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药王山文物管理所(药王山博物馆、孙思邈纪念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保护、研究、传承、弘扬药王山及孙思邈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文物保护、管理和研究;孙思邈文物和藏品收藏、保管征集、修复、布展;孙思邈文化研究 | |
住所 | 铜川市耀州区永安路五台村 | |
法定代表人 | 杜天荣 | |
开办资金 | 16.71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全额预算管理) | |
举办单位 | 药王山管理处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6.75万元 | 15.9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高质量完成了2023年工作任务。现将具体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主要业务开展情况(一)抓安全,筑牢底线。结合文管所工作实际,认真落实好管理处“三个安全”工作要求。一是抓好消防安全。严格落实消防安全工作制度,按照“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和培训,配合管理处开展了3次消防培训和演练。系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涉及消防整改资金30余万元。二是抓好特种设备安全。完成电梯年检和日常维护,组织了电梯逃生培训和演练,规范特种设备资料档案整理。定期开展弱电安全维保,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游客安全。三是抓好安保反恐安全。完善了重大活动安保反恐应急方案,组织开展了应急演练,强化了安全保护能力。(二)抓业务,规范管理。一是进一步规范完善内部培训机制。先后参加文物统计工作培训、文保单位“四有”档案制作培训及各类专题培训;组织开展了馆内设施设备操作、群众文保员业务、讲解员讲解和礼仪等系列培训活动。系统学习了相关法律法规。二是扎实做好文物古建的日常巡查、管理及维护。切实履行工作责任,认真做好库房出入库登记、交接班日志、景区文物巡查日志,加强重大节庆期间馆藏文物、展品的安全巡查;集中开展了4次田野文物巡查,对文物保护区界桩进行了检查和维护,对博物馆所有门锁进行了更新更换。三是抓好文物“四有”档案建设。开展了文物现状调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照文物账,对景点文物、库房文物进行了核对清点,补充并完善了文物相关信息;更新了药用植物标本展标识。建立南庵元代壁画监测管理制度,定期开展现状监测及影像资料留存;加强对西玄门土地庙等渗漏区域的重点巡查监测。四是注重抓好创建提升。经过积极申报,药王山博物馆(孙思邈纪念馆)成功被中国侨联确认为第11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也是我省2023年唯一申报成功的交流基地;完成了《2022年文化文物统计年报》《全国博物馆年报系统》的填报以及“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资料、药王山中医药文化建设资料的整理上报,完成了3件作品的版权线上登记。(三)抓社教,弘扬文化。认真落实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发挥阵地建设作用,积极做好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一是持续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今年,博物馆联合本地中小学开展“探寻中医药养生文化”研学活动;对接铜职院孙思邈学院开展“弘扬《大医精诚》寻根中医药文化”主题讲座活动;举办了2023年“中医药文化服务月”系列活动;配合文旅公司做好西安市中小学研学活动,研学游人数达4.4万余人次。完成照金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教学课程15期次。配合山西中医药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中医药等大学学子在我馆开展专项课题调研。二是抓好对外宣传。配合央视摄制组取景拍摄的《大国医千金方》《跟着书本去旅行》在中央10套成功播出;配合市电视台完成了“铜川文旅干部组团出战”宣传视频及《馆长说宝》栏目拍摄;受邀参加铜川广播电视台孙思邈养生文化宣传节目、向陕西日报提供文物相关资料。报送《铜小邈讲解视频》参加了“首届陕西文物数字文创大赛”,报送孙思邈纪念馆主题宣传片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电影(微视频)征集。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活动。三是发挥对台交流基地作用,深入台企铜川旺旺食品有限公司宣讲药王文化,邀请西安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铜川台企代表等来馆学习交流,在对台接待讲解词中增加“台湾光复致敬团”有关内容,不断丰富交流活动的内涵及形式。(四)抓活动,提升影响。一是积极做好“二月二”庙会、“五一”“文化节”“十艺节”旅游接待活动;圆满完成了“全国资源枯竭型地区转型发展现场会”观摩点位、全省“质量强市”铜川考核点位以及国家领导人来馆接待等重大活动期间的工作任务服务。二是落实好文化惠民工作。开展了中药标本展、非遗文化展、药王山珍贵碑石拓片展等一系列惠民文化活动。全年承担政务接待222次,累计接待游客16万余人次。三是注重开发特色社教资源。制作了《神奇的中医之针灸》《铜小邈与十三法》微课堂,排练了原创节目《大医精诚》《舞韵瑜伽》《轻松一刻》《扇子舞》,常设“春风里·阅读角”及“青少年绘画角”。(五)抓提升,优化环境。完成了纪念馆改造维修项目及环境提升等工作。一是按照管理处工作要求,在文化节前谋划实施了纪念馆楼体亮化、地源井维修维护、广场沉陷区治理、旅游厕所维修等基础设施维修改造项目,争取财政资金100余万元。二是对馆区绿化进行了全面升级,对黄土裸露区域进行绿化补植,对周边绿化树木进行了整治修剪,新铺绿地草皮达7600余平方。二、取得的主要经济社会效益1.2023年累计宣传教育接待参观游客16万余人次,研学游人数达4.4万余人次。2.药王山博物馆顺利通过国家二级博物馆复审,被中国侨联确认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进入由中国博物馆协会和博物馆头条联合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陕西省热搜50强;纪念馆被共青团市委、少工委授予铜川市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被市妇联授予巾帼建功先进集体,荣获2023年铜川市文博系统讲解比赛优秀组织奖;纪念馆万卷堂被省文旅厅授予三秦最美公共阅读空间;纪念馆7人在省市各类活动中受到表彰奖励。三、存在的问题作为窗口单位,目前纪念馆运行经费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正常运营需要;馆内设施设备陈旧老化,电子设备状况频出,也增加了一定安全隐患。不利于接待服务的提升,制约了社教活动的开展以及一些工作的有效推进。四、改进措施1.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进一步改善运维条件。2.创新宣传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提升队伍影响。3.加强工作培训,抓好研学交流,提升服务水平。五、2024年工作计划1.强化安全管理。一是完善馆区监控设施,增加馆区周边区域监控点位,确保监控全覆盖;二是做好文物日常巡查与管理,加强对元代壁画的重点监测;三是抓好消防安全管理,完善消防设施配备,抓好日常维护,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及应急演练,并积极选派业务骨干参加专业培训,确保我馆各项工作安全有序。2.抓好业务提升。一是加强业务培训,组织参加全国讲解员培训或邀请行业专家到馆开展专题培训;二是谋划安装馆内自助导览系统,继续抓好研学游课程开发,提升研学游效果。三是积极对接做好馆际交流活动,拓展社教业务,提升综合素养。3.争取项目资金。一是推进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积极谋划申报卫健系统中医药文化创新传承项目及文物系统相关项目。二是谋划实施迎宾路亮化项目,争取为馆区周边安装照明设施。三是拟对中药材标本进行维护保护;对馆内老旧设施设备进行更换。4.做好活动策划。谋划好春节、“二月二”、五一、“5·18国际博物馆日”、国庆等重大节庆期间文化宣传活动,提升宣传效果。5.抓好内部管理。一是做好政治思想和纪律学习教育,着力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养;二是积极组织开展文物展品征集活动;三是继续做好文物“四有”档案整理完善工作,不断提升文物管理质量。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