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市药品检验所

榆林市药品检验所

发布时间: 2024-03-20 09:22
单位名称 榆林市药品检验所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民安全用药提供技术检验保障。药品质量的检验和技术仲裁、药品知识咨询服务。
住所 榆林市文化南路市民大厦21、22楼
法定代表人 王瑜
开办资金 363.7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43.21万元 991.22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药品检验所.公益 从业人数  3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学习,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市场监管工作和药品监管工作安排,围绕中心,聚焦主责主业,统筹开展“三个年”活动和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夯实设施设备基础,加强业务规范化建设,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有效发挥技术支撑作用,彰显服务药品市场监管担当,现将2023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主要工作(一)药械监督抽验1.制定《2023年药品抽检工作实施方案》《2023年药品检验工作实施方案》,严格标准方法,严格抽样程序,完成75批次医疗器械抽样任务,12批次化妆品专项抽样任务。完成检验报告覆盖药品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微生物限度等项目的药品检验任务383批次,全检率82.51%,较去年提高8.56%。(二)药械不良反应监测1.紧盯“四项监测”目标任务,积极开展药械化安全性监测工作和对辖区内54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考核评定,全年收集、审核、评价、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5086份,1405份/百万人口(任务1000份/百万人口),超额完成1466份,同比增长48.8%;收集、审核、评价、上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1633份,451份/百万人口(任务300份/百万人口),超额完成547份,同比增长36.4%。(三)检验检测能力建设1.扩充中药农药残留、化妆品检验检测参数工作。根据《中国药典》《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等标准规定,成立工作小组,确定能力参数,制定《榆林市药品检验所2023年扩项准备工作实施方案》,在明确工作分工后,各科室根据各自承担的任务,积极主动组织完成了标准的准备与研读,仪器操作培训,采购了扩项用模拟试验样品,目前正在开展方法验证。2.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积极申报市级重点实验室。与陕西中医药大学合作,积极申报榆林地产中药材质量监测评价重点实验室,更好助推产业快速稳定发展,服务于政府和区域中药材产业,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已完成答辩,正在推进后续工作。3.多措并举强化干部教育培训。按照《2023年业务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计划》,全年共组织所内业务培训13次,仪器培训3次,组织检验检测技术人员、业务管理人员赴省内外先进检验检测机构考察学习医疗器械实验室建设和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LIMS)等10次(仪器设备厂家实操培训、内审员培训、全省监督抽检工作培训),其他培训3次,外出考察2次。4.推进医疗器械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工作。3月底赴汉中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检测中心考察学习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场所环境、设备设施、管理体系、检验项目等,目前正积极推进实验室建设思路与规划方案和医疗器械检验检测仪器与专职人员配备。(四)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1.探索实验发展方向,推进信息化管理系统(LIMS)建设。推进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LIMS)建设,9月市智慧局联审联评有条件通过市所《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实施方案》,财政局财政资金评审已通过。2.强化设备环境管理,为精准检验检测提供保障。根据国家药品监管理局《药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指导原则》C级实验室建设指标要求,购置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阿贝折射仪等41类50台/件检测仪器设备。3.从严抓好责任落实,强固安全运行防线。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各重点区域安全管理员,科室负责人,分管领导安全责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日、周、月、节假日前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全年排查隐患10多起,已全部整改到位。加强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开展实验室安全讲座1次,配齐安全装备、消防设施、防护器材和急救器材,并保证处于完好状态。加强易制毒化学品和危险化学品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条例规定,实行双人双锁、独立台账、出入使用登记管理。(五)人才队伍建设1.加强统筹谋划,抓实抓细主题教育。(1)深入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学习,支部书记和党员领导干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头学党章讲党章,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充分利用党员活动室、党群阅览室着力加强支部阵地建设,通过党员“三类五星”评定公示、陕西干部网络学院、“学习强国”平台在线学习,进一步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党性意识,坚定理想信念。(2)紧贴单位实际,深入开展调研研究。精选16个调研专题,深入基层一线找问题、查原因,征集技术服务需求和建议10余条,系统梳理调研情况,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16份。(3)深挖细查抓紧检视,动真碰硬抓整改。聚焦职责查问题,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全体党员干部查摆自身不足,查找工作短板,检视问题10余项,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找准差距不足,深刻剖析根源,为整改落实提供精准靶向。