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法治与社会杂志社

法治与社会杂志社

发布时间: 2024-03-19 15:58
单位名称 法治与社会杂志社
宗旨和业务范围 法治与社会杂志的编辑、出版和发行。
住所 西安新城大院6号楼5层
法定代表人 杨讲生
开办资金 204.6万元
经济来源 自收自支
举办单位 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73.23万元 493.4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严格按照《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执行,无变更事项和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法治与社会杂志社在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机关党组的领导下,深入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机关党组各项部署要求,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围绕省人大及其常委会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聚焦重点内容、加强制度宣传,充分发挥了全省人大系统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主渠道、主阵地、主平台作用,较好地完成了2023年的各项目标任务。一、凝心铸魂,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作为省人大常委会的主流舆论平台,法治与社会杂志社担负着学习贯彻、宣传报道主题教育的双重任务。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制定了法治与社会杂志社主题教育工作方案,灵活运用多种形式进行理论学习,赴兄弟媒体单位开展调研,通过边学边改、建章立制,把主题教育的学习成效转化为提升人大新闻舆论传播力、影响力的强大动能。二、筑牢思想政治防线,严守意识形态主阵地一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意识形态安全。严格执行《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暂行办法》《“三审三校”制度实施细则》等多个意识形态工作管理制度。坚持把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按照“一岗双责”要求,纳入领导班子、中层干部目标管理,确保压力传导到位,责任靠实到人。二是加强阵地建设及平台管理,确保导向正确。确保落实“三审三校”制,杜绝可能出现的任何影响意识形态安全的问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领力、影响力、公信力持续提升。三是加强舆情分析研判,维护网络安全。高度关注意识形态问题和风险点,严格信息发布审核,常态化地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坚决阻断有害信息网络传播,筑牢网上安全屏障。三、做好精品传播内容的“生产者”,生动讲述全过程人民民主故事,持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法治与社会杂志社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紧跟全媒体时代新闻宣传工作发展大势,把全面统筹、深度策划、融合传播作为采编工作原则,不断强化议题设置,推动优质内容的生产和传播,全方位宣传展示我省人大履职的生动实践,切实发挥了省人大法治与社会杂志社人大新闻宣传主力军、主阵地的作用。一是全程跟进报道了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陕西代表团的履职活动和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盛况。法治与社会杂志社在人代会报道方面精锐尽出,全景呈现,策划、采访、编辑、发布、评论全流程统筹。开设“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陕西过去五年成绩单”“数读省人大常委会过去五年成绩单”“各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访谈”“代表宣讲两会精神”等专题专栏,围绕大会议程,多角度跟进大会进程,人代会报道信息量大、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二是围绕省人大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常委会党组会议、机关党组会议等履职活动开展宣传报道。在做好常委会会议程序性报道的同时,开设专题、专版、专栏,做好执法检查、听取审议工作报告、专题询问、专题调研、立法全过程的报道解读,不断提升报道的专业性、精准性。三是深入做好主题教育、调查研究、“三个年”工作、家站建设、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黄河保护法等各类重大主题报道。开设“调查研究人大在行动”“家站点里的人大代表故事”“履职建功‘三个年’人大代表在行动”“聚力‘三个年’·人大在行动”等专题专栏。四是做好省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重点工作的宣传。围绕立法、监督、执法检查、视察、调研、高质量发展等重点工作,总结反映和提炼宣传省人大常委会在立良法促善治、提升监督实效、保障代表履职等方面的新实践、新探索、新举措,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不断提升。五是深入宣传各市县区人大的创新实践、亮点工作及人大代表的履职典范。《法治与社会》杂志充分发挥深度报道的特长,对市县区人大具有推广性、典型性、亮点性、创新性的举措进行深度推广。充分发挥了省人大和市县(区)人大之间及各市县(区)人大之间交流学习互鉴的平台作用。六是《法治与社会》杂志持续被中国知网、博看网、维普网等重点数据库收录,人大新闻的传播力、影响力持续提升。“陕西人大融媒体新闻发布”平台列入了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数字人大”二期规划,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四、狠抓经营管理,法治与社会杂志社工作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进一是砥砺作风,强化制度建设。法治与社会杂志社以“三个年”工作为抓手,修订出台了《考勤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同时完善了意识形态工作、网站管理办法、绩效管理、公章使用、办公用品、物资采购、公务用车、安全管理等涵盖党务、社务、意识形态、宣传报道、经营管理等规章制度,实现了法治与社会杂志社管理向制度化、规章化、科学化的转变。二是抓铁有痕,强化经营管理。印发了《2023年工作要点》,狠抓作风能力建设,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坚持上下班打卡,并进行抽查、公示、通报。按时完成了年审、社保、工会、考核等各项行政后勤工作及法人证书、《法治与社会》杂志的年度审核,法治与社会杂志社2023年度社会效益评价审核工作,员工考核薪级晋升等工作。三是加强专业培训,提升采编队伍素质。以“传媒讲堂”为抓手,邀请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及业界专家学者授课;赴省教育厅融媒体中心、陕西教育法治与社会杂志社、当代陕西杂志社等新闻单位学习调研;组织参加西北大学新闻采编资格培训、中国记协“记者之家”大学堂在线培训、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学习、陕西省编校大赛、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写作知识竞赛等,进一步提升了干部职工的综合素养。四是持续全员用力狠抓2024年报刊征订发行工作。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做好2024年<法治与社会>杂志<民声报>征订发行工作的通知》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关于2023年度全省人大报刊新闻宣传工作情况的通报》印发各市县区人大。全体职工划分若干发行小组,负责相关市县的报刊发行征订,确保2024年发行任务顺利完成。五是扎实开展平安建设和安全隐患大排查工作。严格遵守相关安全生产制度,把安全生产、安全管理和安全措施落实到具体人、具体事。多次开展了安全隐患专项排查工作,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落实,全年无安全事故发生。五、推行“党建+”工作新模式赋能党建工作新发展一是持续强化党的政治建设,筑牢信仰之基。坚持把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采取多种学习方式,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任务要求,不断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向深入;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全年共召开支委会12次,全体党员干部学习会议22次,专题研讨4次,党课学习4次。二是聚焦组织强基,筑牢支部战斗堡垒。制定《党支部2023年度学习计划》《党支部2023年度党的建设工作要点》等,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费缴纳等制度,政治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修订出台《党支部工作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党支部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制定了《党支部2023年度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岗位责任清单、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职责明确,履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法治与社会杂志社各项工作科学民主、公平公正开展。四是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把党的建设融入业务工作全过程,发挥党支部在服务大局、担当主业、推动落实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紧紧围绕省人大常委会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开设专题、专栏、专版,推出了一批凸显社会责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报道,全面展示了全省人大系统助力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担当作为。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改进的措施法治与社会杂志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全媒体发布矩阵实现了初步融合,但与全媒体传播仍有较大差距,影响力、传播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受信息化浪潮及新媒体的冲击和政策制约,广告及经营业务受限,综合实力还不够强;缺乏与媒体融合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等问题。改进措施:一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省人大常委会中心工作,做好人大新闻宣传报道和信息服务,发挥全省人大系统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主渠道、主阵地、主平台作用;二要以“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为目标,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业态创新,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全媒体发布矩阵建设,积极推进媒体融合和改革转型;三要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讲政治、作风硬、业务精湛、具备媒体融合思维的专业技术采编队伍;四要强化纪律作风建设,加强内部管理,提升经济实力,强化经营管理质效,推动高质量发展;五要提升党建工作引领力,将党建工作融入人大新闻舆论工作全过程,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期刊出版许可证陕期出证字第166号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