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铜川市>
铜川市债务管理中心
铜川市债务管理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0 14:31
单位名称
铜川市债务管理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债务管理工作提供服务保障。债务余额限额和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地方政府债务监控、统计分析、风险预警、应急处置;市级部门政府债务、融资平台、土地储备融资监管;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还本付息、债券额度管理;政府外债管理
住所
铜川市新区金谟东路1号
法定代表人
任天骐
开办资金
12.0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铜川市财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2.07万元
12.07万元
网上名称
无
从业人数 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业务活动:(一)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情况。持续做好我市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按照《铜川市关于防范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实施意见》和《政府举债融资负面清单》,划出政府举债的“红线”,严格规范政府举债行为,按时向省财政厅上报重大项目变动情况监测报告,全年无违法违规举借债务的情况发生。(二)政府债务化解情况。2023年,按照“坚决遏制增量、积极消化存量”的工作思路,通过预算安排、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强化政府性基金征管、盘活国有资产等措施,多渠道筹集资金,不断加大政府债务化解力度,截至2023年末,我市已累计化解39.84亿元,化解完成率为105.04%。(三)新增债券发行情况。2023年按照市政府安排部署,将专项债作为全市稳投资稳增长的关键,紧盯“两新一重”和国家重点支持领域,协助申报农林水、社会事业、市政及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多领域专项债券项目,积极争取各类新增政府债券资金,做好债券项目发行前期储备评审工作。(四)常态化债务数据监测管理。开发建设了铜川市专项债券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了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及资金使用全周期,常态化监测管理。建立每月汇总上报全市隐性债务常态化监测报表,每季度末上报债务重大事项变动情况监测报告,动态监测债券资金支出进度和施工进度,及时录入财政部穿透式监测系统,充分发挥好监测平台的作用,加强对政府隐性债务的统计分析和风险防控。(五)债券资金管理工作。根据债券项目建立管理台账,提前归集项目收益用于偿还到期债券本息。测算全市到期债券本息分解下达各区县,配合国库科做好还本付息工作,印发铜川市财政局《关于下达2023年1-12月再融资债券转贷资金的通知》、《关于2023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手续费和登记服务费有关事项的通知》以及《2023年1-12月分月分地区到期债券还本付息情况表》。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2023年,债务管理中心紧盯年度目标任务和《2023年财政工作颗粒化目标任务分解表》,不断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结合全市财政中心工作和目标,严格规范政府举债行为,不断加大债务清偿力度,切实做好我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年无违规违法举借债务情况发生。(二)2023年度累计争取新增政府债券资金335400万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券250600万元,新增一般债券84800万元。通过抢抓国家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政策机遇,结合自身发展实际,优化债务结构,更好推动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三)铜川市财政局荣获省财政厅评选的2023年度国外贷赠款项目管理工作优秀单位及2023年度国外贷赠款债务管理工作优秀单位。三、存在问题:近年来,全市政府偿债压力不断增大,我市已进入债务还款高峰期,主要分为两部分。(一)到期政府债务,2024年至2026年全市需偿还到期债务本金30.63亿元,全市近3年需自还本金4.59亿元,其中市本级需自还1.758亿元。(二)化解政府隐性债务,2024年至2026年,全市需化解隐性债务21.8亿元,由于我市财政收入总量偏小,财力有限,加之财政刚性支出压力逐年增大,我市偿债压力较大。四、改进措施及2024年度工作计划:(一)进一步建立健全债务管理激励和防控机制,把债务管理情况作为重要指标,纳入政府领导政绩考核体系,增强债务风险意识,正确处理发展与风险的关系,克服举债冲动,凡是超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的,项目总投资无法落实或资金来源不明确的,以及债务风险防控出现重大问题的,一律不得举债。(二)强化债券项目的发行和评审工作。加强对一般债券、专项债券项目的合规性、科学性审查,确保资金投向、使用符合政策规定,将问题较为集中的领域作为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和项目管理的重点,对支出进度较慢等其他问题加强工作督导,加快支出进度,确保债券资金支出和项目实物工作量同步提升(三)深化认识防风险与稳增长的关系,以高质量发展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在严控政府债务的同时,要在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在项目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上下功夫,着力培植财源,增强偿债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举债融资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项目建设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避免寅吃卯粮。建立健全“举债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政府债务资金绩效管理机制,政府债券资金分配适当向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项目和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最密切、人民群众要求最迫切的项目倾斜,让有限的资金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