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阎良区政务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企业和群众提供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政务服务大厅日常管理;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审批、服务事项及人员综合管理;政务服务质量等投诉处理;政务服务公共平台建设、开发、管理和维护;街道、社区开展政务服务工作指导;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代办、帮办服务等。 | |
住所 | 西安市阎良区凤凰东路37号 | |
法定代表人 | 郭昀 | |
开办资金 | 24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阎良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1.43万元 | 20.19万元 | |
网上名称 | 西安市阎良区政务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区政务服务中心创新推动“一业一证”“帮办代办”“准入即准营”“智能客服”系统等多项务实管用的“小切口改革”19个,深入推进政务服务能力提升,工作举措被中省市各级媒体宣传报道共计110余次;2023年,《“极简快办”,以“小切口”破局“大改革”》案例被评为西安市审批服务优秀创新案例,选送的“创清廉机关,树服务新风”案例被西安市纪委评选为清廉西安建设优秀实践案例。2023年,共接待办事群众21万余人次,收到群众表扬信82件、锦旗11件,延时服务521次、上门服务96次,企业群众政务服务“好差评”满意率达99.96%。一、业务开展情况一是统筹谋划、靶向发力,项目帮代助推经济。综合运用行政审批、政务服务改革成果,助力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打开新局面。利用模块化管理,10类工建项目被分为113个模块,通过排列组合,即可形成全流程服务图,实现办理有章可循;开展“并联式”审批,在立项、许可等各环节联合有关部门集中论证审查、统一踏勘现场、同步开展审批,精简审批流程材料,实现项目落地更加高效;提供“管家式”服务工作模式,量身打造“1+N+N”定制服务,指定代办员与企业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实现对项目的全程跟踪、贴心帮代,2023年以来,累计为65个市级重点项目、42个区级重点项目、16个进驻空天产业园项目提供优质代办服务。二是惠民利企、多线推进,主动服务彰显作为。全面优化服务思路,变“坐等办理”为“主动服务”。审前预勘模式,以四项举措预先完成标准界定和工作指导,有效提升高频事项评审速度;项目入园“模拟审批”,依照现行标准,对项目报送资料进行实质性审批,早一步出具审批意见,助推项目落地见效;全市首推“证照到期提醒”服务,极大限度解决市场主体证照到期相关问题,构建稳固发展的营商环境;授权审批专员,压简审批层级,将部分简易、风险较低事项授权审批专员直接审批,21个事项由“审批件”变为“即办件”。三是立足本职、定位长远,信息建设应用广泛。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智能化水平,深化信息化建设成果。“智能客服”以丰富内容提供智能交互,减少高频重复性咨询70%以上;“云培训云考试”即时生成《阎良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培训考核合格证明》,有效提升企业群众申报效率和从业人员专业素养;“AI绘图”“智能审批”实现“秒批秒办”新模式,全年智能办件900余件;“栎踏勘”系统让多个领域的踏勘工作网络全流程操作,行政成本平均节约达80%;全省首推“24小时无人值守工作台”,1679项政务服务事项均可自助办理,让企业群众享受全天候、高效率政务服务。四是精细钻研、规划重组,“极简快办”亮点纷呈。围绕打造更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和破解企业群众办理事项效率不高、手续繁琐等问题,对全区划转、进驻事项进行重组。形成动态化“好办、快办、秒办”三个清单,取消非必要前置事项23项,精简不必要证明材料13件、办理环节百余个,办理时限平均压缩30%以上;“跨域通办”“区街村三级协同”使群众办事不再多跑,95%以上公民个人事项实现“身边办”;“一件事一次办”事项阎良特色扩容改革,创新推出“项目入园”“道路货运”等多个阎良特色“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已为355户企业群众带来便利;推行“证照联办”“准入即准营”改革,实现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备案)手续同步办理,大幅提高企业准入准营效率。五是直击痛点、高效运行,审批承信释放动能。立足“放管服”改革,拓宽“放”的信用思路,积极营造“诚信得便利、失信受制约”的新型政务服务环境。信用审批5种模式,积极落实信用联合激励惩戒机制,对未发现不良信用记录的办事主体提供风险可控范围内的流程优化、材料简化服务;全省首推市场主体住所登记“负面清单”管理,进一步放宽对市场主体住所和经营场所的登记限制,破除各种形式的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及隐性壁垒;全市首推水土保持“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变“项目等地”为“地等项目”,实现交地即交证、拿地即开工,大幅加快项目落地投产。