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中共汉中市委党校(汉中市行政学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培训轮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及后备干部;按照省委党校的授权,开展在职研究生和本科学历教育;开展大专学历教育。 | |
住所 | 汉中市汉台区中学巷14号 | |
法定代表人 | 黄中利 | |
开办资金 | 32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国共产党汉中市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326.46万元 | 3196.7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6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3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培训任务圆满完成。先后举办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班等学习班7期,举办新任县级领导干部培训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市直部门单位正科级干部培训班、组工干部素能提升班、党校系统教研管理能力提升班6期,培训学员1882人次。二是队伍建设持续优化。实施“蹲苗培优”“名师名课”工程,健全“以老带新”工作机制,联合市委组织部完成15门三星级课程评定,向市委组织部推送四星级以上课程5门。5名青年教师在全省和区域党校赛教中先后获奖。贯彻落实“三项机制”精神和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公务员职级晋升5人、专业技术人员等级晋升1人。落实市委人才政策,申报高级职称2名,完成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进5人。三是开放办学提质增效。着力打造诸葛亮廉政教育、张骞丝路精神、汉中非遗传承等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26个,开发现场教学示范课和微党课20门,承接全国台联等市内外90余家机关单位6000余名干部来汉培训。签订《川陕苏区红色干部教育联盟合作协议》、与陕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产教融合”发展合作协议,推动形成陕甘川渝红色教育一体化新格局。四是思想引领强劲有力。承办市委主题教育读书班1期,选派10名骨干教师参加全市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宣讲80余场,参加学习党员干部1万多人次。开展各类主题宣讲110余场,参加学习党员干部1.5万人次。五是科研咨政成果丰硕。完成省社科联、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省党校系统“三个年”专项调研、省中特中心等省级课题7项、市级课题24项,公开发表理论文章19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完成全省党校系统第37次理研会征文20篇,获奖6篇。举办全市党校系统理研会,出刊《汉中论坛》4期4000册,编发《市情研究》9期,3期获市级领导肯定性批示。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一是充分发挥党校主业主责,推动党员干部筑牢思想根基、提升本领素能。主体班次教学中,通过坚持课堂与现场、校内与校外、授课与研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邀请市级领导专题辅导、设立临时党支部、开展互动研讨交流、召开主题班会、赴现场教学基地观摩等各种方式创新干部培训模式,强化党性教育、理论教育和实践锻炼,多维度提升学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和素能。全年共承办主体班、委培班、研讨班等各类培训班次121期,培训人次1.8万人,其中市域外来汉培训11期825人,培训总班次和人次分别较上年度增长52%、110%。二是立足汉中本土革命资源优势,以“红”铸魂强化干部作风能力。充分运用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华阳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佛坪上沙窝红色教育基地等汉中红色资源,持续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廉政教育,教育引导学员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涵养过硬作风。6名优秀教师、7堂精品课、26个现场教学基地加入“川陕苏区干教联盟精品师资教学库”,11部现场教学微党课通过“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天汉先锋微信公众号展播。推进市委党校徐家坪分校挂牌投用,今年以来承接市内外各类培训班次50期4800余人,成为全市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现场教学新基地。三是积极发出党校声音,多形式宣传宣讲将党的创新理论送入基层群众。选派骨干教师成立宣讲团,深入县区、部门、企业、学校、驻汉部队等开展宣讲80余场覆盖1万多人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用勤劳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乡村振兴等主题宣讲30余场5500余人次。邀请省延安精神宣讲团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宣讲报告会,聆听宣讲人数达1500余人,有力推动了延安精神在天汉大地永放光芒。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一是师资队伍结构不优,新招录的高层次人才成长为“台柱子”还需时日锻炼提升,优秀人才引不来,缺乏学术带头人;二是名师名课供给不足,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数量较周边地市党校相比明显不足,好课程储备的太少;三是后勤保障服务不优,对标先进地区管理经验和学员需求,后勤保障、综合服务仍采用传统模式,智慧校园建设步伐滞后。2.改进措施:一是坚持扛牢主业努力为党育才,以干部专业能力培训实际需求为导向,精准设置专题课程,探索开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的小班制研讨式、情景式、菜单式“小精专”个性化培训,提升干部攻坚破难能力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水平;二是坚持为党献策建强特色智库,坚持宣讲与调研相结合,组织教研人员围绕市委“三个年”活动、“四个经济”、乡村振兴等重点课题,开展专项调研、协同攻关,形成一批咨政成果,为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提供服务;三是坚持协作联动打造“红色联盟”,统筹市县教育培训资源,优化设计精品线路,建设现场教学品牌案例库,为市域内和毗邻地区党校开展教学、科研、考察等做好联系衔接工作,倾力将市委党校打造成为陕南川北红色教育联盟中心;四是坚持优化结构锻造一流队伍,用足用活人才优惠政策,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逐步培养一批政治过硬、素质优良、规模适度的党校师资队伍;五是坚持抢抓机遇改善办学条件,分年度、分步骤对校内环境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深化后勤服务管理改革,努力建成有独立校园、规模适当、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四、下一步工作打算2024年,市委党校将按照市委对党校工作的新要求,锚定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汉中新篇章这一崭新战略目标,办好主体班次,扩大委培班次,加强队伍建设,发挥好“红色智库”作用,为推动汉中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蓄势储能。1.扛牢主业做实干部培训。以党校工作《条例》为基本遵循,以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为目标,以增强党性教育教学实效根本,坚守为党育才初心,办好主体班次,扩大委培班次,探索创新培训方式方法,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布局、开办特色课程,充分发挥党校在干部培训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2.聚焦重点做精科研咨政。紧扣党之所需,深耕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等核心工作,扎实开展前瞻性研究,多出快出一批有分量、有新意的研究成果。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四个经济”以及群众急难愁盼的社会热点等问题,开展一些小切口、接地气的课题研究,提出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推动党委政府部署要求更好落地落实。3.多措并举广泛宣传宣讲。发挥好党校作为宣传宣讲主力军的积极作用,把学习宣传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首要任务,扎实开展“党校宣讲在基层”活动,深入企业、镇街、乡村进行宣传宣讲,打通党的创新理论通往群众家门口的“最后一公里”。4.守正创新推进质量立校。发挥汉中红色文化、两汉三国历史文化、生态资源富集优势,挖掘、讲述好汉中本土革命先烈、英雄人物以及优秀共产党员的崇高风范、先进事迹,提炼好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方面经验做法,持续打造完善现场教学品牌案例库,不断增强党性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影响力。统筹市县教育培训资源,加强与毗邻市级党校沟通合作,进一步推动优秀师资共用、精品课程共建、信息资源共享,共同打造陕甘川红色教育联盟。5.强化党校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深化师资能力培训,围绕市委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扎实推进“名师培养工程”,健全“导师帮带制”,着力打造一批带动能力强、有较大影响力的名师,促使教师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确保教师的学识水平紧跟形势发展的需要。6.持续推动清廉党校建设。充分发挥“大熔炉”和“净化器”作用,坚持从严管理的教育培训工作原则,强化教职工、学员的党性意识、党风意识和纪律意识,扎实开展清廉党校建设,打好敢抓敢管“组合拳”,打造“治理共同体”,持续巩固提升从严治校成果,确保红色学府风清气正。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1.2023年10月被中共陕西省委党校表彰为“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教师讲课竞赛优秀组织奖”;2.2023年10月被中共陕西省委党校表彰为“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课程建设优秀奖”。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