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宝塔区> 延安市宝塔区创新实验小学

延安市宝塔区创新实验小学

发布时间: 2024-03-19 15:59
单位名称 延安市宝塔区创新实验小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相关社会服务)。
住所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枣园路5号
法定代表人 刘丕斌
开办资金 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市宝塔区教育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6.21万元 592.52万元
网上名称 延安市宝塔区创新实验小学.公益 从业人数  16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双减”与“五项管理”工作成效显著为认真落实“双减”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我校立足于学校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扎实高效地落实“双减”工作。在作业方面,我校设置了“学科分层作业设计”、“项目式学习作业清单”和“‘阅读+劳动+运动’家庭作业模型”的三种作业形态,积极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在落实“五项管理”工作中,我校召开全体教师会,组织教师学习“五项管理”相关文件精神,明确“五项管理”工作的意义及学校工作计划与步骤。(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条不紊学校有专职心理教师与兼职心理教师共6名,本学期,学校逐渐完善了心理咨询室、心理沙盘室、情绪宣泄室等活动教室。独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活动课以每班每周一次的课时进入学校课程体系,当学生遇到心情问题或者心理问题时,心理活动教室的投入使用,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的高度重视与家长的积极配合为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三)体质健康监测工作保质保量为了全面贯彻《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素质第一”的思想,使学生和广大的学生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健康水平。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完成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和阳光体育活动,上好体育课,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进而全面增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我校于2023年11月20日—28日面对全体有学籍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监测。针对不同学龄孩子采取不同的标准进行体质监测。(四)“十个一”活动独有特色我校借助独特的地域条件,将“十个一”工作与学校“双减”课程改革融合创新。筹建了“润心书院”“乒乓球活动场”“班级图书馆”等,让办学品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我们以课程建设为本,走深走实“馆校结合课程”“向阳习字课程”“传统节日课程”“社团课程”等,让课程点亮多彩童年。另外,“运动会”“体育节”“学科实践周”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放下书本、走出教室,在生活的“大课堂”中拓展视野。将“十个一”活动理念深入孩子内心,外化于行。(五)音体劳美课程面面俱到我校不仅在日常上课中开展“寻找行走的课堂”班级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借助独特的地域环境,还开展了“少小学稼穑长大做栋梁”的创新幸福农场。同时,我校开设了陶艺、木工、编制、刺绣等46个特色社团,让学生每天聆听自然的声音、触摸劳动的精彩。日常课程与特色社团课程有机结合,使得学生们音体劳美面面俱到,真正地践行了“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二、取得的社会效益在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文化,构建特色校园的思路引领下,学校红色文化、传统礼仪等特色日益彰显,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办学效益不断提升,学校声誉迅速提高,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和广泛赞誉。今年,学校共培养市级教学能手4人,思政骨干2人,区级教学能手2人,校级教学能手15人。我校立项省级规划课题4个,申报市级规划课题1个,市级微型课题24个。同时与科技馆联手打造“馆校结合课程”,依托每周三、周四下午的“长短课”,把科学教学“搬”进科技馆。该课程自开发以来深受学生的喜爱,成为学校又一道靓丽的风景,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三、存在的问题(一)学校人员稳定问题。我校自建校来,管理团队、教师和延职附小一直交流使用。为确保创新、附小两个学校的稳定发展,望教育主管部门予以协调,确定两校交流教师的回流方式、交流时限等,以保障两校的长期稳定发展。(二)学校资金短缺问题。我校正逐步交于宝塔区教体局管辖,部分手续亟待完善。首要问题面临办学经费严重短缺问题,全校教职工近半年工资未发放,已经影响到了教职工的基本生活,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因素。(三)学校教室短缺问题。我校服务学区较大,招生压力过大,现有学位已无法满足辖区内适龄儿童就读意愿。四、整改措施(一)以学习为“领”,构建“成长共同体”文化以课程为“本”,不断拓宽课程设计视野;以活动为“体”,定制课程延伸活动,赋能全面成长,使活动成为每一个师生展示才能的舞台,让学校走向“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高品质发展样态。(二)以改革为抓手,为发展提供“动力”完善各项制度适应学校新发展,实行班级管理、教师荣誉申报制,让优秀成为大多数。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