全县39名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1482课时,送教上门内容包括文化课、艺术类、康复课程等,确保每一名残疾儿童享受接受教育的权利得以实现。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特教专业教师短缺、教师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快专业教师招聘,提升残疾儿童招收量,进一步加大教师专业能力的培训力度,在积极争取各级培训指标对教师进行培训的基础上,加强与优秀学校的交流学习力度,多开展听课评课活动。2、融合教育发展模式亟待进一步完善由于我校学生类别的特殊性,固有的管理模式较难满足特殊教育日益发展的管理需要,学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应创建新模式,建立特殊儿童管理与学习生活高度融合的制度。3、家校共育机制亟需进一步加强由于家长的文化层次差异、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对学生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迥然不同。往往将全部的希望寄托于特教学校,另外大部分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对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显得非常的被动。下一步需要加强家长学校的建设,充分发挥校园开放日和家长委员会的作用,配合学校做好各方面工作。加强舆论宣传工作,让社会多了解、多理解、多关心这一弱势群体。四、整改措施1、加大协调力度,努力改善特教岗位教师短缺的问题,并通过校培、自学及外出培训进一步提升特教教师专业水平。2、不断创新,积极探索适合我校实际发展需要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方案。3、通过宣传教育,引导体验等形式促进家长的知晓率,充分使其能理解、包容弱势群体,使社会各界能支持特殊教育发展。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及时开展在校特殊儿童发展评估评价工作。2.抓好青年教师培训,促进青年教师成长。3.开展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提升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市级教学能手1名,4.积极进行同优共进活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细化管理,坚持教学日常检查与周查月查相结合,抓好管理的每个环节,向管理要质量。5.认真做好市级课题结题立项工作,确保完成1个市级课题结题和2个市级课题立项工作,力争立项5个县级课题。6.持续抓好学生安全教育,确保13530安全教育模式落到实处,确保学生安全。7.认真完成教育局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3年3月被县教育局授予“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称号。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