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宝鸡市凤翔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工作,统筹全县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 |
住所 | 宝鸡市凤翔区城关镇东大街72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李勤发 | |
开办资金 | 5.4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宝鸡市凤翔区民政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99万元 | 5.29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宝鸡市凤翔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无违规违纪情况发生。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抓工作落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1.扎实推进制度机制创新,分层分类救助保障基本民生。聚焦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以区委、区政府名义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会救助工作的若干措施》等文件,建立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社会救助统筹协调机制,压紧压实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全面提高城乡低保标准,集中开展城乡低保年审复核,及时落实提标核查政策,准确界定保障类别,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严格执行《特困人员认定办法》,加大集中供养摸排力度,重点解决重残人员纳入特困问题,做到应收尽收、应养尽养。足额安排各镇临时救助储备金,建立月报备、季通报制度,严格落实“先行救助”“分级审批”要求,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确保重点人群应救尽救、精准救助。通过省社会救助动态监控系统和财政一卡通系统及时足额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资金,确保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出问题。2.强化数据信息筛查比对,精准落实民政救助帮扶政策。严格落实村(社区)社会救助协理员季度考核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工作机制;制定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社会救助信息核查核对和社会救助对象主动发现等四个预警信息处理工作流程,启动信息核对网上电子授权,充分发挥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和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作用,联合乡村振兴、医保、人社、卫健、残联等部门单位,实现区、镇、村三级联动数据信息共享,每月筛查比对、按季复核复审在册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对象,以及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等低收入人口预警信息,构建线上动态监测、线下走访排查的主动发现立体网络。通过主动发现摸排,对无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或因病、因残、因灾等意外变故陷入困境的家庭,精准落实各项社会救助政策,做到对象发现及时、政策落实及时。3.常态化开展督导检查,全面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水平。区民政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实行重点工作周安排、月例会、季检查制度。区低保中心通过政府官网、凤翔微报、凤翔民政、爱凤翔等融媒体,以及组建政策宣传小分队上街下镇进村等形式,常态化深入镇村(社区),宣传培训社会救助政策,督导检查重点民政工作,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对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疑点问题,及时给予指导解答。同时坚持问题导向,联合派驻纪检组和财政部门定期下镇进村调研检查,确保政策落地落细、资金规范管理。针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护责任落实难的问题,召开全区照护责任落实流动现场会,集中开展生活质量大排查、大起底、大提升活动,紧盯照料护理服务不到位和环境卫生脏乱差等容易出现的问题,创新建立“三色预警”管理模式,将27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纳入集中供养范围,将27名严重精神障碍特困人员委托第三方实行集中托养,进一步强化照护、探视、考评各项具体责任落实,不断提升特殊困难群体幸福指数。针对社会救助制度碎片化的问题,指导柳林镇开展社会救助集成办服务试点,整合民政、医保、教育等站所工作力量和救助资源,并于2023年9月建成柳林镇社会救助集成服务中心,通过对申请人进行信息核对,站所联合会诊会议,拟定初步救助意见,经综合研判会议联审联评,确定最终救助意见,最大限度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为困难人员救助提供“高效、便捷、精准、温暖”服务。4.扎实推动救助扩围增效,不断提升困难群众幸福指数。充分利用民政重点工作推进会议,通报点评社会救助工作,对城乡低保等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明确任务要求,压紧压实责任。召开社会救助协理员培训会,集中发送社会救助热线电话短信,及时办理回复群众来信来访,做好舆论宣传引导。集中时间,集中人力,逐镇督导检查,向各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通报工作,深入村组对监测户、重病重残以及退出低保户等重点人群进行实地核查,协助研判分析,指导简化程序,让更多的困难群众充分享受政策红利。指定专人负责,建立日报告、周报告制度,全面掌握基层实情。同时,联合司法部门印发《通知》《公告》,从10月中旬开始,集中开展为期两月的特困供养专项整治,切实纠治分散供养照护服务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2023年全区社会救助工作在机制创新、制度落实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江西省宜春市民政系统领导干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郑建邦先后来宝调研刚性支出扣减和社会救助工作,对凤翔区社会救助工作给予了充分认可和肯定。截止2023年12月,全区保障城乡低保对象4235户10785人、城乡特困人员1060户1068人,1-12实施临时救助627人次,累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7755.81万元。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存在问题1.基层民政干部配备相对较少,工作人员调整频繁,造成工作落实难度加大。2.城乡低保提标幅度不大,政策条件比较严格,各种因素导致低保人数有所下降。3.由于特困供养照护标准不高,特殊群体日益增多,照护责任落实难度较大。改进措施1.加强与重点镇主要领导的沟通和协调。及时足额配备民政干部,在社会救助业务干部工作调整和人员更换期间,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及时掌握社会救助各项业务政策及操作办法和流程。2.加强与上级社会救助部门的业务沟通和问题反馈。在社会救助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典型案例和特殊问题,及时反馈给上级部门,适时提高社会救助标准,增加社会救助对象数量,积极开展创新实践,努力破解工作难题。四、2024年工作计划2024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1.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督促指导各镇认真落实省市关于《进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强化日常监督管理,不断增强工作实效。结合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和乡村振兴部门反馈数据,逐户核实已纳入保障救助情况。对未纳入兜底保障范围的“三类人员”等低收入预警信息,组织各镇一一上门入户核查,建立预警筛查工作台帐,对符合条件的及时按程序纳入保障范围,对不符合条件的一一写明不予纳入原因和理由,确保应纳尽纳、应兜尽兜。2.持续提升社会救助保障能力。从加强党的理论学习入手,充分运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学习强国”等载体,不断丰富理论学习方式方法,多方发力,抓住要害、找准症结,抓党员干部政治站位、思想认识和业务能力提升,不断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救助帮扶、主动发现机制,继续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持续加强社会救助政策宣传培训,强化日常督导检查,压紧压实各级责任,严格执行各项社会救助政策,确保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应救尽救。3.积极开展社会救助创新实践。持续推动干部作风建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准确把握当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思想上再重视、认识上再提高、行动上再积极,再加力度、再添举措、再鼓干劲,发动基层干部群众,凝聚各方智慧力量,加大创新实践力度,努力破解瓶颈问题,积极推进镇级社会救助集成服务试点和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护服务水平提升工作,及时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评估试点工作成效,不断探索创新实践,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进行“三色”预警管理,密切关注重点人群,让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民生温度。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