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中市南郑区政务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办理全区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投资服务、行政审批、便民服务等相关政府服务性业务 | |
住所 | 汉中市南郑区汉山街道办南环路邮政大楼二楼 | |
法定代表人 | 余伟 | |
开办资金 | 137.4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中市南郑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8.5万元 | 23.9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汉中市南郑区政务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2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没有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的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2023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推进政务服务三化建设。一是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印发了《进一步做好全区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梳理工作通知》,标准化梳理1861项政务服务事项,配置流程信息20余万条。二是推进政务服务规范化,按照《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大力提升“秦务员”政务服务能力实施方案》要求,规范了区镇村三级政务服务场所建设,统一标识标牌,配备服务设施,规范窗口设置,人员配备,完善工作制度。三是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分类设置审批综合服务、便民导办、办不成事、亲商助企、跨区域办理、投诉受理及银行收费等政务服务窗口,完善咨询引导、帮办代办、延时预约、综合受理等服务举措,开展免费打字复印、免费刻制印章、免费寄递及志愿服务。目前区级政务大厅进驻部门33个,设置窗口57个,AB岗工作人员132名,设立分中心6个,建成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22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室313个。2.规范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管理。一是规范全区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运行管理,充分发挥南郑54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作领导小组职能,按照一个号码服务企业和群众的发展目标,实现“一网运行、规范管理、业务联动、数据共享、科学评价、量化分析”一体化运行模式。二是畅通监督投诉举报渠道,开展部门领导现场接听热线活动11期,现场解决群众困难和问题18件,按期发布简报,办理回复国务院“互联网+督查”事项。3.加强行政审批政务服务效能监督。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对落实“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积极作用,以“三个年”活动为契机,围绕优化提升“郑好办”服务成效度、在线办理成熟度、服务方式完备度、服务事项覆盖度、办事指南准确度五个维度,积极组织开展行政效能监督员体验审批服务、领导干部“坐窗口、走流程”体验、审批股长讲业务等活动。2023年度邀请24个部门局长、10名区级效能监督员走进区政务大厅体验审批服务。4.创新推进政务事项镇街村居联审联办改革。精选残疾人证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等17个联审联办事项,开展镇街村居联审联办,建立“异地收件、就近受理,异地流转、协同审核,异地领证、全程代办”工作机制。5.试点推进简易政务服务事项跨区域受理通办。分别与汉中市汉台区、安康市汉滨区、宝鸡市凤翔区、渭南市临渭区签订跨区能办事项12项、49项、19项和24项,努力实现企业群众办事“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1.提高审批效率。通过推行“一件事一次办”“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结”等改革措施,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材料,大大缩短了审批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企业时间成本,优化了营商环境,为企业和个人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2023年累计受理办理联审联办事项687件,切实解决了群众和企业“两头跑”的问题。2.促进社会发展。政务服务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为企业提供了更稳定、更可靠的发展环境。通过优化审批流程,降低办事成本,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激发了社会活力和经济发展潜力。同时简化审批手续,减少了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提高了市场的公平竞争性。2023年累计理办件19.58万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9.73%。3.提高政府公信力。通过建立投诉和举报渠道,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维护了政务服务工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2023年度共接听受理群众诉求14824件,事项办结率和回访反馈率均为100%,群众满意率99.72%。这些措施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公正、公平的办事环境,增强了社会对政务服务工作的认可度。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一是“一门受理”还有差距,由于区政务大厅硬件条件较差,办公面积不足,部分镇(办)、部门事项尚未全部进驻,存在多个办事大厅、“体外循环”和“多头受理”现象,造成群众办事多头跑。二是“信息孤岛”尚未打破,由于部门条块分割严重,各部门均建立并使用自己的业务办理系统,且信息数据无法互相联通、共享互认,导致群众身份信息和证照数据无法共享,办事时需反复提交证照资料,“一网通办”推行受阻。三是业务能力有待提升,由于区行政审批局成立较晚,相关行业领域专业人才较少,部分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开展。2.改进措施。一是加强镇(办)便民服务室建设,事项应进必进,减少群众多跑路、跑弯路;二是全面实现一网通办,早日实现三级网络平台数据共享;三是引进专业技术人员,使行政审批工作顺利开展。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进一步完善网上咨询、抽号、引导等服务功能,加强“南郑审批服务”微信公众号、“郑好办”APP等平台宣传推广和运行管理,逐步做好与“秦务员”数据共享对接,初步实现“一网通办”目标。二是逐步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全覆盖,推进各部门业务系统与全省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对接,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评价对象、服务渠道“三个全覆盖”,以及“好差评”联动反馈、“差评”核实整改和整改回访“三个100%”,倒逼服务改进,提升群众办事体验。2.加强政务服务事项规范管理。一是依托陕西省政务服务中控管理平台,精准指导区级35个部门(单位)颗粒化梳理区级政务服务事项,制作清单、办事指南及流程图,方便办事群众随时查阅,实现可网办事项在线预约、网上申报、手机办理。二是持续抓好区级政务服务事项委托下放,通过集中培训、上门指导等方式加强对镇(街道)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三是加强对镇街村居联审联办工作的督促指导,建立健全运行管理机制,创新完善工作措施,持续拓展事项目录,全力做好业务受理,提升“异地可办”水平。3.提高政务服务热线办理水平。进一步加强区54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运行管理,提升诉求办理质效。强化话务人员业务培训,常态化开展“部门领导接听热线”,继续发挥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的宣传作用,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真正架起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4.切实加强政务服务行风监督。以“转变作风、优化服务”为目标,持续加强政务服务领域作风建设,定期组织开展作风建设集中学习暨“股长讲业务”活动,继续邀请行政效能监督员体验审批服务,开展领导干部“坐窗口、走流程”活动,通过定期纪律通报、完善管理制度,制定服务规范、“为民服务之星”评选等方式强化窗口工作人员考核管理,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和水平。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