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宜川县体育运动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指导全民健身运动,促进体育事业发展。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组织田径、举重、乒乓球、门球训练队参加省市各项比赛,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全民健身意识,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努力培养优秀运动员和体育骨干。 | |
住所 | 宜川县体育场 | |
法定代表人 | 郭东锋 | |
开办资金 | 75.7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宜川县教育科技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331万元 | 1137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宜川县体育运动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在教育科技体育局主管领导下,我中心工作开展情况如下:一、工作成效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截止目前,全县体育场地总面积达到289434㎡,人均为2.58平方米,城区现拥有一个体育场、一个文体活动中心、全民健身步道2条,登山步道4条(凤翅山、虎头山、七郎山、宝塔山),文体广场6个、群众街道晨练活动固定点16个;农民健身工程实施了108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6%。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人数248名,每千人拥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2.2名。成立了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象棋、广场舞、老年人体育等协会团体9个,会员人数超过2000人,年均开展活动100次以上。2023年,结合城乡统筹一体化和城区发展规划建设,共实施建设了集健身、休憩、游乐、观赏为一体的“口袋公园”2个;陕西省社区健身工程(壶口昝家山多动能健身广场项目)、英旺村笼式篮球场、交里村健身路径村级农民健身项目3个;为10个自然村,一个社区发放各类群众健身器材11套,维修更换城区各类全民健身器材100余件。2、坚持体育场免费开放政策。宜川县体育场内含单侧看台、篮球场、门球场、足球场、田径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群众健身区,所有健身设施均对外免费开放。主要承担群众健身、文化、体育赛事、竟训等活动。场内安装监控、广播,专人进行管理,提升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全年开放时间达4700小时以上,在没有中央财政补助的情况下,克服各种困难阻碍,据大屏数据后台统计全年体育场接待人数超过80余万人次。3.赛事活动供给丰富不断。2023年,我中心广泛开展群众赛事活动,主办了延安市第二十届“壶口杯”门球健身大会、宜川县“陕西信合杯”篮球联赛、宜川县“三洁杯”乒乓球团体赛、“8・8”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首届社区运动会、“庆中秋迎国庆”男子篮球赛、“重阳节”门球广场舞大赛等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庆元旦,迎新春”乒乓球团体友谊赛,累计举办各类群众活动15场以上。赴外参加了陕西省群众足球甲级联赛(延安赛区)、延安市干部职工篮球比赛、延安市第八届青少年运动会、延安新“九一”扩大运动会等重大赛事。体育赛事活动不断,体育健身氛围浓烈。4、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服务。根据《延安市体育局关于印发<2023年延安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全民健身条例》以及《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规定》。我中心结合我县实际研究制订了详细的国民体质监测实施方案。全年监测各年龄段800人次,抽样监测合格率达到了95%。为助力体育强省建设和提升我县科学健身水平提供了有利的科学依据。5、产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全年开展各类大小赛事、活动累计200余场次,带动各类群众体育消费100余万元。施实建设(壶口昝家山多动能健身广场项目)、英旺村笼式篮球场、交里村健身路径村级农民健身项目3个;为10个自然村,一个社区发放各类群众健身器材11套,维修更换城区各类全民健身器材100余件。进一步健全了我县体育基础设施,促进了我县人民群众锻炼身体的积极性,推动了我县体育事业更进了一个台阶。二、工作亮点1、坚持科学健身。利用体育场智慧服务平台和国民体质监测服务站,科学制定活动安排和指导群众进行科学健身。2、坚持活动跟着节庆走。利用节假日广泛开展群众健身活动,营造浓厚社会健身氛围,不断提升群众健身幸福感。三、存在问题1、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缺乏专业体育人才,已经成为我县体育事业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之一。专业教练员、裁判员,难以满足各种项目全民健身活动开展需求,各种体育赛事也难以形成规模化、常态化。2、基础设施不足。2015年前安装配置的健身器材超规定使用年限,部分行政村新建广场仍未安装健身器材,已安器材的部分乡镇、村因缺少器材未达到“三个一”标准。县级“七个一”部分设施仍不健全。3、经费存在缺口。实施“十四五”、“全民健身补短板”等基础体育设施项目建设资金需求量大,中省市能够解决一部分,但我县财政资金紧张,难以完全配套资金予以支持,导致我县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赛事活动等体育事业发展缓慢。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和主要措施1、继续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十四五”规划,对标“全民健身补短板”工程,积极申报健身项目、健身器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项目建设,补全我县在体育基础设施方面的短板,继续推进县级“七个一”、镇、村级“三个一”目标任务,为群众健身创造更优越条件。2、坚持搞好各类民生赛事。更积极广泛组织参加广场舞、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具有群众特色的赛事活动,促进群众参与健身,推进青少年体育运动发展。3、继续做好体育场开放工作。按照中省市有关体育场馆开放要求,继续落实专人管理,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健身环境,为群众健身提供良好的条件。4、加强体育人才队伍建设。结合我县体育事业发展实际情况,依托各体育协会,开展广场舞、足球、篮球、羽毛球等不同类型的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继续培育各类体育专业人才,为推动宜川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5、常态化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按照国民体质监测实施方案,坚持贯彻落实免费体质监测服务,继续做好为群众提供体质检测和健身咨询工作,努力提升我县人民群众科学健身水平,推动我县体育运动事业向科学化,专业化发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