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民间艺术和戏曲研究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开展全市非遗传承发展及地方特色文化和戏曲研究保护、创作、公益性演出等;创作排演地方特色精品剧目,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培养歌舞、戏曲、声乐等表演人才;对陕北民间传统文化进行全面的理论研究;对《陕北民间艺术研究》刊物进行编辑、出版。 | |
住所 | 榆林市榆阳区文化南路151号 | |
法定代表人 | 燕小军 | |
开办资金 | 88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51.18万元 | 957.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民间艺术和戏曲研究院.公益 | 从业人数 14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2023年我院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把牢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正确方向。今年我院在市委市政府、市文旅局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努力完成本职工作。现将我院2023年的各项工作,总结如下:一、主要工作(一)抓艺术创作演出活动,全力推进文艺事业繁荣发展。1.艺术创作。我院打造排演的陕北民歌剧《黄河船夫》参加了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获得文华大奖。该剧目排练合成用时近3个月,10月4日至7日参加了陕西省第十届艺术节参评演出,10月20日至21日在榆林大剧院作了汇报演出。此外,整理了《屠夫状元》《九江口》《下河东》《斩颜良》《挂画》《宝玉哭灵》《打神告庙》《白绫怨》《二堂舍子》等多部传统剧目剧本。创作了舞蹈《正月里来是新春》《收获未来》,歌曲《陕北的山丹丹》《花轿》。11月组织演职人员复排大型秦腔历史剧《窦娥冤》。为我院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满足不同观众需求的文艺演出提供了内容支撑。2.文艺演出。春节前后,参演了榆林市和延安市两地联袂打造的“2023我的大陕北—陕北过大年春节联欢晚会”、元宵晚会等群众参与度高的文化活动,参与了精致扬州“榆”您相约推介会、榆林市首届航空文化旅游节、中阿青年友好大使榆林行活动、中韩文化交流、市人大举办的运动会开幕式、《黄河船夫》剧目在佳县黄河博物馆开馆等演出活动。今年政府交办的各类演出活动138场,其中文旅融合品牌陕北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在榆林剧院演出118场,同时参与了榆林“两会”、首届非遗年会、市煤炭博览会、榆溪论坛等重要接待演出。(二)抓文化服务活动,做好业务培训工作。3.文化惠民。组织演出人员到米脂县桃镇高宏寺沟、榆阳区色草湾村、靖边张家畔等30多个农村乡镇开展了文化惠民演出。9至10月分别在世纪广场、新明楼街道八狮巷社区、沙河路街道桃李路开展了文化进社区活动。全年惠民演出66场,圆满完成了政府购买演出任务。4.戏曲进校园。11月,根据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文旅局安排部署,为了传承中华优秀戏曲文化精髓,培养学生戏曲素养,推动戏曲遗产保护,我院组织戏曲小分队,到榆林市星元小学、榆林市第二十六小学、榆林市第二十一小学、榆林市第七小学开展了戏曲进校园活动,活动现场我院演职人员为广大师生表演了秦腔经典传统剧目,在榆林市第七小学,多位小学生为大家进行了戏曲唱段展示,戏曲进校园工作虽然刚刚开始,但仍然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今后我院将结合工作实际和各学校课程安排,进一步创新戏曲进校园的形式,丰富戏曲进校园的内容,加大戏曲进校园的工作力度,传承弘扬地方戏曲文化。5.非遗传承。作为非遗传承单位,近年来面临着非遗后继无人的窘境,培育非遗项目特色人才是当务之急,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11月9日,我院演员田宝会拜国家级跑驴非遗传承人张有万为师,通过年轻人接棒,吸引更多年轻人爱上非遗、传承非遗。6.业务培训。12月3日至14日我院戏曲工作者发挥业务特长,积极帮助社会院团开展为期一周的戏曲业务辅导培训,提升社会团体的办团业务水平。12月4日市文旅局主办,我院承办的“2023榆林市文化人才(戏曲、民歌)培训班在榆林开班,邀请了全国具有丰富创作经验、丰硕理论研究成果的专家学者王向荣、李东桥、余芳、阎志才、康世进、郝全林担任授课专家老师,市县基层院团101人参加培训学习。(三)坚持理论武装,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党委带头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年初院党委、院党支部制定了详实的学习教育工作计划,为全体党员干部发放了学习书籍,坚持每月两次院党委中心组集体学习,每月一次全体党员干部集体学习、党小组集中学习以及个人自学相结合,开展多种教育形式,拓宽党员受教育渠道;在主题教育的具体推进落实中,我院始终坚持把组织领导、责任夯实作为关键,制定了《主题教育实施方案》,确保主题教育各项工作对标对表中省市要求,推进落实有规范有目标。