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陕西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听力语言的康复提供服务。全省听力语言康复机构的业务指导和人才培养;听力语言康复救助项目实施和新技术推广;听力语言康复、言语矫治、听力语言残疾预防。 | |
住所 | 西安市未央区朱宏路53号 | |
法定代表人 | 宋蕾 | |
开办资金 | 930.8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残疾人联合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67.23万元 | 703.17万元 | |
网上名称 | 陕西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 | 从业人数 5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坚持精准施策,全面履行“示范、指导职能(一)紧盯重点任务,推动“三个年”活动走深走实1.持续改进并优化康复救助工作流程和各项制度,为听力残疾人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服务(1)实施全省听力残疾人人工耳蜗免费植入和调机项目全年共受理电话、现场咨询约2261人次;通过项目初筛检查,符合人工耳蜗项目救助条件听障儿童共计229名;完成人工耳蜗项目服务平台选品229人,完成人工耳蜗植入手术219人,手术救助完成率为122%。为全省有人工耳蜗调机需求的听力残疾人提供免费调机服务,完成人工耳蜗免费调机101人次,完成率101%。(2)实施全省听力残疾人助听器验配服务项目指导各地市通过“陕西省辅助器具适配综合服务平台”为听力残疾人适配助听器10000台,省中心免费验配助听器200台。通过努力,中心边尝试边总结,边完善边培训,并下基层进行现场指导,全省听力残疾人助听器项目已完成选品11412台,省中心助听器验配任务231台,任务完成率为112%。同时,为以往助听器项目的受助者(包括2023年项目)进行电话指导、后续测听评估、调机、故障排查、维护保养等服务共计352人次。(3)实施听力、言语残疾儿童免费康复训练项目和早期干预试点项目中心共收训听力、言语残疾儿童132人,其中在训89人(全日制30人,亲子39人,非机构13人,融合园7人),离园46人,37名听障儿童进入普小普幼就读,入普率90.2%。完成2023年听力、言语残疾儿童免费康复训练和早期干预试点项目任务,共计救助94名听力、言语残疾儿童(0-7岁84名,7岁以上10名);其中有15名听力、言语残疾儿童同时接受0-3岁早期干预试点服务。2.加强自身建设,提升队伍能力水平(1)开展中心业务规范化自评按照中、省残联要求,为加强中心自身业务规范建设,依据《中国残联办公厅关于印发<残联系统康复机构业务规范建设评估指南(试行)>的通知》要求,中心召开专题工作会研究制定自评方案,从综合管理、服务能力、服务提供、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责任五个方面,围绕16个关键指标和40个评估重点,逐一对照开展自评工作,梳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科室和整改时限。同时,组织开展“回头看”工作,抓好问题的整改落实,确保中心业务规范建设按照标准开展和推动,为提升中心康复服务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2)持续做好省级师资储备和培养今年,中心作为省级听力语言康复规范化培训基地,先后有10名省级师资顺利通过由中语康组织的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国家级规范化培训考核;向中残联上报我省听力语言残疾康复专业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备选师资名单,共计38人;选派6名业务骨干参加2023年度听觉口语康复、集体教学、听力学支持与服务技能领域国家级规范化培训,持续储备和培养省级师资。截止目前,中心已有省级师资18人。(3)注重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提升中心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各项比赛,有6人分别获得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西安市教育学会举办的2022年度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征集评选活动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未央区学前教育“名校+”第十教育共同体2023年社会领域集体教学活动三等奖;有5人撰写的论文被2023年中国听力语言论坛大会收录或受邀参加发言。(二)积极示范引领,指导基层开展工作1.开展全省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中心以规范建设为标准,加强对基层机构和专业人员指导与督查,带动全省听力语言康复服务质量整体提升。按照培训目标任务,组织举办了全省“听力学支持与服务技能”“听觉口语法”“听障儿童综合活动教学组织”三期省级专业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班,共培训学员115人次。2.开展送课到基层和质量抽评工作中心坚持开展送课到基层活动十余年,今年机构由原来的10家增加到了14家,送课采取订单式服务模式,选派7名骨干教师分赴各基层机构完成了送课任务和康复质量抽评工作。