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陇县农村合作经济工作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农村合作经济健康发展提供管理保障。土地承包管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农民负担管理,农村财务管理,农村经济统计管理,农村合作基金统计管理,农村经济体系管理,农经政策宣传。 | |
住所 | 陇县城关镇陇马路19号 | |
法定代表人 | 白文杰 | |
开办资金 | 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陇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8万元 | 13.7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积极培育经营主体,推动农业转型升级。1.下大力气抓培育。鼓励农村种粮大户、技术能手等带头发展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主体数量逐年增长,发展质量日益提升。截止目前,全县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513家,邦德农牧获得国家示范社称号,年销售收入超100万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产品商标注册总数达8个以上;培育家庭农场423家,其中省级示范27家、市级示范12家,全部开通并使用“随手记”记账软件。2.资金扶持抓发展。围绕经营主体改善生产设施条件,农产品加工、烘干、储存、运销设备购置,品牌培育、基础制度完善等方面,筛选实施主体。全年实施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项目15个,下达中省资金125万元,分别由5个专业合作社和10个家庭农场实施,项目已全面完工,资金支付率达100%。实施投资200万元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由8镇17个行政村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对2万亩小麦从耕、种、防、收四个环节进行服务,辐射带动农户5753户。3.建章立制抓管理。建立健全工作推进体系和协调机制,重点从名录管理、联合合作、示范创建、权益保障、品牌创建等方面指导经营主体推行标准化生产。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加大管理和操作培训力度,提升管理者能力。制定《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评定及监测办法》,积极开展省级示范社监测工作,27个经营主体纳入监测范围。(二)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全面助力乡村振兴。1.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领导全年开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调研6次、调度推进会2次,研究安排部署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等工作任务。大力实施《陇县接续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党建引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书记项目”75个。出台《十条措施》,组织104个村党组织书记赴杨凌、眉县、陈仓等地考察学习,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提高村干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能力水平。2.强化财务监管。落实《陇县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陇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陇县村级财务管理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实行“镇监管+第三方委托服务”相结合方式,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水平。扎实开展村“两委”和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任中审计,审计21个村,审计资金2.42亿元。在审计过程中,我县无重大违法违纪现象和举报问题。3.强化聘用试点。着力解决村集体资源资产分散、村干部致富能力不足、村集体经济收入偏低等问题,选择城关镇新兴村、天成镇张家山村、八渡镇杨家庄村作为职业经理人聘用试点村。选聘的职业经理人能结合各村的发展现状和实际,聚焦村集体经济收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文旅产业发展和村级集体资产运营管理等方面勤调查、明思路、列举措,创模式,3个试点村的集体经济发展有了质的飞跃,新兴村、张家山村迈入“示范村”序列,杨家庄村收益突破80万元。4.强化发展模式。印发《村集体经济发展十大典型案例》,推广我县较为成熟的长夜带动型、资源开发型、资产盘活型、乡村旅游型和股份合作型模式,探索了物业服务型等发展模式,为全县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奠定基础。(三)强化农村土地改革,保障群众切身利益。1.强化宅基地管理。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和农民住宅建设管理的通知》,建立了县主导、镇主责、村主体的工作责任体系和户申请、村审查、镇审批、县备案的工作流程以及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等部门共同推进的分工协作机制。及时组织开展县域内农村宅基地现状和年度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需求统计调查工作,摸排全县需求715户。2.稳慎推进“两闲”盘活。高标准编制《陇县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发展规划》,印发了《陇县2023年“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工作要点》,天成镇马曲村旅游民宿项目、固关镇上岔村露营地项目建成投用,实现集体经济增收2万元和6.5万元。天成镇铁塬村文化旅游民宿项目、河北镇东坡村移民搬迁项目加快推进,预计2024年5月底完工。按照市委杨书记来陇调研时指出,要深化“两闲”试点改革工作,以“以大换小”思路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置换改革试点,及时起草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置换改革《实施办法》,目前置换工作正在抓紧推进。全县累计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700亩、闲置住宅2.8万平方米。3.做好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工作。坚持“承包期内不得调整承包地”底线,在承包期内,无违规调整土地承包关系,侵害农户利益的行为发生。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认真落实县镇村分级审查审核、备案和台账管理制度,全县统一使用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切实做好土地流转资格审查、合同备案、台账登记等各项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共流转土地32.4万亩,其中种植粮食面积12.2万亩,占流转面积的37.6%。(四)清理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提升乡村治理效能。1.高点定位抓谋划。建立“县统筹推进、镇主导实施、村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印发了《陇县清理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合同强化农村“三资”管理行动方案》,组建工作专班,建立了县级领导包联制度,21名县级领导按照包联镇安排,靠前指挥,精准研判、依法推进。2.多措并举抓推动。加强宣传培训,召开业务培训会9次、推进会7次,深入各镇督导26次;张贴县委县政府印发的《公告》300余份,悬挂宣传横幅30条,做到宣传发动不留死角,保证镇村干部人人懂政策、熟业务,村民了解政策、理解政策、转变思想、配合工作。集中力量核查集体资源、资产和资金,逐项登记在册,建立台账,确保摸底工作彻底、全面、不遗漏。3.强化监督抓落实。聚焦关键节点,管好用好“小微权力”,落实村干部承诺制。落实“三资”登记制度,及时记录农村集体“三资”增减变动情况;明确资源资产发包、租赁等农村产权交易制度,严格履行民主程序,规范收益分配,确保乡村治理取得明显实效。截止12月28日,全县清收农村集体经济合同5092份,合同金额12.2亿元,口头合同653份,占比12.8%,整改合同2843份,占比62.9%,追缴合同欠款508.3万元。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通过一年来的努力工作,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农村宅基地管理,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全县经营主体规范化建设,持续“两闲”盘活利用等重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年来,农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1.存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2.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多元化不够;3.土地流转台账建立不规范等问题。(二)改进措施:以上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强化措施,逐项改进。1.通过积极举办培训班,提高工作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认真学习各项业务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水平,创新思路,开阔眼界。3.在工作中党员带头,增进紧迫感,危机感,努力进取,认真工作。四、2024年工作计划。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重点,通过政策扶持、培训指导和创新思路等途径,全面实现村集体经济管理规范、收益稳定、群众认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巩固提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进一步规范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做到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账务分开,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信息核对工作,落实《十条措施》,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方式,抓好25个壮大集体经济项目实施,力争到2024年底,全县集体经济收益水平显著提高。提升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化建设。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机制,指导合作社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和完善章程,建立健全以章程为主的管理制度、以成员大会为主的组织构架、以交易量为主的盈余分配机制。围绕财务会计管理、政策、运营、技术等方面加大主体带头人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内部管理水平。(四)抓好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回头看工作,持续加大口头合同清收力度,确保合同“应收尽收、应清尽清”;全力完成“镇级追缴百万、县级追缴千万”的合同追缴欠款任务,加大问题线索移交督导和问题合同整改力度,确保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专项行动高质量完成。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