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开展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推进我院文艺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四)坚持政治建设,切实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管理。始终把学习教育作为永恒课题,通过精心组织,认真学习,全体党员干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进一步增强,理论武装得到强化;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始终紧抓干部作风建设不松劲,坚决同腐败现象作斗争;深入开展廉政谈话、谈话制度、严格请销假、财务报销制度;针对干部职工日常工作,加强纪律执行的监督,不断推动我院干部作风持续向好。(五)坚持目标任务,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结合异彩纷呈的主题党日活动,充分发挥党建服务保障作用,真正做到文化为民、文化惠民;将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机契合,扎实推进惠民工程;按照“一支部一特色”思路,以党的二十大为主线,突出品牌打造,提升党建赋能成效。二、取得的主要效益社会效益:我院坚持完成文化惠民演出66场,受众人数5万多人。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需求。2023年我们演出的节目有舞蹈《欢天喜地》《金唢呐》《春天的脚步》《红高粱》,秦腔《红灯记》《断桥》《花木兰》,音乐《西部放歌》《三十里铺》《赶牲灵》《上一道坡坡下一道道梁》《挂红灯》,小品《李宝顺吃低保》《宝贝一家亲》等。众多的节目汇集成一台,送到老百姓家门口,打破了乡村的寂静与沉默,给人们带来了节日的热闹和喧哗,制造了一个人与人之间来往交流的好机会,也缩短了群众和艺术的距离。“现在日子好了,生活也充实了,忙完农活还能在村里看看晚会看看戏,好看还不花钱”,老百姓高兴地说到。新排的陕北民歌剧《黄河船夫》获文华大奖后在榆林大剧院演出两场,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观看,场场爆满。之后适逢黄河博物馆开馆,该剧受邀在佳县东方红大剧院演出,通过艺术表演的形式让观众对陕西的历史和民俗文化传统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经济效益:惠民演出是一件红火热闹的事儿,中国人爱“凑热闹”,观众络绎不绝,小摊儿、小店的生意也就越红火。再者,文化惠民演出集中在乡村小镇,很多场次的演出正好在当地旅游旺季,农作物成熟之时,在一定程度上能拓宽蔬菜瓜果的销售渠道,提升特色景点的知名度,吸引榆林各县区的群众前往当地旅游、消费。三、目前存在的问题1.我院目前存在演职人员老化,演职人员平均年龄48.9岁,艺术创作表演人才严重短缺,队伍建设面临断层的严重困难。作为专业院团,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感到政策方面对于艺术人才引进仍有着较多的限制,渠道还不够畅通。2.国家相关政策对于引进人才落户,职称评定、住房、待遇等标准,主要以自然科学人才为参照系,在学历、职称等方面有硬性规定,缺少针对艺术类人才的个性化标准。这也是导致艺术专业领域内人才,因学历职称等达不到相关要求而无法引进,在艺术类人才争取我市高端人才计划时也达不到硬性指标而落选,限制了人才引进与发展。3.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我院对后备艺术人才储备工作重视不够,对促进艺术人才引进工作投入不足,用人机制缺乏活力,人才引进工作对我院来说难度太大,靠我院很难完成。四、整改措施我们希望积极争取政府主要领导加大对艺术人才队伍工作政策的扶持力度,为艺术人才的引进和艺术创作创造良好的准入条件,希望能够提供更大的人才引进空间,不断加大对艺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力度。五、下一年度工作计划1.组织演员队、创研室、艺委会等业务部门,设计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引领我院年轻人积极加入到编排、编创的队伍中。计划新创作一台陕北民间歌舞晚会《永远的信天游》、排练一本新戏《周仁回府》,排一台精品折子戏《挂画》《三岔口》《挡马》《见皇姑》。计划复排经典陕北民间歌舞节目《陕北大秧歌》《腰鼓》《霸王鞭》《寸跷》,复排二本旧戏《杨家将》《下河东》。2.积极参加市委市政府和文旅局交办的各类文化活动。积极参与科技文化三下乡活动、春节民俗文化活动等各类演出工作。3.开展好“我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组织好乡村振兴文化惠民演出活动、组织好古典戏曲展演、戏曲和民间歌舞节目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厂矿、进军营等。4.要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监督、同考核。组织开展系列党建主题活动,全面完成党建目标任务,切实增强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3年10月创作演出的陕北民歌剧《黄河船夫》荣获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文华大奖。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