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岐山县周文化景区管理委员会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动周文化景区规范运行,实现景区旅游业追赶超越、争先进位。承担景区规划发展、项目建设、综合管理、协调服务、环境保障、环卫及综合执法工作。 | |
住所 | 岐山县凤鸣镇北大街 | |
法定代表人 | 杨新华 | |
开办资金 | 5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拨款 | |
举办单位 | 岐山县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02.45万元 | 130.2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我单位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第五届周文化暨周公思想文化研讨会圆满举办。10月13日至15日,第五届周文化暨周公思想文化研讨会在我县成功举办,以“周公治道与中国之治---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实践”为主题,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全国52所高等院校、中国先秦史学会等全国12家历史文化学术团体,共80余名专家学者代表应邀参加,共收到论文百余篇。展现了当前周公治道思想的多元化格局,同时也展示了当前周文化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实践经验。陕西日报专版、人民网、新华网等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进一步提升周文化海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二)各类创建申报工作进展顺利。一是全力做好岐山周文化省级旅游度假区深化提升,调整了度假区规划面积。对区内标识等软硬件设施和环境进行了全面优化,精心编制申报文本,并按程序向省、市文旅部门进行了申报。二是高标准完成岐山太平塔街区创建省级文化旅游休闲街区评定申报工作。起草报送了《关于岐山太平塔文化旅游街区申请评定省级文化旅游休闲街区的报告》,并按程序向省、市文旅部门进行了申报。三是西岐民俗园被省文旅厅认定为岐山臊子面制作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四是周文化景区和西岐民俗村双双入选陕西省“最美巾帼乡村旅游线路”。五是云尚·原舍客栈被省文旅厅、省妇联、省乡村振兴局授予陕西省“最美巾帼民宿”。六是周文化景区被省委文明办评定为陕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线路。七是周文化景区被省市相关单位授予西北大学中华文化干部学院现场教学基地、宝鸡市消防救援支队廉政教育基地、西安青少年汉字书法研学基地。(三)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提升。以“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为抓手,2023年实施重点项目3个,其中周文化景区二期项目完成了景区路面硬化工程,对精品民宿进行了提升改造,打造农耕文化系列麦田景观,改造提升景区生态房车露营区、勤廉教育基地,优化夜间美化照明系统,对特种设备进行优化提升。周文化景区整体提升项目更新了150处旅游标识牌,对景区博物馆数字化视觉中心进行了标准化升级,对演艺剧场自动化遮阳棚、分时预约、视频监控系统等设施设备进行提升改造。周原田野文物考古中心项目完成了主体建设。(四)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结合市、县招商引资政策,印发了《岐山县周文化景区管委会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岐山县周文化景区项目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试行)》《周文化景区管委会总部经济工作招引方案》《关于加强总部企业招引工作的十二条措施》等项目管理办法和招商引资扶持政策。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围绕特色民宿、研学旅游、文创产品开发、智慧旅游平台、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改造等领域,谋划储备岐山县周文化景区房车营地、中华面食文化博览园、周文化景区高A级创建、臊子面文化产业园三期、即食型岐山臊子面面饼生产线及配套设施建设5个重大项目,通过上门拜访、解说政策、提供“保姆式”服务完成招商引资工作任务。(五)宣传推介活动有声有色。拍摄“让文物活起来让文脉传下去”系列文物短视频,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演绎文物的文化内涵及文物保护传承故事,目前已拍摄9期视频。利用各大平台,推送刊发周文化典故等视频、文章累计43篇,其中33篇被宝鸡学习强国平台采用,10篇被陕西学习强国平台采用。策划组织实施的“凤鸣岐山·周公故里岐山站的周原民俗文化年”活动被央视宣传报道;借力电影《封神》热播,筹划“看电影《封神》、寻宗周西岐”直播活动;举办宣传文旅系统“传承优秀周礼文化、讲好岐山故事”主题讲解比赛,邀请获奖文旅代言人及著名网红宣传岐山周文化景区及周礼文化,牵头策划实施了“陕甘豫三省重走周人迁徙路”活动,进一步提升周文化知名度与影响力。(六)岐山周文化寻根研学游启动仪式成功举行。9月22日,由市委宣传部主办,县文旅局、周文化景区管委会承办的“崇德向善·周礼宝鸡”文明旅游实践活动暨2023宝鸡金秋旅游季岐山周文化寻根研学游启动仪式在岐山周文化景区举行,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各县区领导、文旅局负责同志及4A级以上负责同志上百人参与活动。本次活动旨在持续擦亮“看中国•来宝鸡”城市品牌、做旺文旅人气、做热文旅市场、做火文旅经济、做强文旅产业。