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羊产业发展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羊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提出养殖布局、品种结构调整等建议;基地建设、技术保障和质量安全服务等;羊产业技术、品种的研究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建立追溯体系及标准化创建;技术服务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技术培训及羊产品品牌宣传推介及相关业务工作。 | |
住所 | 榆林市西人民路37号 | |
法定代表人 | 南风 | |
开办资金 | 151.4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51.48万元 | 162.5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羊产业发展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4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2023年12月19日变更了宗旨和业务范围,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市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戮力同心,羊产业各项工作有序开展1.全市羊产业发展情况。据全市统计数据显示,羊总饲养量960.86万只,增长3.4%,其中存栏566.78万只,增长5%,出栏394.08万只,增长1.3%。建成榆阳、神木、定边、靖边、横山等5个百万只养羊大县,羊子存栏量占到总存栏量的81.7%。已建成6个国家级羊子产业集群县,全市羊子存栏占到全省的近60%。2.积极开展全市羊产业调查研究。完成《神木府谷佳县羊产业调研报告》1篇;在整村推进项目调研中,形成《陕北白绒山羊养殖整村推进建设情况》调研材料1份,在全市羊子鉴定登记技术推广工作中,形成《陕北白绒山羊绒毛细度分析调研报告》1篇。3.科研项目成果优异完成榆林市青年人才托举计划项目4个。正在实施国家重点项目《高产优质绒山羊新品种(系)培育及良种扩繁》及省农业厅、省科技厅的2个项目。实施市科技计划项目4个。申请专利7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申请软件著作权2项,刊发学术论文11篇,制定地方标准1项,出版书籍1本。3人被评为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4.全市羊子“产业链”工作。2023年种羊调配工作的开展分两次进行,联农带农213户。选派专业技术人员组织参加全市羊产业全产业链建设现场会,实施羊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重点开展饲草饲料生产加工、肉绵羊扩群增量、白绒山羊提质增效、羊产品精深加工、羊产品品牌建设、羊子疫病防控等工作,推动全市羊产业高质量发展。5.羊产品品牌建设。邀请南京知名讲师子意和朝阳老师,组织开展为期15天的品牌创建技术培训。受邀参加首届榆林马铃薯、羊肉农产品展示宣传和美食厨艺大赛,并开展抖音平台线上访谈活动,以《羊产业发展现状》《养羊知识小课堂》等内容为题材,宣传羊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整合县域羊肉地理标志和公共品牌,打造“榆林羊肉”“榆林羊绒”等区域公共品牌。“横山羊肉”“靖边羊肉”“定边羊肉”取得国家质检总局、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培育“双城羊肉”“横山香草羊肉”“佳州红枣羊肉”等知名产品商标100余个。6.榆林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工作。制定《羊子产业技术体系任务书》《榆林市2023年度羊子产业技术体系工作方案》。开展三区人才工作,1人参加秦创原,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服务。3人被评为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誉。7.羊产业技术培训工作。举办榆林市高素质农民羊子养殖培训班、榆林市现代养羊技术培训会以及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会。组织协办陕西省畜牧兽医学会2023年学术研讨会、全市羊产业全产业链建设现场会,促成并参加定边县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参与组织协调2023年陕北白绒山羊赛羊大会。8.其他业务工作的开展情况。一是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二是开展冬季散煤取暖安全核查的督导工作;三是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的相关工作;四是重点农产品产地溯源信息采集工作;五是完成国家科技统计年报等相关工作;六是完成《榆林市羊产业联盟章程》以及羊产业联盟发起人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七是在市农业农村局网站上发表报道稿件52篇。(二)奋楫笃行,羊产业研究院工作接续开展1.肉绵羊新品种选育。组建湖羊母羊核心群2360只,生产东湖F2代羔羊3515只,采集1192只F2代公母羊表型数据并对其进行采血基因测序选育,产羔率为221%。设计了绵羊40K液相育种芯片,获批专利1项,国内首款绵羊液相育种芯片。建立肉绵羊多羔基因检测方法,可实现FecB多羔基因型快速和低成本检测分型工作,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项。