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咸阳市> 咸阳市预算监督联网中心

咸阳市预算监督联网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0 17:20
单位名称 咸阳市预算监督联网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大预算监督职能提供技术服务。对市级财政预决算、预算执行、部门预算、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开展实时在线监督,进行数据分析,负责预算联网系统硬件软件的运转维护和信息的安全保密工作,为代表和专家提供数据信息服务等。
住所 咸阳市秦都区团结南路10号
法定代表人 韩渭萍
开办资金 1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咸阳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6万元 16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中心能认真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严格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我单位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的带领下,全面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开展业务情况如下:一、数据报送精确化。系统数据采集涉及财政、审计和税务等多个部门,通过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系统报表设计,规范数据采集,统一报送格式,明确报送时间,夯实了全口径审查的基础。二、功能模块精细化。严格按照《人大预算和国有资产联网监督系统建设与运行规范》的相关要求,建设了包括:预算审查、国有资产监督、审计监督、债务监督、区县贯通、数据中心、交流平台7个功能模块,从系统框架、审查监督和信息安全等方面入手,始终把系统应用摆在重要位置,提升了监督的规范化和智能化水平。三、制度体制健全化。持续修订和完善9项规章制度,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使用系统,忠于实况监督分析数据,规范有序做好沟通反馈工作,重视系统信息保密工作,确保系统安全运行,不断增强联网监督工作制度化水平。四、监督服务精准化。一是充分利用监督预警功能模块,采取“线上发现问题+线下处理问题”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围绕重点,关注热点,选准切入点,充分运用查询、分析等功能,对系统数据进行综合梳理,向显示为红色预警的部门发出监督预警提示函。累计电话问询部门、单位共30余个,发出监督预警提示函12份,均收到了详细的情况说明,有效的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结合全市重点工作,加大对重大项目执行、专项资金使用和预算编制等方面进行专项监督。共向市委、市政府报送《咸阳市预算联网监督专报》4期。三是配合财经(预工)委开展财政预决算审查监督工作,参与组织专项视察,对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管理情况等方面进行调研。多次组织调研组到各县市区进行调研,督促系统建设、掌握实际情况,统筹推进全市预算联网监督工作。五、人才队伍专业化。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积极参加各类理论学习班,夯实理论基础。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创新培训方式,多次组织集中学习新《预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中省有关文件精神,着力提高工作人员的理论储备和专业技能。同时积极参加省人大组织的预算和国有资产监督培训班,开拓了工作人员的视野,全面提升了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持续保持干部队伍稳定性和延续性,不断夯实预算联网监督工作的基础。取得的社会或经济效益: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已实现了对预决算审查、国有资产和审计整改等方面的监督,很好的提升了监督实效,延伸了监督链条,促进了监管部门堵塞漏洞、规范管理,为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存在问题:当前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监督力量有待提升、监督手段比较单一、工作方式方法仍需进一步探索等问题。整改措施:一是定期开展联网监督业务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二是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持续优化监督系统,提高监督的精准度和效率。三是针对不同领域和不同科目的特点,创新监督模式,持续完善监督机制。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一、强化沟通联系。将积极主动对标对表,学习借鉴兄弟地市的先进经验,持续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工作计划。加强与财政、发改、审计等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确保数据报送的完整性、真实性和规范性,为联网监督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撑。二、强化业务培训。将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结合自学机制,丰富培训内容,扩大培训覆盖面,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操作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预算联网监督队伍,不断夯实联网监督工作的基础力量。三、强化系统应用。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继续升级完善系统功能,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充分利用一标六库体系,找准数据分析切口,注重专项数据分析,深入开展专题分析研究,编写分析报告,促进结果应用。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大数据挖掘力度,持续探索预警分析指标设置的合理区间。为委员、代表和专家提供更高效、更精准的数据信息服务,为进一步提升新时代全市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质效、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