对照查摆出的问题清单,能立即整改的问题,做到立行立改,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研究提出整改措施和办法,逐步推动解决。2.深化作风建设,促进工作提质增效。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面加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抓住重大节假日时间、举办婚丧喜庆事宜、外出开会培训等重要活动节点进行警示提醒和守纪提醒,组织观看红色电影《谷文昌的故事》和廉政教育话剧《路遥》,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不断强化遵规守纪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努力营造尊廉崇廉的良好氛围。3.开展主题活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全体党员学党章讲党章、“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等,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廉洁意识,增强药检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六)强化政治统领1.狠抓责任落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召开2022年药品检验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传达全市市场监管工作暨市场监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签订《科室目标责任书》和《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严格按照驻市局纪检监察组《2023年监督工作重点》贯彻落实,以实际行动加强“一把手”和领导班子自觉接受监督,抓好“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促进严格自律、严负其责,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开展“三重一大”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印发《2023年意识形态工作要点》,每半年专题研究1次意识形态工作,切实提升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实效,成立重大专项活动期间舆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做好重大专项活动期间24小时值班工作。二、取得的主要效益(一)严格标准强化质控,充分发挥技术支撑全年实现报告差错率为零、质量投诉率为零的质量目标。检验报告覆盖药品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微生物限度等项目,全检率82.51%,较去年提高8.56%。(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市所积极参加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组织的化妆品耐热大肠菌群检验、藿香正气水中甲醇量的测定等10项中检院能力验证,公布10项结果均为满意,满意率100%。专业技术人员积极申报科研项目,正在开展1项榆林市科技项目(《榆林市医疗机构制剂微生物限度方法适用性研究》),2项榆林市青年托举科研项目(《川贝止咳糖浆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榆林地区中药饮片微生物污染状况分析研究》)。同时在理论研究上勇于探索,积极创新,一篇学术论文获得榆林市第十七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两篇获得三等奖。(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制定《营商环境突破年服务质量大提升活动方案》,成立领导小组,明确目标任务和要求,细化分解,各科室密切配合,开展实验室开放日活动2次,通过讲座介绍、交流互动、现场参观等方式,积极展示市所的检验检测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为中小企业技术咨询、科技帮扶提供有利平台。畅通服务渠道,主动为企业提供精准技术帮扶9次;畅通检验检测人员培训,服务助力企业检验技术人员能力提升;畅通药企、中药材种植户委托检验服务,免费为药企、中药材种植户开展检验检测服务21批次;畅通技术服务进药企帮扶指导服务3次,为药企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三、存在的问题人员能力亟待提高。虽然全检率较往年大幅提升,但是“检不全”“检不快”的短板仍然存在,个别检验检测人员专业操作和理论水平较生疏,基本功不够扎实、技术能力不强,业务技术管理水平不高,药品检验人才整体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短缺。随着新产品、新仪器、新剂型、新工艺、新业态的不断涌现,假冒伪劣、非法添加等制假售假手段也日趋复杂和隐蔽,导致检验检测项目和技术难度大幅提高,药品、化妆品检验检测项目参数拓展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整改措施(一)加强仪器设备配置。由于药品检验机构在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方面的重要性,希望市局能够给予更多经费投入,积极争取中、省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备、更新必要的仪器设备。(二)加强业务培训力度。积极与中检院、省药检院加强联系,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在检验方法、检验效能上大胆探索和创新,全面提升药品检验检测体系整体水平和药检科研能力。在持续强化药品检验检测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化妆品及医疗器械的检验检测工作,形成一批新的优势领域和优势项目,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五、下一年度工作计划强化教育培训,淬炼检验业务“尖兵”。采取教训结合、内外结合的方式,分级分类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全覆盖,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业务管理、仪器操作维护等方面的培训,充实技术骨干力量,优化人才结构,提高整体专业技术实力。夯实支撑基础,促进技术能力提升。配置化妆品、探索研究、参数扩项等急需的专用仪器和其他检验仪器,完善实验室空调设施配备,做好实验室温湿度控制,优化检验检测环境。加强与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的沟通联系,积极承担省院部分科研项目实验,带动能力提升。扩充药材及饮片(植物类)中禁用农残和部分化妆品检验检测项目参数,扩大资质能力范围,实现“应检尽检”质量目标。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检验检测资质认定书证书编号:222721146039有效期:2028年7月14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