2.绒山羊遗传资源调查和新品系培育。陕北白绒山羊新品系遗传资源鉴定,已确定2个试验基地。陕北白绒山羊的表型收集和测全基因组序列247只,芯片测序168只。3.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1)基本完成了榆林市肉羊产业发展现状、养殖主要品种、养殖方式、主要产品(羊肉、羊绒)价格、主要地缘性饲草料的营养价值评定等工作。(2)研发湖羊哺乳期补饲料、妊娠前期母羊料、妊娠后期母羊料、哺乳期母羊料母子一体化精准日粮配方4个,肥育羔羊全价颗粒料配方一个;研发制定陕北白绒山羊羔羊补饲颗粒料、妊娠母羊前期、后期及哺乳期TMR日粮配方一套(4种);研发绒山羊公羔防尿结石预混料配方1个。(3)申报肉羊舍饲饲养管理技术规范、舍饲母羊饲养管理技术规范等两项陕西省地方标准获批立项;与陕西省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合作制定了肉羊疫病防控技术规范1套。(三)筚路蓝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协助村申报省级专项资金110万元,市级专项资金50万元,新建畜禽产品交易市场、饲料加工厂及购买垃圾桶,积极申报村级建设项目。捐赠助农物资尼龙袋、扫把、铁锹和讲卫生生产大褂改善居民环境。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班。开展“以购代扶”活动,帮助推销农户小米和为留守儿童辅导作业等工作。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工作中,1人获得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四)争先创优,党建工作扎实有效推进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开展主题教育、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党风廉政建设及意识形态等各项工作。集体学习52次,观看作风和党风廉政警示教育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党支部书记讲党课、党员集中过“政治生日”。以主题教育为重点,牢牢把握主题教育总要求,每周组织集体学习,开展专题讲党课,个人撰写研讨材料,形成调研报告及转化成果,解决养殖技术难题。(五)同舟共济,工会工作丰富职工生活1.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2.开展职工子女假期托管服务。3.强化劳模工作室职能。二、取得的主要效益1、羊子标准化养殖技术推广。从合理选址、布局规划、设施设备、饲养管理、营养调配、防疫条件建设、疫病防治、养殖技术等方面,根据生产需要发放揉丝机30多台,创建标准化示范场30个。同时,打造榆阳区巴拉素、补浪河,靖边县黄蒿界,横山区马家梁4个示范基地,助力乡村振兴,产生良好社会效益。2、全市羊子鉴定登记技术推广。开展陕北白绒山羊个体鉴定工作是推动绒山羊产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2023年全市抽样鉴定陕北白绒山羊7800只,测定分析13640份绒样细度数据,根据鉴定及细度分析结果,进行陕北白绒山羊良种推广,助力乡村振兴,产生良好社会效益。3、羊子人工授精技术推广。畜禽良种化是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通过羊子人工授精配种提高良种覆盖率,在全市的推广示范中,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羊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4、TMR饲喂技术推广。目前,该技术在我市榆阳、神木、子洲、靖边、定边等县区市已推广使用。5、陕北白绒山羊“37239”家庭生态种养模式推广。该模式下生产陕北白绒山羊48.26万只,羔羊繁殖成活率提高了12.41%,出栏商品羊平均体重增加了5.7kg,平均产绒量增加了260g,提高了养殖户家庭收入。三、存在的问题1.羊产业配套设施设备相对滞后。随着羊子养殖规模的扩大,羊子饲草料的来源、研究、综合利用比较落后,现有的养殖基础不能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现代养殖技术普及率不高,受传统养殖影响较大,羊粪的资源化、分级化经营没有得到重视,我市羊子品牌文化还没有深入人心,羊产业精细化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2.职称岗位设置少,人员职称晋升困难。市编办核定34人,目前我单位在编在岗人员40人,专业技术人员36人。其中设置高级职称9个,中级职称13个,初级职称14个。中高级岗位已满,且未来数年内空岗少甚至没有,年轻人尤其是刚性人才引进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严重受阻,工作积极性减弱。四、整改措施1、加强技术培训,做到市、县、乡层层培训,主抓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并且让每次的培训落到实处,让畜禽养殖户能接受新技术、新设备、新理念。2、多措并举,搞好宣传推广工作。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继续进行羊产业发展调研,总结推广好的肉羊发展模式,开展羊子品牌建设;2.充分调动刚性人才引进资源,深入生产一线,让论文写在羊舍内,统筹做好榆林市羊产业发展研究院、羊产业链各项工作;3.继续申报中省市科研示范项目及做好已实施的项目;4.抓好羊子标准化建设,羊产业发展的实用技术推广、示范、应用等;5.做好羊产业技术培训工作;6.继续开展驻横山区响水镇沐浴沟村乡村振兴工作;7.抓好党建、党风廉政、工会和阵地建设;8.完成好上级交代的其他任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