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陇县城市管理执法大队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开展城市管理执法,为经济发展服务。依法对城区规划、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进行监察管理。 | |
住所 | 陇县东大街56号 | |
法定代表人 | 张小军 | |
开办资金 | 66.5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陇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07.3万元 | 98.0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以来,在住建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大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管理思路,紧紧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幸福区目标,以城市管理补短板、强基础、促提升为抓手,以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和国卫复审工作为抓手,强力推进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深入推进“三个年”扎实开展“执法纪律作风大整顿”活动,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和国卫复审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党建带队推动城管作风建设取得了新成效,开创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新局面。现将大队全年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结合创文和国卫复审工作扎实开展市容环境“四项治理”工作。落实市、县“三个年”活动部署安排,以提升城市市容环境治理水平为目标,结合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和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要求,扎实开展市容秩序整治活动。联合县交警大队等职能部门开展市容秩序综合整治。共出动50余名执法队员,逐街逐巷对街面乱摆乱卖、乱堆乱放、乱搭乱挂、乱贴乱画等十大乱象进行集中治理,对非机动车乱停行为及时劝导,规范非机动车2500余辆,暂扣100余辆。积极引导流动商贩进入临时摊群点经营,规范摊群点和夜市经营摊群点10处,提标改造浙江商贸城、关山夜市摊群点,统一着装,铺装地面,配备垃圾桶,管理制度上墙公示,安置临时摊位238户。组建6辆执法车大力宣传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和“门前五包”责任要求,对全城3000余户商铺和单位重新签订“门前五包”责任书,大力开展门头牌匾和户外广告治理,审批规范设置门头牌匾300面,拆除32面,清理破损对联及小广告10000余条,拆除乱撘乱建15处,联合整治汽修门店、废品收购、沿街抛洒等5次,加大餐饮油烟检查力度,对城区265家餐饮店、138户夜市检查3次,整改清洗不彻底28家,提升文明县城软实力。(二)深人推进“三个年”扎实开展“执法纪律作风大整顿”活动。抓好纪律作风教育整顿工作。进一步深化“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成果,深入推进“三个年”活动。按照市上安排,从6月1日开始,我们在大队开展了作风纪律整顿教育活动,通过动员学习、查摆问题、整改提高、检查验收等阶段,重点解决了部分执法人员执法观念不适应、执法态度不端正、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工作职责不履行、执法作风不扎实、执法方式不文明,执法程序不规范、利益驱动执法、基层领导班子合力不强等问题,职工思想得到了触动,干部队伍得到了锻炼,效能建设得到了加强,队伍形象得到了提升,整个活动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达到了预期目的。(三)开展城区燃气安全隐患检查整治工作。陇县城市管理局组织城管执法人员对城区夜市燃气安全及摊贩食品安全进行了全面检查,严防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6月22日以来,由县安委会牵头,县住建局、县应急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消防救援大队、县城管执法大队共同参与,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对商业街区、餐饮店铺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风险隐患,特别是燃气安全,夯实隐患排查整改责任,形成合力加大对烧烤店、夜市摊点液化气安全排查整治,共拉网式排查烧烤门店45家、夜市摊点135个,发现燃气安全隐患问题45个,针对发现问题建立隐患台账、当场提出整改意见与措施,45个问题得到及时整改。(四)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加强城区餐饮油烟治理。加强餐饮业油烟污染治理,强化网格化巡查管控机制,对辖区内餐饮门店、夜市摊点油烟净化设备开展拉网式检查,查看油烟净化设施的安装、运行、日常清洗维护情况。目前,我县共安装餐饮油烟净化设施268台,基本达到了“应装尽装”。督促餐饮业主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对未安装的餐饮门店联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处置,进行停业整顿,于今年12月底实现城区餐饮服务企业(包括单位机关食堂)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全覆盖。(五)乡村振兴帮扶有力推进。按照定点帮扶工作统一部署,我们成立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大队长任组长,副大队长任副组长并主管定点帮扶镇刘家咀村工作,坚持定期研究帮扶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项目资金支持工作。