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神木市生态文明培训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以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理论宣传教育为己任,立足本市,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党史党风党纪教育培训活动。 | |
住所 | 神木市锦界镇圪丑沟村毛乌素治沙造林基地科研大楼 | |
法定代表人 | 杜佳兵 | |
开办资金 | 126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神木市林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260万元 | 1265.23万元 | |
网上名称 | 神木市生态文明培训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3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具体业务活动2023年中心紧紧围绕宗旨和业务范围,依托毛乌素治沙造林基地科研、科普平台,以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理论宣传教育为己任,立足本市,累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党史党风党纪教育培训活动70余次,8300多人次。具体开展情况如下:生态文明教育培训活动情况中心通过现场培训与理论培训相结合,开展“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先行,助力能源转型”“义务植树”“榆林市草原保护修复业务培训班”等主题培训活动30余次,培养了学员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等生态文明理念;同时,在毛乌素治沙造林基地实地栽植了樟子松,体验了植树造林的艰辛,从而提高了学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举办大型主题论坛活动2次:2023年3月27日,在毛乌素治沙造林基地组织开展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工程”——专项集成成果“生态系统修复及绿色升级核心技术模式”2023年第一次工作会议,邵明安院士主持并对该项目的实施提出要求,美丽中国项目各子课题负责人对项目进展及成果做了汇报,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详细规划。2023年9月中心联合长安大学在毛乌素治沙基地,开展“第二届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年会——黄河中游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分论坛”,邵明安院士以及长安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专家,深入探讨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并作专题报告。2、理想信念教育培训活动情况中心围绕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员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开展了“主题辩论赛”“道德讲堂”“生态·社会·生态文明·工匠精神”“践行二十大,共建同心林”等活动10余次,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启发学员的思想,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从而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理想信念。通过理想信念教育,让学员更好地认识自我、理解社会、承担责任,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有理想的新时代人才。3、革命传统教育培训活动情况中心通过对革命先烈、榆林治沙英雄人物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宣传教育,开展了“榆林治沙精神与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学习全国劳模张应龙先进事迹”“赓续红色基因,砥砺初心使命”等主题活动10余次;弘扬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榆林治沙精神,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凝聚力,推动形成了文明进步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革命传统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心培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革命传统教育,可以引导学员坚定信仰、追求理想,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4、党史党风党纪培训活动教育情况中心根据党员素质培训教育及当前党的任务、阶段性实际需求,结合党的历史及各个历史时期的思想理论与成功实践,开展了“追忆峥嵘岁月,凝聚奋进力量”“党史学习”等教育活动20余次,培养了一批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忠于党、忠于人民,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祖国繁荣昌盛”的使命的合格党员。5、科研科普工作情况中心接待中省市党政企事业单位、科学考察、文化交流等国内外生态保护志愿者5600多人次,主要有:民进陕西省委“黄河流域荒漠化治理调研”、内蒙古环投集团“长柄扁桃产业调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樟子松林下食用菌养殖技术研究”、中科院地理所“樟子松水养平衡试验”、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黄河流域公众科学素质与生态文明研讨会”、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年会——黄河中游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分论坛”等科学考察、学术交流、志愿服务活动。其中:2023年6月16日“第29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活动参会人员来中心进行实地调研,并参观中心治沙展览馆、科普馆、生态林区,通过本次实地调研活动展示神木市生态治理成果,获得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人员一致好评。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先行,助力能源转型”“践行二十大,共建同心林”等主题义务植树活动30余次,2000多人次,栽植樟子松2万多株,倡导公众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绿色低碳生活。中心累计收集整理制作毛乌素沙地昆虫标本500多种1万多个,制作动物标本80余件,包括:豹猫、沙狐、戴胜、雀鹰、鼹鼠、狗獾等,不断充实培训中心科普培训资源。取得的社会效益培训中心充分利用毛乌素生态环境资源和治沙基地科研科普平台,把中心建设成为接受生态文明教育、厚植生态文明理念、锤炼生态文明建设本领的重要阵地,为区域普及科学常识、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弘扬榆林治沙精神、培育基层科普技术队伍、创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发挥具有重要意义。也让治沙基地成为神木市展示生态成果的一张绿色的名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黄河“几”字湾高质量发展和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局部生态环境展示,起到典型示范作用,以点带面促进区域生态建设的发展,并增强群众进行生态建设的信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中心刚刚组建不到2年,在接待服务中还存在些许问题,如:没有合理的进行停车指引、服务人员没有统一工服等问题。2、中心地处毛乌素治沙造林基地,位置偏僻,因此培训大楼网络覆盖不全面,没有做到通讯三网通。整改措施针对中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立即组织专题会议讨论,制定以下整改措施,并完成全部整改。中心组织服务人员,开展行为规范、职业素质培训,定制统一工作服,以及在每期培训开班前,中心专人与组织培训的单位加强沟通与联系,协调商定培训落实情况,认真制定培训服务保障计划,办班结束后,收集学员征求意见反馈表,及时进行总结,查找问题,不断改进,提升中心整体面貌,提高培训活动的满意度。中心及时联系电信公司,协商通讯问题解决方案,通过增加通讯设备,增强培训大楼移动通讯信号,保障学员通讯畅通。下一步工作计划下一步中心将继续学习生态文明思想理论宣传教育为己任,立足本市,依托治沙基地科研、科普资源,广泛开展思想教育、科学普及、学术交流活动,传播神木生态治理成果;深入开展毛乌素沙地人工林区森林防护及昆虫现状调查、樟子松林下食用菌种植技术研究、长柄扁桃航天育种等科学研究,为毛乌素沙地生态系统重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