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市城市管理执法局第一支队

榆林市城市管理执法局第一支队

发布时间: 2024-03-19 16:40
单位名称 榆林市城市管理执法局第一支队
宗旨和业务范围 行使管辖范围内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履行的城市违法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建筑施工噪声污染,建筑施工扬尘污染和运输,消纳建筑垃圾(渣土)等方面的行政执法职责。
住所 榆林市榆阳区上郡路太白路十三中西侧
法定代表人 朱兆隆
开办资金 3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拔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城市管理执法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16万元 241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城市管理执法局第一支队.公益 从业人数  31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市城市管理执法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一)城管执法工作。一是加强市容市貌监管。深入开展“行走驼城全员上街”专项行动,全面落实“网格管理”责任制,推行“马路办公”,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将辖区建成区29条道路划分为80个网格,实行“挂图作战”,清理占道经营33079起,清理野广告12924条、广告牌匾492起,喷涂卷闸门3672间40301.5m2,设置便民信息张贴栏40处,清理地钉螺栓、预埋件、铁链等障碍物1227处。在新建路沿线南门口、中赢文化广场等设置城市家具,安装休闲座椅20套,临街花箱插绢布花1.2万余株,进一步提升了街道品质和活力,全力推进国家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二是严厉打击违建行为。拆除违法建筑59起5173平方米、大型项目配套施工彩钢房49处76334㎡、楼顶彩钢房47处5730平方米。实时跟踪监管57处大型工地建设项目,坚决把好规划监察管理“前置关”,备案规划许可56件,规范附属设施修建28起。三是扎实开展环保执法。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时监管餐饮单位1168户,油烟净化设备安装率100%,实行“一户一档”管理,专人负责,定期督促清洗。成立渣土车整治专班,严格按照“六个百分百”标准监管大型工地扬尘和渣土运输管理,检查渣土车636车次,查扣21辆,教育劝诫4起,立案查处10起,罚款19.1万元。(二)民生实事办理。一是开展“城市管理进社区服务群众面对面”专项工作。建立“城管+社区”工作机制,志愿者先后16次走进辖区社区开展了主题志愿活动。对创文包抓五金小区实行常态化治理,累计组织开展清洁院落环境卫生等创建活动40余次,榆林日报对“城管进社区、服务群众面对面”志愿服务活动进行专题报道。二是推进便民规范点建设。春节期间,有针对性地设置临时性年货销售点10处,新建便民规范点6处、临时疏导点2处,在世纪广场设置摊贩集中经营区,对中赢早市进行改造升级,安置摊贩约450户,辖区67户食品经营户,均办理了健康证和食品摊贩登记卡。三是推进“停车难”整治行动。落实民生实事工程,支持建成银沙福苑等小区停车场4处,备案监管停车场74处,责令恢复改变用途停车场2处。施划机动车位1719个、自行车位1279个、箭头4164个、禁停黄线513.54米,在主要路段安装“U”型杆2200根,力争从根源上阻止车辆乱停放现象。规范违停车辆3313辆、拖移146辆,张贴告知单4983份、温馨提示单1186份。辖区29家二手车交易门店均已销号,完成整改。四是推进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开展营商环境宣传23期,组织“城市管理执法六进”活动9次。办理营商环境投诉举报6起,支持36户商家特色“外摆经营”,为516户商家门口施划经营黄线,支持线内经营。支持村民建设青储池13处、草料棚4处,“四坡五脊”改造12户。(三)安全生产工作。一是信访维稳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领导干部接访机制,受理来电来访996起。全国“两会”、中国-中亚峰会等重大活动期间,圆满地完成了稳控工作。联合信访局走进金阳小区,开展《信访工作条例》实施一周年集中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本5000多册,接受咨询58人次。二是举报投诉办理。办理数字城管平台案件25975件、12345便民服务热线转办2748件、其他案件267件,每件案件均能及时受理、精准办理、按期回复,案件办理能力、办理效率和办理质量提升效果明显。三是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四账一册”管理,坚持24小时值班在岗。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召开安全生产调度会31次,组织开展办公区域、执法车辆、液化气瓶、屋顶彩钢房专项等检查132次,举行消防应急演练等活动18次,全年安全生产实现了“零事故”。(四)党建工作。一是深入开展主题教育。落实政治理论学习“第一议题”制度,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开展政治理论集中学习31次,开展“城管微课堂”“三会一课”学习110余次。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活动,组织开展义务植树、义务献血和捡烟头、清雪行动、关爱未成年人、创文包抓小区常态化服务等志愿活动107次。认真落实主题教育检视整改工作,领导班子围绕5个方面进行检视剖析,制定专项整治方案,目前已整改问题3个。