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汉中市> 汉中市土地复垦开发整理中心

汉中市土地复垦开发整理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0 11:48
单位名称 汉中市土地复垦开发整理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保护与合理利用土地提供土地整理服务。实现全市耕地的占补平衡和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编制申报中、省土地复垦开发整理项目,跟踪监督、检查指导和申报验收工作;市级土地复垦开发整理项目的立项审批、监督管理、检查验收;土地开垦经费的管理和使用。
住所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滨江路国土资源局414室
法定代表人 白晓宏
开办资金 4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汉中市国土资源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0.72万元 0.39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3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聚焦主责主业,全力推进占补平衡项目建设今年以来,为破解耕地占补平衡难题,市上通过分解任务、双签目标责任书、成立工作专班、开展双周调度等举措,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截止一季度末,全市补充耕地立项面积达到1.3万亩。但随着符合立项条件的残次林地资源枯竭,补充耕地立项面临“无米之炊”困境,新增耕地立项进入4月份后便停滞不前,占补平衡工作遇到瓶颈。复垦中心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在充分征求各县区意见建议基础上,经实地调研,并多次征询相关科室单位意见,将补充耕地立项由“林地为主”调整为“园地为主、林地为辅”,拟定了补充耕地项目林木补偿指导价和后期管护费标准,提请局务会议审定后印发执行。为进一步激发活力,确保项目建设管理更加公平、公正、公开,我们对以前年度出台的有关文件进行清理规范,废止了4个限制性文件,规范调整了部分文件条款。通过行政措施和市场手段相结合,想法设法打破困局,进一步推动占补平衡立项实施取得进展。同时指导县区按照项目报备的新程序、新规定、新要求,做好项目实施各阶段信息报备。报备通过省部审核后,及时完成项目规划设计及预算编制审核,对不符合规定的及时提出修改意见,确保项目设计和预算编制科学、合理、经济、适用,能经得起检验。截止目前,全市补充耕地立项31641亩,已实施18505亩,已通过市级验收4167亩,已通过省级验收2940亩,已通过部监管入库478亩,已报部审核679亩、报省审核1218亩;粮食产能申报507万公斤,已入库57万公斤。各项数据均超近三年总和。旱改水项目建设方面,前期已立项13469亩,其中已通过市级验收6683亩、在建项目5024亩、待实施1762亩。对于全市9个县区11863亩承诺举证旱改水项目,我们督促各县区精准制定整改方案,倒排工期,压实责任,提前做好水源工程维护、灌排渠道疏通、田面平整、蓄水田埂恢复、田间道路整修等今冬明春种植水稻前期准备工作,确保明年6月底前完成举证报备。2、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审计验收为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收尾清零,复垦中心将33个未验收项目纳入“双周调度”,实行台账管理,限期督办,并积极协调审计单位及时出具审计报告,及时组织专家进行竣工验收。截止目前,已验收项目27个,汉台、南郑、洋县、勉县、略阳、镇巴、留坝、佛坪等8个县区已实现清零,剩余3个县区6个项目正在加快推进。积极推进各类反馈问题整改销号今年以来占补平衡方面涉及2022年陕西省占补平衡资金审计、耕地保护督察、补充耕地项目森林督查、中央环保督察等“一项审计、三项督察”4大类反馈问题的整改销号。截止目前,2022年陕西省占补平衡资金审计仅剩南郑区1个项目未完成销号;森林督查涉及50个项目已整改到位,并提请省级验收销号;耕地保护督查28个立行立改问题已整改到位。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落实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任务,确保了建设项目的顺利报批。按照“占水补水、占优补优”补充耕地新要求,为非农建设用地45个批次补充耕地747.89亩,其中补充水田415.38亩,补充粮食产能50.08万公斤,保证了省市重点建设用地报批。2、健全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粮食生产能力。通过项目实施,田、水、路、林得到综合治理,实现了路林全面配套,形成了高标准农田新格局,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明显提升了粮食生产能力,保障了粮食安全。3、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助力美丽乡村的建设。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影响农业生产的灌溉、洪涝、道路和农用电得到有效解决,项目区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一是补充耕地后备资源匮乏。根据三调数据,全市其它草地约1万亩,但大多零星分散,交通偏僻,且近半位于生态保护红线范围,无法开垦;园地仅有3.7万亩,主要为桔园、茶园,农民补偿要求高,协调难度大,可用面积少;林地有4.2万亩,但存在自然资源与林业部门地类认定不一致、土地与林业“数据打架”问题,压缩了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空间。二是项目实施制约因素增多。补充项目选址必须符合二调、三调、坡度、生态红线管制等要求;立项备案须提供县区政府和林业、农业等部门同意项目实施的明确意见;项目验收必须出土长苗、通过日常变更调查、完成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等。随着监管力度持续加大,项目实施各阶段报备审查的标准越来越高、要求更加严格,项目实施制约因素持续增多。三是项目经费保障力度不足。项目进场施工前需给群众兑付林木、苗木等补偿,首期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一定程度影响了项目实施进度。2、改进措施一是继续挖倔耕地后备资源,拓宽补充耕地途径,用足用活用好政策,保障占补平衡工作持续开展。二是积极对接部省相关处室,争取上级政策指导,协调相关技术支撑,支持指导县区项目信息报备。三是加强项目经费保障力度,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强化项目全程管理,加快指标入库,提高用地保障能力。四、下一步工作打算2024年,复垦中心将认真贯彻执行局党组的工作部署,围绕实现全市耕地占补平衡建设任务,进一步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提高项目建设质量,不断提高全市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水平。1、进一步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狠抓各级制定的项目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对项目实行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完成省厅下达我市耕地占补平衡任务。2、全面完成新增耕地建设任务,实现“先补后占、占优补优、占水补水”的占补平衡新要求,保障全市各项建设用地的顺利报批。3、扎实开展以案促改和作风能力建设,将“以案促改”、“三个年”建设、“三学两查一考”等与中心干部作风能力建设相结合,聚焦目标任务,对标重点工作,制定工作方案,认真开展专项整治和作风能力建设。对2020年以来立项实施的全市所有土地开发复垦整治项目组织全面排查,通过“五查五看”,建立“三个台账”,明确“五个规范”,达到“三个安全”,实现“一个目标”。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