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宜君县> 宜君县科学技术开发中心

宜君县科学技术开发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1 09:14
单位名称 宜君县科学技术开发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负责科技成果转化
住所 宜君县宜阳北街37号
法定代表人 张程
开办资金 1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宜君县教育科技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1万元 1.6万元
网上名称 宜君县科学技术开发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所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建立机制,积极发挥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发挥科技、经贸、财政、统计、税务等部门职能作用,深入全县规上企业开展调研,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及科研经费投入情况,宣讲科技法律法规、科研经费投入统计优惠政策、科研经费构成及统计工作专业要求,鼓励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组织10余家规上企业参加市R&D统计培训会,引导企业规范R&D经费核算,指导企业完成R&D网上申报1717万元。(二)聚焦主体培育,增强创新发展动力。一是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按照创办一批、培育一批、成熟一批、推荐一批的思路,对县域内所有中小微企业全面摸底排查,将有潜力的科技型企业纳入中小企业培育库,联合专业机构开展培训指导,全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3家。二是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计划。积极对接发改、工信、财政、税务等部门,建立常态化协调沟通机制,将符合条件的规上企业纳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宣传高企奖补政策,激发企业申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年内新发展高新技术企业7家。(三)聚焦服务要素,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今年以来,我县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科技创新助推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县的决定》政策文件,从创新主体培育、平台载体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融合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激励力度,营造出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我县积极落实相关政策,对新增的3家高新技术企业每家给予10万元补助,补贴现已发放到位。(四)聚焦人才引育,释放创新创业活力。一是持续做好高层次人才队伍引进工作。建立阎岩、路波名中医、顾小福、孟永宏专家工作站4个,新引进乡村振兴高层次人才3人,一体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二是抓好“三区”人才科技服务工作。落实16名“三区”科技人才与6镇1乡的16个专业合作社对接服务工作,各专家教授针对村上产业发展技术需求,签订服务协议,制定服务计划,开展科技服务,加强对乡村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一年来,“三区”科技人员共引进新品种12种,推广新技术16个,服务示范基地5个、专业合作社16个,为受援地引进项目2个,举办培训场次43余次,培养基层技术骨干160名,培训农民2872余人次。三是加强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围绕五大经济产业链,成立苹果、核桃、玉米、中医药等6支人才专业服务队,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各类科学技术指导和职业农民培训,提高科学技术普及率。(五)聚焦强农惠民,全力提升工作效能。在“科技之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活动日”等活动中,宣传科技法律法规、创新驱动发展政策及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开展科技创新成果展示推介、科普进校园、中小学生进科技馆、科技特派员面对面问诊等系列活动,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活动期间共举办各类活动20余次,展出展板8个,悬挂横幅10条,发放宣传资料12000余份,服务企业30余家,受益群众80000余人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中医药“双链”深度融合,积极组织企业申报药用植物科技示范基地省级2家、市级1家;加强农业农村领域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申报省级科技示范村1个、农林业防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技术创新中心1个、星创天地1个、科技示范镇1个。(二)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工作取得佳绩。一是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实施市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项。二是认真组织开展科技成果申报评审工作,申报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新申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三是组织企业参加第二十九届杨凌农高会科技成果评奖工作,“秦酒牌白酒”、“棋智牌核桃油”、“菇润仙牌香菇酱”3项产品喜获第二十九届杨凌农高会“后稷奖”殊荣。三、存在问题一是科技投入不足,专业技术单位和企业的科技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弱,大部分企业创新意识淡薄,科研经费投入都比较少;二是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不紧密,合作不多,合作深度不够,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三是全县科技创新人才缺乏,尤其是行业骨干、领军人才和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紧缺。四、改进措施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做好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跟踪培育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培育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支持指导企业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贯彻落实对科技型企业精准支持和服务力度,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五、2024年度工作计划一是加大研发投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把全县研发投入作为战略性投入进行布局,不断整合现有资源,加大财政研发投入和引导力度,健全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鼓励企业加大对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的投入,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发展壮大,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宣传引导,健全全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研发投入。二是深化院校合作,推进政产学研协同创新。进一步深化与延安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等院校的交流合作,加强合作保障,强化沟通对接,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凝聚各方力量,扎实推进各项合作落地落实,共同打造校地合作新样板,实现校地双方合作共赢。三是实施“三项改革”,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积极融入秦创原铜川“三项改革”成果转化试验区建设,组织企业参加各类路演、推介活动,加大与高校院所全领域深度合作,构建协同创新合作发展格局,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