定期到村开展帮扶作,督促指导驻村工作队和帮扶村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帮助发现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大队9月份出资1万元,10月份参与平安建设“九率一度”宣传,制作10米长宣传条幅两条,11月份资助村上定制30套环卫马夹,13名帮扶干部定期进村入户走访,了解户里生产生活情况,帮助解决群众存在问题,认真履行帮扶职责。(六)严格规范文明执法,加强规划执法工作。大队按照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工作要求,依照行政执法信息公示相关规定,对涉及的行政处罚类相关案件在县政府政务服务网进行了公示;通过文字、拍照等方式,对立案、调查、取证、审查、决定、送达、执行等行政执法活动进行记录并归档,实现行政执法行为的全过程留痕管理;为保证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落到实处,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对重大复杂疑难法律事务组织法律顾问协助进行研究,提出意见建议,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法制审核工作中的作用。每年及时向市、县相关部门上报行政执法案卷资料及案卷自查报告。(七)扎实抓好安全生产和平安建设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平安建设“一岗双责”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实行层级负责制度,将安全生产和平安建设作为所有工作的首要前提,时时抓、常常抓,长抓不懈,全年内共组织开展监管领域公共设施、餐饮摊点燃气、建设工程、城市道路、窨井盖等安全生产定期检查、专项检查和关键期检查12余期次,发现整改安全隐患36余处,积极办理回复“12345”市长热线及群众反映问题120件次。全年内大队监管领域和大队内部未出现安全生产事件和严重信访维稳事件。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2023年,以法制、精细、服务为主题的和谐城管工作体系初步形成、陇县的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城市面貌明显改观,县城文明水平明显提升,经济发展环境、营商环境提升明显增强,群众生活质量、满意度明显增强,社会评价明显提高。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我县城市精细化管理处于起步阶段,管理标准不高,尤其是一些细节问题抓的不实。2.管理的长效机制不够健全,市容环卫整治成果保持难。3.精细化管理的氛围不浓,部分群众对城市管理工作不支持甚至唱反调,管理难度加大。4.市民的城市意识、卫生意识、文明习惯较差,加强卫生习惯养成教育工作任重道远。(二)改进措施1.治理市容环境。对标《省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加大犬类管理力度,重点整治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等违规行为,改善城市形象;聚焦城市主次干道、出入口、商业大街等重点区域,突出建筑立面、沿街绿化、招牌广告、夜景绿化、城市家具等重点内容,开展“城市管理示范道路”、“城市管理示范社区”,以点带面,提升城市品质。2.规范城管执法队伍建设,开展依法行政“专项行动”。深化全市城管执法队伍“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三年专项行动,践行“421”工作法,打造“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廉洁务实”的城市管理执法队伍。3.积极争取支持关注,在加强执法保障上取得突破。积极争取市县各级对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探索推行“城管+公安+住建”模式执法协作机制,落实执法车辆、执法安全防护装备、执法记录仪等执法装备。4.加强宣传动员,形成齐抓共管的城市管理氛围。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领导大下访、法律宣传日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城管法律法规,实现城管队伍与市民群众的互动,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充分调动市民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意识,真正实现文明执法、和谐管理。四、2024年工作计划2024年,大队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县委十九次党代会精神,以建设美丽陇州为统揽,以县城精细化管理为主线,以打造最佳人居环境为目标,以智慧城市建设为依托,按照“标准化建设、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执法”的要求,抓好四项建设(精细化管理示范街、星级摊群点创建、城管进社区和创文工作),树立三种理念(乐于奉献、爱岗敬业、文明执法),为生态县城建设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下一步,大队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县委十九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工作理念,以建设美丽陇州为统揽,以县城精细化管理为主线,以打造最佳人居环境为目标,以智慧城市建设为依托,按照“标准化建设、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执法”的要求,持续加大对街区非机动车辆乱停乱放、出店经营、乱贴乱画等不文明行为进行集中整治,严查门头牌匾审批和违规装修。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巩固创文成果,为生态县城建设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