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滨区第二医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医疗与护理:<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妇女保健科/儿科/小儿外科/儿童保健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传染科/结核病科/肿瘤科/急诊医学科/康复医学科/麻醉科/医学检验科/病理科/医学影像科/中医科>诊疗与护理等。卫生医疗人员培训: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业务技术指导和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保健与健康教育。 | |
住所 | 汉滨区恒口镇新兴中路 | |
法定代表人 | 冯伟 | |
开办资金 | 6431.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差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安康市恒口示范区(试验区)管理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708.22万元 | 6567.0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45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于2023年4月、6月按规定分别申请变更登记了法定代表人、举办单位和开办资金。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安康市恒口示范区(试验区)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医疗服务水平逐步提升。1.严格推进首诊负责制、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等18项核心制度的落实工作。严格病历书写规范,提高病历质量,全年归档病历甲级率98.2%,病案返修率16.7%。80个病种通过临床路径维护审核,进入路径管理45个病种,入径完成1703例,入径完成率97.43%,单病种上报完成率93.6%。2.严格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护理部经常深入科室现场抽查考核,掌握各项制度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立行整改,保障护理安全。同时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与绩效分配挂钩,加强护理管理队伍建设,组织280余人次参加护理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强化护士长的管理意识,选派8名护士参加省级专科护士培训,积极参与2次安康市护理技能竞赛活动分别荣获二、三等奖。3.加强院感督导检查,定期对全院所有临床科室进行院感质控督查,对所存在问题当面反馈并指导其整改,印发《院感简讯》4期,全年感染病例89例,感染率为0.61%,处于较低水平。全年完成外科手术切口目标监测1165例,甲级愈合率99.1%,检出多重耐药菌株43株。积极参加安康市首届医院感染控制标准执行竞赛,斩获市级二等奖、三等奖。4.健全药品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药品供应目录,保障临床基本用药需求,基药配备率58.08%,报销药品配备率91.5%,药品网采率95.35%,带量采购完成率69.32%。超标准完成药械不良反应上报工作,印发《药学简讯》30期。建立并落实药品追溯制,对药品进销扫码登记,逐步实现药品可追溯化。完成麻精处方电子化管理,加强处方医嘱点评工作,点评率提升至18.1%,抽取处方13299张,合理率97.7%,医嘱583份,合理率85.8%,完成疑难病例会诊100余例。5.加强专科能力建设,相继出台《医院重点专科建设5年规划》《医院重点专科奖励办法》,要求打造区级重点专科8个,争创市级重点专科4—6个。胸痛、卒中、创伤中心已建成运营,正在积极申请上级部门现场指导,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救治中心已通过市级专家评审验收。我院分别于5月份成立消化内科、7月成立儿保科、10月开设便民门诊,开展全膝关节置换术,全脑血管造影、颅脑微创精准钻孔引流术、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介入、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支气管镜吸痰及肺泡灌洗、早孕NT及小儿排畸检查等2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6.加强紧密协作关系,陆续成为陕西微创泌尿外科联盟成员单位、全省医学检验互认单位、市中心医院签订党建+专科联盟单位、市人民医院肿瘤防治专科联盟单位,与安康学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带动提升我院综合服务能力。另外选派2名医师赴省级三甲医院进修学习,选派4人参加省市短期培训,不断提升专科诊治能力。(二)卫生医疗人员培训成效显著。强化“三基三严”训练,按期完成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开展全院岗位技术“三基三严”大练兵大比武1次。全年共举办市级学术年会1次、院级36场次培训,参加国家级学术会议10余人次、省级学术会议20余人次,组织医患沟通与纠纷预防、依法行医等多个专题培训2次,组织分院医务人员业务培训14次,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安全的认识。(三)健康宣教形式多样,深入人心。结合传染病防控、妇幼工作、慢病管理工作,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咨询活动共17次,共计发放健康教育彩页、处方26种2000余份,受众人群达4100余人,督促各临床科室完善健康教育工作;全年健康教育宣传栏共出刊6期;医院门口显示屏播放健康教育宣传内容24期;开展下乡义诊40余次,健康宣讲进社区进机关入校园10余次,为76名行动不便的居民上门开展残疾鉴定,为行动不便的患者实施上门换药服务,有效提高居民群众的健康意识。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23年医院总收入1495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3.59%,医疗收入11260万元,同比增长16.56%;门诊诊疗(含急诊)112804人次,同比增长2.91%,出院14418人次,同比增长19.70%;体检15592人次,同比增长3.22%;手术台次1309台,同比下降6.3%;使用率全院药占比(剔除中药饮片)30.52%,抗菌药物使用率57%,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34.7%,基本药物占比61%,耗材占比7.27%;门诊次均费用243.11元,同比下降11.01%,住院次均费用5907.71元,同比增长6.75%;床位使用率83.14%,平均住院日8.38天,治愈好转率98.65%。其余各项质量、效率指标也较好地完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制度体系建设还不够具体和系统,管理整体比较粗放,督导考核未能达到预期效果;2.人力资源严重不足,人才流失严重;3.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重点专科建设力度尚不够,在落实核心制度上有欠缺;4.对外宣传报道能力水平还有限。(二)改进措施。1.进一步落实公立医院医药体制改革,完善医院制度体系,加强医院督查管理制度;2.加大人才招聘、引进力度,通过招聘医学类专科、本科生、引进高学历研究生、高年资专家等措施,充实医院专业技术人员;3.推进重点专科及五大中心建设,倾斜资金、设备及人力重点发展特色专科;4.加强医院对内对外宣传工作力量,完善宣传队伍建设体系,高效发挥宣传工作的舆论导向作用。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抓好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业务总收入计划增长15%,门诊人次增长10%,住院人次增长10%,手术人次增长5%,平均住院日控制在8日内。(二)以党建为统领,聚焦推进健康恒口建设,紧扣学科建设、医疗服务、医疗质量等中心工作。(三)抓好医疗质量管理。加强核心制度落实,注重环节质量,力争不出现医疗事故和大的医疗纠纷。(四)抓好学科建设。着重培育4-6个市级重点专科。(五)抓好人力资源建设。积极引进2-3名学科带头人,招录20-30名专科、本科毕业生,选派业务骨干到省级医院进修学习。(六)抓好管理水平提升。院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轮流出去短训,开拓管理思路,提升自身水平。(七)夯实医共体工作。稳步推进与辖区三家卫生院的一体化管理工作。(八)抓好DRGs支付方式改革。努力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切实减轻参保患者医疗负担,顺利推进DRGs支付方式改革。(九)抓好宣传工作。鼓励干部职工充分利用新媒体广泛宣传医院的亮点工作。(十)抓好职工福利待遇。力争在合理的范围内继续提升职工绩效待遇。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43615108861090211A1001〕有效期2021年9月1日至2036年8月31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