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宁陕县宁陕中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实施高中学历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业务范围:高中学历教育。 | |
住所 | 宁陕县城关镇长安东街67号 | |
法定代表人 | 张秉刚 | |
开办资金 | 4472.4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宁陕县教育体育和科技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438.5万元 | 4149.52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宁陕县宁陕中学.公益 | 从业人数 10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宁陕县教育体育和科技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三全育人”机制与“四化”工程立体融合。通过班主任、年级组、德育处对违纪违规学生训诫和跟踪教育,对特殊学生群体的教师、班主任、年级组、德育处各层次发展指导,通过紧密家校联系等方式方法,使我校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机制愈加成熟。同时,持续推进德育“四化”育人模式,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德育+”育人新模式,尤其是“德育+心育”工作特色鲜明,“三全育人”机制与“四化”工程有机融合,成效显著。(二)常规教学管理落实落细。教务处扛起抓质量的主体责任,工作重心下移,深入教学一线,加强了对早读、上课、自习等教学环节的检查落实,建立健全写实性记录和反馈通报制度;认真落实各学科教学管理规范,狠抓备课、上课、评课、作业等环节上的质量和效率;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定期(每月一次)和不定期地查阅教师的备课、听课和作业批改、课外活动等教学情况,并认真对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全面了解教师的教学能力及班级教育教学情况,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及时总结、推广优秀教师的工作方法和业务特色。做到既能充分肯定成绩,又能适时指出问题,有效提升了每一位教师高质量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三)生涯规划教育有声有色。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积极探索,开发生涯规划课程,通过课程引导、职业体验、“生涯人物进校园”及职业规划展示等系列活动,指导学生对自己未来生涯进行规划,让学生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在对能力、特长等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合理做出选择,帮助学生找寻人生目标,制定发展规划,为学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四)高考成绩稳中有升。2023届高三全体教师以基础知识过关和当堂训练、纠错为主,查漏补缺,有的放矢,措施得力,提高了备考效果。一本、二本上线率较去年均有提升。(五)特色课程教育成果显著。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中心整理复建了宁陕中学标本馆,展出标本近700个物种7000余件;高二级八名学生的6个项目代表安康市参加了第37届陕西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其中周鑫杰、罗康佳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智能家庭医药助手》取得参加8月20日在武汉举行的全国第3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资格。今年5月份,该研究性学习项目又获得陕西省第18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的金奖;组织开展航模、机器人特色课程学习,组装制作简易机器人4个,并参加了安康市教育体育局主办的第五届安康市中小学机器人大赛,荣获市级一等奖。制作航模4架、安装调试多旋翼飞机3架,积极拓展航模课程,制作编程无人机竞赛场地一套,坚持训练,并组队参加了和由中国航空学会主办的陕西赛区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年度,学校荣获集体奖18项,其中省级奖2项,市级奖9项,县级奖7项。被宁陕县委、县政府授予“教育质量先进集体”。被安康市委、市政府授予“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被陕西省教育学会授予2022年“陕西省名师专业成长基地学校(物理)”。被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妇女联合会授予“第37届安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基层优秀组织单位”。被安康市教育体育局授予“2023年安康市青少年(中小学生)羽毛球锦标赛体育道德风尚代表队”。本年度,教师获奖165人次,其中国家级奖4人次,省级奖14人次,市级奖32人次,县级奖26人次,校级奖89人次。苏娟娟、周瑞星二位教师荣获“陕西省教学能手”荣誉称号。白雪荣获“安康市教学能手”荣誉称号。陈雪菲荣获“2023年度安康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学生获奖共计32人次,其中国家级1人次,省级4人次,市级9人次,县级18人次。三、存在的问题。(一)德育和安全工作精细化程度不够。(二)学生管理力度还不够强。(三)教科研工作还不够“深、实”。(四)教学质量不高,成绩提升迫在眉睫。四、改进措施。(一)德育和安全工作再精细。1.巩固德育“四化”成果,德育“四化”品牌上质量,切实提升德育水平;2.丰富常规德育教育内涵,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3.精细化校园安全管理,尤其是需进一步细化校警、宿管、周边环境的管理,加大周末留校学生的管理,杜绝安全事故。(二)加强学生管理力度。1.进一步加强校园封闭式管理,尤其是午晚间走读的学生管理,因病缺勤学生的追踪管理,周末未回家学生的管理;2.科学、有效地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工作;3.继续加强班风学风和班级文化建设,强化学生主动学习、吃苦耐劳的品质;4.尽快将新高考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落地,今年高一的综合素质评价就将全部录入省上的统一平台,但我们的评价机制还需进一步细致。(三)教科研工作再“走深走实”。1.持续加强“三级三类”、骨干教师培养,继续打造“名师工程”;2.保证各级各类课题数量质量的前提下,提升科研意义,凸显成果转化效果,真正服务教学、解决教育教学延伸问题;3.加大校本教材的开发指导力度,符合我校实际和学生学情,增强实用性和适用性;4.精细备课,注重学生的学情,真正实现以学定教;5.继续研究新高考,研究选课的指导、赋分制等。(四)狠抓教学质量。今年高考和去年相比虽然有进步,但和周边学校相比,无论是上线率、优生率我们都还有较大差距,还需要我们同心协力,提质增效。1.重优生培养,通过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的教育服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2.创新课堂改革,在教科研的过程中,尝试全面对教学课堂进行改革,努力创建全新的“开放的课堂、自主的课堂、合作的课堂、生成的课堂、探究的课堂、发展的课堂”等;3.强化教学质量监测分析、问责制度。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教学质量数据档案,随时监测、反馈矫正和质量问责,实现质量监测的常态化。④狠抓周测和基础知识过关。五、下一步工作思路。(一)全力保障高三备考工作,围绕提质增分,再挖潜力,认真分析,夯实措施,确保完成2024届高考既定目标任务。(二)全力提升非毕业年级质量,做好新生入学教育、文理分科分班的各项准备。(三)全面提升教科研水平,名师工程、校本教材、课题研究等教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出新成果。(四)全面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处室部门要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成果。(五)着力增强德育实效性,进一步提高班务管理水平,加强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持续深化“三礼”教育和德育主题化教育,充分发挥活动育人的强大功能。加大学生自主管理的指导力度,提高自主管理水平,以期受到良好的效果。(六)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党支部组织建设,着力解决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七)持续推进各项对抗竞赛活动,让竞争成为常态,让先进成为目标,让优秀成为习惯,让对抗结果成为有关考核评价的依据。(八)进一步抓好综合实践活动,开阔思路,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提升层次。扎实推进研究性学习,科技创新机器航模力争再获有影响力的大奖。(九)心理健康教育还要持续发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1.被安康市委、市政府授予“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被陕西省教育学会授予2022年“陕西省名师专业成长基地学校(物理)”。3.被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妇女联合会授予“第37届安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基层优秀组织单位”。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