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陇县农业宣传信息培训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农民普及农业政策、法规,提供信息和培训服务。农民科技教育、中等专业教育、农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培训、推广农村实用技术;农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的宣传普及;农业信息采集、整理、发布;组织实施重大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等。 | |
住所 | 陇县城关镇陇马路21号 | |
法定代表人 | 马海军 | |
开办资金 | 4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陇县农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8.02万元 | 48.0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2023年,我单位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认真贯彻执行单位安全管理制度、考勤制度、学习制度、会议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值班制度、门卫制度、奖惩制度以及卫生监督执法等各项规章制度,顺利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高举农民教育培训大旗,牢固树立面向“三农”、服务“三农”的工作宗旨,按照“构建体系筑基赋能、突破领域扩展层次、提质增效助力振兴”的工作思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团结奋进,以清晰的目标、明确的思路、有力的举措提升了高素质农民培育质量、拓展了培训层次、宣介了培育成效、为助力乡村振兴做出应有贡献较好的完成了工作任务。(一)高素质农民培育有序进行。2023年聚焦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以培育“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稳定粮食种植规模、培优奶山羊特色产业和巩固新型经营主体能力提升为重点,以满足农民需求为核心,以提升质量培育效能为主线,坚持面向产业、融入产业、服务产业,强化管理、精准培育、拓展内容,创新方式,提升层次,发展壮大了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先后与县畜产局、农业农村局联合调研、办班,精准培育对象,招收符合条件的参训学员250人。在培育工作中严把11关,即(严把培育需求调研关、严把报名入口关、严把教师选聘关、严把“行政主管部门第一课”关、严把考勤管理关、严把教材选用关、严格实训基地关、严把跟踪服务关、严把培育考核关、严把资金使用关、严把档案管理关),遵循成人学习特点和农业生产规律,大力推行“线上线下融合”培训形式,强化模块化培训,围绕乡村振兴,突出综合素养、专业能力和能力拓展等内容模块,提高了培训的灵活性、实用性、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至目前,综合素养课完成规定学时的103.6%,专业能力课完成规定学时的100.72%,能力拓展课完成规定学时的173.91%,线上学习课完成规定学时的115.15%,实习实训课正在开展之中,学员出勤率达97.8%,参与线上学习率达100%,学员满意度达100%,宝鸡市农业农村局通报显示,我县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总体走在全市前列。全年培育认定初级职业农民180名,推荐认定中级职业农民4名。认定县级职业农民实训基地1个,市级职业农民实训基地1个,省级实训基1个。(二)以创新驱动为抓手,全速推进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围绕乡村振兴战略、3+X工程建设,以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我县“百亿生态乳都”“全域旅游”两大产业和核桃、烤烟、中蜂、食用菌、花椒、辣椒等特色产业为重点,坚持面向产业、融入产业、服务产业,就地培养和吸引提升并重,通过转变培训理念、改进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效果等多种手段,开展了分层次、多渠道、全覆盖、重实效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年印发各类培训资料1.2万份,举办线上培训班87个,培训农民6495人次。推广辣椒直插技术、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种植技术、玉米单产提升技术、小麦宽幅沟播技术、西甜瓜移栽技术、土豆机械采收等新技术6项;依托冬春大培训活动、“四送”活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科技培训项目等,建立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52个,培训农民8891人次。(三)开展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培训。在农业系统开展技术人员能力提升培训55人;年内共组织农业系统技术干部参加省、市、县各类继续教育培训4场次。通过系统、持续培训,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为促进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农业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年来,通过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实践操作技能,促进了主导产业转化升级。从事农业生产群众的科技普及率达到了90%,农业生产的科技投入份额明显提升。科技在农业生产收入中贡献份额.比上年提高了7%,全县直接间接增加经济收入达到了1000万元以上。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高素质农民数量严重不足,学科技素质普遍偏低;2、部门配合不够紧密,不能实现资源信息共享;3、产业效益低,培育对象的流动性大。(二)改进措施:1、以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为抓手,创新工作方式,强化工作措施,切实做好以职业农民培育为重点的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使全县农民科技素质逐步提升;2、切实抓好项目争取和实施工作。要在抓好脱贫人口素质提升基础上,全面抓好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实施,不断提升科技培训的质量和水平;3、积极筹备启动农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更新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技术层次。四、2024年工作计划。2024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全县总体发展思路,认真贯彻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按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导则要求,按照单位宗旨和业务范围,对照年度目标任务,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扩大农民培训规模,助力乡村战略实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乡村振兴是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县农业宣传信息培训中作为全县农民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主动争位,围绕我县“百亿生态乳都”“全域旅游”两大产业和核桃、烤烟、中蜂、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解决农业生产问题,促进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全年计划培训农民2万人次。(二)拓展工作职能,开辟为民服务。在履行好在单位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工作职能,开辟为民服务新路径。1是强化农业信息宣传职能。“谋准、谋实、谋深、谋具体”高点定位农业宣传工作,组建专班,采取多种方式,彰现信息宣传工作的重要作用,争取我县信息宣传工作突出重围,再创辉煌。2是全面做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益农信息社建设工作。拓展“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培训体验服务”四类服务,提升信息进村入户水平和信息化覆盖率,在全县建立1个标准化信息服务站,10个益农信息示范站,全县104个益农信息社,有效解决农业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探索构建需求导向、政策扶持、村企共建、市场运作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三)抓好两个提升,奠定坚实工作基础。提升专职办学人员的业务技能、综合素质;提升教学设施设备的现代化水平;学习是知行合一、见贤思齐的修行,学习是仰观天地、洞察历史的领悟,学习是最核心的竞争力。结合学党史主题教育学动及业务工作,利用好学习强国APP平台,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等多种方式,要求干部职工加强学习,(四)实现三个突破,工作出新出彩。一是在培训方式方法上有突破。面对广大农民群体需求的不断变化,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培训服务,探索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方法是满足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的需求重要手段。在教学手法上要有突破,采取边分享边点评方式,提高学员主动性;二是在培训后为学员做好服务上有突破。将学员扶上马送一程,帮助他们做好产业,解决融资难、农产品销售难等问题;三是在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上有突破。加快形成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