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安康市> 安康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

安康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0 17:39
单位名称 安康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残疾人劳动就业提供保障。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安排残疾人就业管理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企业
住所 安康市汉滨区香溪路枣树巷3号
法定代表人 赵丽
开办资金 9.2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安康市残疾人联合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26万元 9.26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于2023年9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开办资金。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安康市残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聚焦就业创业,开展就业服务。1.联合市人社局、市工信局等10部门开展了以“春风送真情,援助暖民心”为主题的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活动期间,走访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家庭户数117户,登记失业的残疾人员67人,组织残疾人专场招聘会4场,实名制纳入年度培训计划残疾人825人,帮助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121人,其中社会用人单位按比例吸纳就业57人,帮助残疾人享受专项扶持政策111人。2.举办2023年促进残疾人就业招聘会。组织53家用人单位为求职残疾人提供适合就业岗位423个,200余名残疾人求职者参加了现场招聘活动,现场签订用工协议61人、达成用工意向87人。开展残疾人就业知识和劳动法律法规政策咨询服务,发放《残疾人就业条例》《残疾人保障法》等宣传资料600余份;引导残疾人求职者关注“陕西残疾人求职人才库”微信公众号,指导他们通过“残疾人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参加线上招聘活动。组织城区20余名残疾人现场为市民开展美甲、美发、保健按摩等公益服务。3.开展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帮扶。制定工作方案,开展残疾毕业生信息采集,为高校残疾毕业生提供一对一“线上、线下”服务。对全市应届高校残疾毕业生82人,一人一策提供就业服务,服务率100%、就业率96%。4.对未就业2700名残疾人开展了职业能力测评。及时将测评结果共享到实名制管理系统中,准确掌握残疾人就业能力状况,有针对性地帮助残疾人就业。5.开展走访拓岗专项行动。深入131个用人单位,宣传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了解岗位及人员需求,挖掘适合残疾人的优质就业岗位,拓岗总量135个。(二)紧扣工作重点,切实抓好落实,就业工作力求实效。1.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为41名残疾人开展定向数据标注培训、为41名残疾人家庭成员(邻里)开展托养照护服务技能培训、为3903人次残疾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帮助残疾人实现居家就业或推荐就业。2.鼓励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投入资金74.4万元,对152名有劳动能力和创业意向或已经创业且需要帮助的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残疾人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3.培育打造1个“美丽工坊”、2个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32个农村助残增收基地、12个残疾人产业就业示范园区,安置和扶持1300余名残疾人通过就业或发展产业增加收入。4.推动盲人按摩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对全市89家盲人按摩机构给予一定资金扶持,稳定和促进169名盲人就业。5.实施残疾人阳光增收项目,鼓励和扶持2049名农村残疾人通过发展种植、养殖、手工业和加工业等增加收入。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开展多种形式就业服务活动,稳定和助推残疾人就业2000余人次;二是通过实施就业扶持项目,培育创建残疾人就业帮扶机构48个,稳定和促进2000余人次残疾人就业。三是加强残疾人培训,对4000余人次残疾人进行了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残疾人受自身条件限制,就业能力较弱,导致就业难现象;二是部分用人单位对残疾人就业存在错误认识,安置残疾人就业意愿不强;三是用人单位岗位标准的提高使残疾人在岗位安置上处于劣势。(二)改进措施。一是加强残疾人培训力度,提高残疾人就业技术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二是搭建残疾人就业平台,积极协调各部门及用人单位吸纳残疾人就业。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是继续组织开展残疾人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残疾人就业创业等项目;二是积极争取各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持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大力扶持建设盲人按摩机构,力促残疾人多种形式稳定就业。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