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安市> 西安国际港务区管理委员会

西安国际港务区管理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4-03-19 16:56
单位名称 西安国际港务区管理委员会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发展提供服务。区内规划、建设、管理的政策、法规和规章的拟定及组织实施·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务工作的协调和管理·为入区企业办理规划、国土、环保等相关审批
住所 西安市西安国际港务区港务大道6号
法定代表人 孙艺民
开办资金 11525.9万元
经济来源 自收自支
举办单位 西安市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577545.54万元 3362110.77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7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固投同比增长24.5%,开发区排名第1;实际引进内资588.9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437.51万美元,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30.87%、155.89%;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完成2234.85亿元,总量开发区第3;完成土地供应3018亩,出让住宅用地1420亩,全市排名第1;房地产网签销售面积273.7万平方米,全市占比15.4%,全市排名第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7亿元,其中税收30.8亿元,同比增长36%,开发区排名第3。(一)高水平双向开放平台加速形成,占地100亩全国第一个哈萨克斯坦铁路物流投资项目—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中国五矿(520亩)、中远海运(196亩)、中国林业(195亩)等项目建成投用;全国班列开行城市中第一个境外投资铁路物流项目—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中哈物流场站启动建设;山东港口(594亩)、陕投(74亩)等项目加快建设。新开行粤陕号、蒙陕号、延西欧等集结班列,“+西欧”线路达到23条;高标准对外开放通道稳定运行,2023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全年共开行5351列,增长15.3%。其中中欧方向开行4648列(去程2333列、回程2315列),中亚方向开行703列(去程639列、回程64列),十年来累计开行21405列,约占全国总量的1/4,西安成为全国首个中欧班列年度开行突破5000列、累计开行超过2万列的城市。(二)2023年园区实施市级重点项目50个,总投资197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91.9亿元,全年5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30.98亿元,达到年度计划的107.95%,开发区排名第1。(三)依托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加快“一带一路”临港产业园建设,京虹科技、同创达、德世美等16家企业运营良好,康佳洗碗机投产,康佳丝路科技城一期竣工,新引进台湾中科、德国克诺尔、银河控股等27家先进制造业项目。依托国家医学中心建设,联合交通大学、交大一附院,积极推动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替代,总占地200亩、总投资13.5亿元的超导重离子诊疗装置项目开工,茵络医疗、新华医疗、重庆医疗等11家医工科研转化项目入区。2023年引进世界500强7家、累计31家,引进中国500强5家、累计42家。(四)引进了独角兽菜鸟全球非空转运中心、微聚繁星跨境电商全球直播基地、世界500强法国达飞-CEVA全国多式联运集结中心、斯克赛德、深圳畅航等国际贸易企业21家;落地北京东方雨虹、五矿钢铁、华润医药、陕西外经贸进出口集团等国际国内500强及龙头企业13家,全年实现大宗商品贸易额2234.85亿元;新引进深圳利朗达跨境电商总部、中国制造网、西北最大直播机构仁汇网络等龙头电商和直播企业35家,实现进出口贸易额340亿元,同比增长超30%;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42.6亿元,同比增长21.4%。(五)山东能源、华润电力等500强企业区域总部先后落地,举办44场大型赛事和文艺演出,西北最大室内滑雪场热雪奇迹项目建成运营,田径、跳水、游泳项目国家训练基地成功授牌;长安乐“一带一路”文化艺术中心建成运营,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开幕式成功举办,张艺谋团队主创、沿线国家演出团队参与的“一带一路”十周年大型驻场演出《无界•长安》常态化演出;最高检“一带一路”检察研究基地等落户园区,全力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城市会客厅。二、取得的社会效益高效率推进征迁安置工作,加快推进10个安置社区项目,其中秦汉和苑、新合新苑、杏园新居、新陆新居一期已建成并完成分房,新筑新城二期、双寨尚苑已建成正在筹备分房,陶然铭居、秦汉雅苑、新筑悦澜颂、新陆新居二期“四证齐全”,打造了特色鲜明的和谐征迁陆港样板。高质量打造“名校+”陆港模式,西交大附属中学、西交大附属小学、西工大幼儿园、陕西省政府机关幼儿园等入驻园区,中小幼在校学生人数达到约3.9万,同比增长27.8%,园区教育资源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国际港务区实施‘名校+’工程,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教育工作排名稳居全市前列。高速度提升辖区医疗卫生水平,三甲医院交大一附院陆港医院开业区域装饰装修完成。高品质提升城乡环境和生活质量,创建市级美丽宜居村庄5个、“花园乡村”示范村2个,常态化落实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无新增返贫、致贫户。高标准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建立健全“五网合一、一员多能”的“全科网格”体系,形成“委领导+中层+干部”的三级包抓机制,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有力保障了“中国—中亚五国”峰会有关活动的顺利举办,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陕西省服务保障中国—中亚峰会先进集体”,收到外交部感谢信表扬肯定,被省政府外事办授予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外宾接待单位。全力打好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2023年园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44天,同比增加26天;PM2.5浓度均值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全年无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三、存在问题(一)园区GDP的贡献度还不够高;(二)产业发展还不大不强;(三)招商引资还未突破瓶颈;(四)外经贸发展与园区现有体量还不能相匹配,管理还亟需加强等。四、下一步打算一是以两区整合推动区域发展效能实现新突破。切实推动两区整合,优化组织机构,升级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确保两区融合实现“1+1>2”的效果。紧抓“北跨”发展机遇,加快浐灞河两岸、渭河南岸等片区建设,配合完成好国际竞赛及竞赛成果深化落地,着力以高品质城市建设提升区域发展效能。二是在构建现代国际物流体系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场站建设,实现“枢纽对枢纽”升级;积极应对红海事件,运营好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推动跨里海、跨两海多式联运班列提质增效;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稳定西安至越南班列开行;启动全国公路跨境运输集结中心建设,与铁路集结中心互补融合,加快形成笼车、篷车、公铁联运、海铁联运等多措并举的全方位现代物流运输体系;三是在建设国际贸易枢纽上实现新突破。实施贸易倍增计划,积极推动与哈锌、哈铜合作,加快建设“一带一路”电商中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中亚南亚西亚(西安)国际贸易中心,稳步扩大与中亚国家经贸投资合作;进一步做好长安号海外仓运营和新建,运营好西安综合保税区和公用型保税仓,为陕西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做好全方位服务保障,助力本土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四是在构建“双循环”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有序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推动园区、企业、学校、科研、基金多方协同,高标准布局建设“一带一路”临港产业园、互联网共享产业园、医工科技创新产业园、西安设计之都核心承载区、智能制造和上市企业培育产业园等,构建面向未来、参与全球竞争的产业体系。五是在深化国际人文交流上实现新突破。加大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人文双向交流合作,加强与国际国内顶级机构合作,打造国际一流水准运营团队,深度整合西安奥体中心、丝路国际体育训练基地、国际会议会展中心、长安乐、长安云、长安书院等开放平台资源,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高效运营,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化人文交流平台。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被诉6起,6起胜诉。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