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安康市> 安康市社会福利院

安康市社会福利院

发布时间: 2024-03-20 11:37
单位名称 安康市社会福利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提供收养服务,弘扬救助精神。<“三无”老人/家庭无力照管老人/在华无人照顾海外侨胞与外籍华人>收养老人自愿有偿收养精神病人收养收养对象康复治疗
住所 安康市平利县城关镇
法定代表人 王昌全
开办资金 349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安康市民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028.11万元 2848.24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6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相关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安康市民政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切实做好收养服务工作。建立完善供养人员入院接收规范,进一步优化城市特困人员、市儿童福利院成年孤儿、市救助管理站长期滞留流浪乞讨人员入住市社会福利院审批管理流程,制定《市社会福利院接收供养服务对象入院审批管理办法》,规范办理新入院供养人员的档案登记、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录入及其他各类接受手续,接续做好转入人员对新生活环境的适应,切实履行好民生保障职能。完成市儿童福利院11名成年孤儿、市救助站6名长期滞留流浪乞讨人员、5名城市特困人员接收入院工作。(二)提升服务保障质效。制定《安康市社会福利院创建四星级养老机构实施方案》,将创建任务细化分解、责任落实到人。健全完善老年人护理个案计划、老年人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老年人常见疾病护理措施内部管理规程等16项制度;制作老年人照料设施道路标识,各种防跌倒、防压疮、防坠床、防噎食等安全警示标识和路面减速设施、紧急送医通道等等级标识。协助180名服务对象办理了身份证、174名服务对象办理了残疾证,完成了142名精神病人等级认定工作,完成了215名服务对象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和健康体检工作。被省民政厅确定为四星级养老机构。(三)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强化制度建设和执行,扎实开展“制度建设执行年”活动。制定《安康市社会福利院制度建设执行年实施方案》以及《市社会福利院入院评估制度》《市社会福利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市社会福利院干部职工学习制度》等11项制度,修订完善《领导班子议事规则》《聘用人员管理办法》等内部运行管理制度7项,初步建立了规范化管理制度体系,为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四)强化干部职工队伍建设。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全年开展专题学习研讨31次。始终坚持把服务对象生命安全管理责任抓在手上,健全完善安全管理服务机制。加强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护理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今年新增中级社会工作师2人、助理社会工作师2人;3名党员被市民政局机关委员会分别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3名干部分别荣获首届“三秦养老十大明星”“三八红旗手”“安康市技术能手”荣誉称号。(五)守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将安全生产理念贯穿各项工作始终,定期召开安全管理工作专题会议,夯实各领域安全责任,切实做好各类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强化预防为主要求,认真对标养老机构各项规范管理制度和服务标准,加强机构内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常态化开展用电、用火、用气等安全知识宣传、培训和演练,提高工作人员和服务对象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定期组织安全隐患大检查、大排查,抓实安全隐患整治,切实加强防火、防电、消防等安全管理,全年开展消防安全培训3次,消防安全演练2次。2023年未发生安全事故。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有服务对象216人;城市特困供养人员184人;精神病服务对象142人,其中男性98人,女性44人。在建设精神病福利院项目和改造院内基础设施项目中,吸收了当地贫困人口前来务工,聘用了当地务工人员50人次、驻地护理工作人员33人次,解决了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为他们增加了经济收入,带动了当地的发展。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干部职工专业化素质面临挑战,培训学习机会相对较少,眼界相对保守,工作创新办法不多。二是临聘工作人员流失较快,职工待遇相对较低,干部职工队伍不稳定。(二)改进措施:一是要健全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利用多种途径和多种形式留住人才、引进创新人才。二是持续加强护理人员整体素养,通过把专家请进来培训、把护理人员送出去学习等方式,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切实提高护理水平。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突出重点,抓好项目建设。严格基本建设程序,加强招投标和政府采购活动内部控制管理,强化合同履约管理、工程监理、资金监管和施工现场监管。确保各项工程依法、守规、有序推进。(二)优化服务,推进高质量水平。围绕提升精细化服务和规范化管理水平,持续建立完善服务管理制度机制,持续开展“爱心助老、暖心服务”行动,加强市级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的实践应用,加强养老护理员队伍和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谋划启动服务对象评估室、社会工作实践基地和慈善志愿服务基地建设。(三)夯实措施,保障服务安全。筑牢安全生产防范底线,加强专题宣教、健全预案、定期检查,让安全生产工作全方位覆盖,落实安全生产各项制度和常态化隐患排查整改,提高安全防控水平和应对能力,确保供养对象和工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