(三)聚焦科研课题,助力康复服务工作提质增效为提升特殊教育与学前教育的融合度,促进中心在训听障儿童全面发展,中心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课题研究,广泛参与学术交流,推动康复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是扎实推进省级课题。中心主导了四项省级课题研究,力求在康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上取得新突破,引领康复服务水平提升。其中,三项课题研究工作有序推进,一项课题已向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提交结题报告。二是积极申报新的课题。今年,中心申报了4个省级、3个区级共7项新课题。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提升康复教师的科研素养,并转化应用到康复教学中。二、坚持宣传先行,营造良好的残疾人事业发展氛围(一)完成第24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中心紧扣“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活动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开展媒体宣传活动。多层次、全方位宣传科学爱耳护耳知识,解读助残政策。二是开展广场宣传活动。3月3日,省残联、省卫健委在铜川市举行了陕西省第二十四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暨2023年听力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启动仪式。三是组织听力助残活动。通过开展知识讲座、验配助听器、组织助残主题党日活动等方式,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和社会反响。(二)组织开展运动会和儿童节活动4月18日,组织54名幼儿及家长参加“春萌来袭,乐享童心”春季趣味亲子运动会。5月31日,举办了以“健康成长,快乐相伴”为主题的庆祝“六一”儿童节系列活动。10月8日,组织开展了以“运动悦童心,健康筑梦想”为主题的秋季趣味运动会。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家园共育,使家长在参与幼儿的活动中深刻领悟康复教育理念,增强了对孩子康复的信心。(三)做好服务对象对接和杂志发放工作中心每月与30名服务对象进行对接,通过面谈、电话随访、微信等形式进行了满意度调查,结果均为满意。同时,做好《陕西残疾人》杂志发放工作,共为服务对象发放三期杂志。三、亮点工作(一)坚持政治引领,把稳听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中心以政治建设为统领,通过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和“三个年”活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从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大局出发,认真履行“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坚持中心政治性、公益性、专业性发展方向,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担当作为,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各类康复服务,做残疾人的知心人、贴心人,切实发挥省级技术资源中心作用,以实现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和落脚点,推动听力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二)坚持服务为要,听障儿童救助更加高效便捷。听障儿童人工耳蜗免费植入手术救助项目第一年依托陕西省辅助器具适配综合服务平台提供服务,相较往年产品多,残疾人可选择性大,供货与手术周期短,基本上听障儿童从筛查、选品到手术2个月之内即可完成救助,大大提高了服务的效率,服务满意率达98%;助听器服务机构数量较去年翻了一番,从原来的14个增加到29个,服务供给能力大幅提升,为超额完成任务提供了机构支撑。(三)坚持守土有责,康复服务内容更加全面精准。中心坚持以需求为导向,针对听障儿童伴随多重障碍和年龄小等特点,中心组建支持性综合服务团队,以听力学服务、学前教育、个别化训练、言语矫治等为核心,对听障儿童提供了建档、首评、计划、康复、评估、结案、回访等全程服务与质量监控,实现了闭环管理。同时,在原有的康复模式基础上,拓展了感觉统合训练、行为干预、心理干预工作,对家长进行心理测评,为其开展免费的心理健康普查及心理咨询服务,实现了康复服务的精准化、精细化。(四)坚持争先创优,以赛促建展成效。全国首届听障儿童绘本剧大赛是展示听障儿童康复成效的平台。按照中语康的通知要求,中心举办了全省听障儿童绘本剧表演比赛,并参与了全国复赛。中心选送的2个作品代表我省参与全国复赛均获得奖项,《情绪小怪兽》获0-3岁组优秀作品奖,《三只小猪》获4-6岁组三等奖。通过组赛参赛,营造了基层听力语言康复服务机构“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展示了我省听力语言康复教学成果与听障儿童康复成效。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