主要负责人深入一线调研,形成《关于东沙保障性住房“停车难停车乱”问题调研报告》。二是构建多元化宣传模式。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全方位构建廉政建设“大格局”。编写执法信息140期,录制专题视频15期,公众号、美篇APP等发布宣传信息135篇,被榆林传媒等官媒宣传报道104次。高质量完成了保密月宣传、防灾减灾宣传月、电信诈骗防范等各类宣传工作,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及其他精神文明建设活动65次。三是扎实开展“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根据“三个年”活动要求,制定实施方案,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作风能力问题自查自纠,整改问题19条。充分发挥督查作用,盯紧人抓住事,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共查处通报旷工、着装不规范等问题82人次。整改落实市委第六巡察组反馈意见,针对巡察反馈的问题和问题移交台账,制定整改方案,细化整改任务,夯实责任部门,8个巡察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完成。二、取得的成就(一)保障非遗年会活动。首届中国非遗保护年会期间,支队组织100余名执法人员设4处志愿者服务站,在古城老街开展非遗展示保障服务工作,被网络媒体正面快速传播报道,网击量超60万次。(二)建成首个综合性城市驿站。建成了首个集多项便民服务于一体的南大街城市驿站,为市民提供购物、理发、义诊等服务。相继开展了法律咨询、文艺演出、陕北特色展览等活动,多角度为群众提供生活便利,得到老百姓的肯定。(三)解决上郡路改造期间停车难问题。按照市政府要求,在市局强力支持下,针对上郡北路改造期间周边居民停车难问题,支队通过实地调研,积极寻求合理的停车资源,在上郡路沿线设置6处临时停车场共计车位1330个,免费向市民开放。(四)持续推进彩钢房建筑整治工作。动态监管大型项目配套施工用房,充分运用法律、行政、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发挥自拆典型带动作用,累计拆除大型项目配套施工彩钢房47处72836㎡。(五)依法强制拆除违法建筑。喜洋洋时代广场建设项目超期临时施工用房面积超1100m2,因该项目中途停工,临时施工用房向外租赁,涉及利益纠纷,通过立案调查、现场研判,在公安、交警、公证、办事处等部门配合下,依法予以全部拆除。榆林师范学校北门历史遗留违法建筑,面积43.7m2,该建筑阻碍兴中路项目改造,案件于2021年10月立案,相对人拒绝接受调查处理,逐级从区法院、市中院到省高院提出行政诉讼,执法人员通过摸排走访、搜集材料,严格依照法定程序,扎实推进每一步工作,最终依法予以拆除。三、存在的问题一是部分工作人员积极性不够,工作中存在顾虑,放不开手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二是流动摊贩管理长效机制尚未建立,马路市场、占道经营现象时常反弹,“脏乱差”依旧存在。三是彩钢板建筑隐患较多、成因复杂,缺乏部门联动协调机制,排查、取证、拆除等工作难度大,推进缓慢。四是老城区“停车难、停车乱”问题相对突出,特别是东沙保障房停车位不足,车辆乱停乱放问题严重。四、整改措施(一)强化理论武装。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交流研讨相结合,要积极探索理论学习新途径,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科学谋划工作思路、研究解决工作难题、推动工作上新台阶。(三)树牢宗旨意识。牢固树立“为人民管理城市做人民满意城管”的发展理念,将完成主体职责与增进群众福祉相结合,推进便民市场和便民疏导点建设,根据需要设置好临时年货和季节性蔬菜瓜果销售市场,拓宽摊贩疏导安置渠道,解决困难群众摆摊维持生计问题。落实榆林民生实事工程,全力解决中心城区彩钢房隐患和停车难停车乱问题。(三)保持工作劲头。围绕城市管理确定的目标任务,加强科学谋划,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谋划推进中心工作,不推责任、不怕担责,对安排的工作不折不扣,勇挑重担,淡泊名利,尽职尽责地把各项工作任务完成好,以勤奋敬业、永不懈怠的精神干好工作,不断推动城市管理事业再上台阶。五、2024年工作计划(一)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能力培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真办理好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过硬的素质能力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中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二)加强城市管理队伍法治化建设。以“法治城管”建设为目标,以队伍建设标准化、执法行为规范化、为民服务精准化为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以“城市管家”党建品牌为引领,以“城管进社区”为抓手,推行“领导接访制”服务理念,积极推行“开门办城管”活动,深入基层调研,听心声纳民意,力促“贴身式”管理服务走深走实。持续推进“末端执法”向“前端服务”的转变,实行“柔性化”文明执法。建设标准化听证室1间、询问室2间,为依法行政提供硬件支撑。(三)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巩固深化“社区吹哨部门报道”工作,落实和借鉴城管系统县级领导包抓街道的成功经验,强化大队、中队和社区的联动,将“行走驼城全员上街”行动当作一项品牌建设来抓,持续深化网格化管理责任,加强重点区域市容乱象清理整治力度,积极推进便民市场建设,解决困难群众摆摊维持生计问题。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