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杨凌示范区> 杨凌电视台

杨凌电视台

发布时间: 2024-03-19 18:10
单位名称 杨凌电视台
宗旨和业务范围 播映电视节目,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电视节目制作、播出、转播;电视产业经营,电视设备与技术引进,电视节目销售、电视广告经营。
住所 杨凌示范区新桥北路6号政务大厦8层
法定代表人 侯振锋
开办资金 1571.3万元
经济来源 自收自支
举办单位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63.31万元 636.05万元
网上名称 杨凌电视台 从业人数  6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今年以来,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杨凌电视台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工作成效及亮点(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新闻宣传再上新台阶。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聚焦示范区“国家队”定位,围绕“中央一号文件”“中国—中亚峰会”“上合减贫论坛”“三区三高地一基地”“决战三个年”“第30届农高会”等中心工作,集中力量抓“大选题”“大策划”“大平台”,持续实施央媒传播工程、头条工程,策划实施“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乡村振兴看三秦”“走出杨凌看示范”“秦创原里看农业”“走进项目看发展”“我为杨凌代言”等多场全媒体宣传活动,“报台网微端屏”全平台累计开设专题55个,累计发稿14000余篇(条),全网累计阅读量超2.3亿人次,在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陕西日报》、陕西广播电视台等中省主流媒体发稿630余篇条,100余篇国际农业合作新闻以英文和俄文形式被30余个国外媒体转载宣传。“中国—中亚”峰会期间,人民日报头版、专版同时刊发杨凌专题报道《给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开局之年看杨凌》《耕好现代农业试验田》,掀起杨凌对外宣传新高潮。“上合减贫论坛”期间,策划“杨凌上合之城”“奏响上合之夜”“上合减贫之声”等10大选题,与中省媒体联动89次,深度讲好杨凌故事,传播杨凌好声音,得到了党工委领导的充分肯定。(二)持续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媒体融合实现新跨越。完成新一轮机构改革,形成由综合管理、新闻传播、农科传媒3大板块构成的内部管理运行构架和编委办统筹宣传、经管办统筹经营的融合运行机制。修订完善采编、经营、管理等制度29项,实施了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和工作人员竞争上岗,开展了固定用工选聘工作,探索“柔性用才”“创新工作室”等运营方式,各类资源要素进一步整合。(三)实施产业夯基,项目带动,产业经营迈出新步伐。积极实施创新驱动、项目带动和品牌强农战略,成功举办农科传媒赋能乡村产业对接大会,与国内外30家企事业单位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初步形成传媒、农服、影视、农文旅、数字五大产业体系。圆满承办全国油菜科技大会、上合减贫论坛、2023陕西好人榜发布等30多场大型活动,策划实施“三秦名优”土特产、“2023年最具三农情怀企业家”、“我为杨凌代言”等征集活动。(四)强化党建引领、凝心聚力,传媒事业展现新气象。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三个年”活动,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加强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开展各类集中学习20次,研讨交流9次,查摆问题16条,形成调研报告5个,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党工委的决策部署。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广泛开展党员“双报到”、服务“三农”主题党日活动。严格落实党风廉政主体责任,开展新任中层干部集体廉政谈话60余人次,开展纠“四风”树新风、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党史知识我来讲”、融媒专题线上培训、团建拓展等活动10场次。持续巩固全国文明单位创建成果,充分发挥工会群团组织作用,加强党媒文化建设,凝聚了发展合力。二、社会效益中心充分发挥媒体优势,积极履行服务责任。一是聚焦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推进农业科技“媒体推广”和“互联网+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提档升级。“三农”主题宣传声势强劲,策划实施乡村振兴万里行、丰收中国看三夏、乡村振兴看产业•百县千镇行等涉农宣传活动17个,推出一批重大选题报道,营造了浓厚氛围。二是开展线上线下职业农民培训123期(次)覆盖160.5万人次;建成乡村振兴科技(产业)示范基地24个,累计服务群众1000万人次,农科传媒赋能乡村振兴的“杨凌实践”全面展开。三是主动传承繁荣优秀传统文化,深化节日主题、突出文化内涵、营造舆论氛围。围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广泛开展“网络中国节”等活动,切实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浸润人们的精神世界。三、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媒体融合深度不够,全媒体平台影响力不够强,宣传杨凌的效果不够理想,新闻舆论引导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在体制机制、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三是造血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下一步打算(一)继续深化改革,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按照媒体融合改革要求,持续深化实施内部机构改革,进一步优化干部结构、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推进管理体制、内容生产、平台建设、产业发展、队伍建设深化改革,重塑内容生产流程,拓展传播渠道,建强平台矩阵,强化技术引领,推进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搭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全力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旗舰。(二)推进央媒工程,壮大主流舆论。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抓好“大选题”“大策划”,紧扣“国家队”定位和“三个看杨凌”,围绕“三区三高地”、乡村振兴、秦创原、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农业国际交流合作等重点工作,策划实施“乡村振兴万里行”“走出杨凌看示范”“秦创原里看农业”等全媒体宣传活动,继续推进实施央媒传播工程、精品工程、头条工程,加强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主流媒体合作,讲好杨凌故事,传播好杨凌声音,提升杨凌影响力。(三)发挥传媒优势,讲好中国故事。继续运营好上合农业文化传播基地项目,抓好上合农业技术远程教育培训,联合上合国家媒体策划“上合媒体杨凌行”全媒体宣传活动,全面展示上合基地“培训、交流、示范”成果。组织承办好杨凌种业国际创新论坛、中国好苹果大赛等重大活动,展示杨凌好形象,助力农业国际交流合作,讲好中国故事。(四)培育文化产业,积蓄发展动能。实施“产业升级战略”,推动传媒、农服、农文旅、影视、数字“五大产业”加快实施,持续推进媒体宣传、报纸发行、品牌策划、活动赛事等传媒产业做大做强,整合力量推进农文旅和农服产业扩面升级,策划推出系列杨凌元素文创产品,夯实产业基础。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跟进实施陕西数字乡村传播服务平台项目,加快推进陕西(杨凌)国际传播文化产业园项目,集聚发展后劲。(五)推进从严治党,凝聚发展合力。坚持党管媒体、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不动摇,进一步加强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肃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常态化开展纠“四风”树新风、新闻职业道德和纪律作风建设等实践活动,打造新型传媒队伍,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有效期:2023年11月3日至2026年11月2日;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有效期:2021年11月24日至2024年11月24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