二、取得社会效益一是聚焦项目谋发展。建立以区行政审批局为主导,各工建审批部门、各街办联动协同配合的代办服务网络;成立阎良区重点项目审批代办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推进解决重点项目审批代办服务中的矛盾问题,督促各部门做好重点项目审批和代办服务工作;组建高素质代办服务队伍,成立区级代办服务中心,搭建“线上西安政务”和“线下帮办代办专区”两个联动窗口,10类工建项目被分为113个模块,通过排列组合,即可形成全流程服务图,获得“定制化服务”。2023年以来,累计为65个市级重点项目、42个区级重点项目、16个进驻空天产业园项目提供代办服务。二是提升效率助企业。将企业开办、企业变更、企业延续、企业退出等7个服务阶段所涉及的32个高频领域(事项)纳入专区,实现企业需求一次采集、多部门即时互通共享,企业登记、印章刻制、参保登记、公积金缴存登记等“一件事”打包办理,2小时完成企业开办全流程办理,全年新开办企业963户;在医药、餐饮等20个行业推行“一业一证”改革,食品、药品、公共卫生、人力资源许可多个行业申领一个《行业综合许可证》即可经营,已累计服务12个行业49家单位;在省级统筹的15个“一件事”基础上,创新推出“项目入园”“道路货运”等多个区域特色“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有效提高办事效率;压简审批层级,设立“审批专员”,将部分简单、风险较低事项授权“审批专员”,21个事项由“审批件”变为“即办件”。三是服务为民暖人心。完成全区7个街道便民服务中心、32个社区便民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政务服务自助一体机覆盖政务大厅及全区各街道,打造三级政务综合体;在园区、商圈、银行等地设立“秦务员”政务服务驿站10个,提供1263项事项自助办理、查询、申报等功能,将政务服务事项向“家门口”拓展下沉;组织镇街、社区(村)依托“西安帮办”微信小程序,为特殊群体提供帮办服务,实现线上、线下业务办理有机融合;深入开展政务服务“五进五送”活动16期,惠及企业群众3万余人次,不断拓宽政策宣讲途径。三、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当前仍存在窗口工作人员业务不精、服务不细致的情况,针对此问题,区政务服务中心将持续深化业务培训,着力改革新业务学习、信息化素质、标准服务礼仪等方面不断提升窗口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下一步打算(一)聚焦重点项目落地投产,提升帮办代办服务水平。一是推进项目审批便利化。以保障重点项目审批手续高效、顺畅办理为目标,立足重点项目代办服务中心职能,推行工程建设项目“模拟审批+树形代办模式”,突出主动服务、精准服务、接力服务,积极做好审前、审中、审后“全程”无偿帮代办,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强调代办服务主动性。建立规上企业上门代办工作机制,持续加强助企政策落实、企业办事辅导及对规上企业服务代办,丰富政务服务手段,增强企业幸福感、获得感。(二)聚焦服务便民利企,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功能。一是丰富政务大厅功能事项。按照“事项集中到位、人员进驻到位、窗口授权到位”的原则,进一步整理合并进驻事项,做到事项“应尽必进”、“首席代表”进驻到位、审批“受审分离”,推动实现专区“无差别”办理更多政务服务事项,进一步缩短办理时限。二是全面提升政务管理水平。常态化抽查回访办事群众对抽叫号、业务办理、踏勘、审批、监管全环节满意度,针对性改进和优化流程,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加强与进驻部门的对接,对巡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齐抓共管,做好服务群众工作,确保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三)聚焦便民服务身边办,深推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推动事权下放。结合街道办工作实际,动态调整《街道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提高清单的指导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推动实现“群众办事不出镇街、社区(村)”。二是持续推进基层便民服务中心(站)标准化建设。持续加强基层便民服务中心(站)建设指导,依照区域发展需要,在人口集中区域、审批事项办理高频区域,再优先建成一批标准化示范站点。三是抓好政务服务驿站建设。结合富阎新区阎良产业带建设,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聚焦的政务服务驿站,实现企业有事“就近办”“马上办”。优化园区驿站服务功能,以集成式自助终端将企业开办、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等领域事项向园区延伸,使更多事项全程自助办理,实现政务服务“家门口办”。四是抓好特殊群体上门帮办服务。进一步明确特殊群体服务内容、规范服务流程、健全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方式,加大“西安帮办”微信小程序的推广宣传,为特殊群体及时提供帮办服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