借力电影《封神》热度,持续做火岐山旅游,进一步展示岐山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文化魅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西岐”。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2023年,紧紧围绕全县“做大‘一碗面’,做活周文化”总体工作部署,狠抓主题教育、周文化景区高A级建设、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省级文化旅游休闲街区创建、项目建设、景区综合管理等重点工作,奋力谱写周文化景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干部职工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2、文旅融合发展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改进措施1、加强学习、立足实际,加压奋进,开拓创新,统筹做好全年各项工作;2、创新举措,再鼓干劲,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创文旅发展新业态,不断推进文化旅游工作再上新台阶。四、2024年工作计划(一)强化宣传,做亮周文化品牌1.充分利用各类文化旅游节、新闻媒体宣传推介会、旅游中介等渠道和线上传播媒体平台全方位推广宣传周文化文旅资源,积极培育开发客源市场,建立健全长久、高效、新颖、密集的宣传机制,提升周文化影响力,加大向《学习强国》平台推送周文化历史人文典故力度,提升周文化宣传的含金量,建设岐山特色的旅游网红打卡地。以《封神》二部、三部电影播出为契机,持续做火岐山旅游,进一步展示岐山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文化魅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西岐”,感知礼乐文明精髓,领略中华文化魅力,助力旅游新业态的培育和发展。2.策划组织开展凤凰山踏青、风筝DIY亲子活动、岐山臊子面斗面大赛、等特色鲜明的节庆系列活动,依托景区实际,持续创新《鬼方之战》真人实景演出等特色活动,组织实施文化和旅游节、文化旅游推介等活动,提升岐山知名度,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加大文创产品开发力度。3.配合省市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周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周公祭典申报国家级非遗工作,做好周原遗址的保护展示,开展周原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全面提升周原遗址保护利用水平,落实文物保护责任,实现文物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织牢文物安全防护网,确保遗址安全。(二)立足实际,推动景区全面提升4.持续推进周文化景区改造提升,巩固提升太平塔省级文化旅游休闲街区和岐山周文化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成果,不断完善区内软硬件设施,提升景区档次,发挥旅游大数据功能,提升景区综合保障能力,完善软硬件设施,提升景区档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周文化新IP。5.加强周文化旅游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提升周文化景区功能升级,积极拓展周原考古基地、召亭廉政教育基地研究、研学、研发等社会服务功能,使其与全域旅游建设以及乡村振兴充分衔接,发挥其“考古基地+文创基地+研学基地+旅游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抓好研学游市场的拓展和延伸。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协调,完善基础设施,推动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创新举措,全力抓好项目建设6.积极推进文旅项目建设发展。2024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3个,一是继续实施周文化景区二期项目。按照5A级景区标准,对景区的旅游交通、旅游安全、卫生服务、旅游购物、综合管理、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软硬件提升。二是继续建设周原田野文物考古中心项目。计划配套购置文物修复、检测、保护和办公、生活等设施设备。三是实施陕西秦忆浓食品有限公司即食型岐山臊子面面饼生产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主要建设面饼生产线、干鲜面包装生产线、蔬菜加工生产线等。项目建成后,可年产非油炸臊子面面饼1260吨、无菌生鲜面7200吨。7.多措并举,强化“走出去”“引进来”工作机制,加大项目宣传推介,实现总部经济招引新突破。拓展岐山县周原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业务运营,着眼于现有产业板块优势,加快完善人才引、培、用、留等管理体系,配强人才队伍,积极拓展公司业务,逐步形成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发展路径,确保公司合规稳健运行。8.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扣国家政策导向,盯紧中省市投资重点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法治建设,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提高办事效率,全力推动营商环境大突破,投资环境大改善,以优惠政策、优越条件吸引客商投资开发,提升周文化景区产业聚集水平和配套能力,推动周文化景区文化旅游产业全面发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