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第十中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初中义务教育和高中学历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 | |
住所 | 榆林市解放上巷20号 | |
法定代表人 | 高胜周 | |
开办资金 | 4905.2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教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062.11万元 | 3425.7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第十中学公益 | 从业人数 19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坚持党建引领全局校党委下设3个党支部和6个党小组,全年累计召开党委会8次,党支部会6次,党小组会42次。党建工作统领教学教学工作,主题教育贯穿始终。1.主题学习常态化。校党委在每周三的党员活动日,组织召开主题教育学习交流会,党员干部结合学习内容,结合自身实际,结合岗位工作,发言讨论;各支部还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2.及时传达中省市会议、文件精神。3.党建活动开展有序。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和党员教师在榆林市民歌博物馆举行“看变化悟思想鼓干劲共奋进”庆“七一”党员主题教育活动。在庆祝第39个教师节时,授予梁建、刘丽、赵小红、刘英、高翔、杨妮、魏翻平、张荷、胡晓娟、赵欣、乔丽、刘飞飞等12名教师“坚守教育奉献十中”荣誉称号。二、教育教学1、办学行为规范。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执行阳光招生政策。严格规范从教行为。落实我校《关于治理违规补课、规范从教行为的实施方案》2、常规管理精细到位。(一)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组织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二)分年级召开主题家长会。搭建了学校和家庭沟通的桥梁,老师和家长相互支持配合,共同探讨如何教育管理孩子。(三)教育扶贫“六扶”工作全面开展。精准、及时发放国家助学金,保证建档立卡学生受助率100%;联合团委、学生会进行捐赠衣物、学习用具,并发放至贫困家庭中,“9.9公益”活动,师生共计2500人次参与捐款,筹得善款23008.19元;德育工作强化励志教育,20名学生荣获2023年度中小学校园“十佳之星”。(四)积极创建书香校园,营造全员读书氛围。全体师生借书量8400余册;学生撰写读书心得200余份,教师书写读书笔记310万字,开展学生经典诵读比赛;二是适时采购符合新时代精神的书籍共计2860余册。(五)强化安全措施,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一是确立了“细化过程管理,不带侥幸管理,重视苗头管理,化解矛盾管理”的校园安全理念,共组织了各级各类安全保卫会议23次,安全检查32次,每次会议、检查均有记录,并对发现的问题实施及时的整改,保证了师生的安全;安保处和德育处联合向全体学生下发20余次安全教育材料,要求班主任必须对学生进行细致地有针对性地教育;学校安排了12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在每学期初对全体住宿生进行卫生、纪律、安全方面的教育;在法定节假日期间,发放《告家长书》,强化安全防范意识。二是班主任与宿管理人员配合,共同参与公寓楼卫生、通风、消毒、防疫检查,住宿管理工作再上台阶;成立了食堂管理机构,落实校级领导陪餐制度。家校联动,让家长了解食堂膳食到食堂管理的全过程,填写问卷调查,征求意见和建议,共同参与食堂工作的监督与管理,提高学校餐饮保障质量和水平。三是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校园设施设备的安全隐患排查到位。每学期开展一次消防实地操作演练。四是传染病和疫情防控常抓不懈。利用专家讲座宣传、主题班会、国旗下演讲等形式,扎实做好流行传染病、新冠肺炎的宣传防治工作,召开了预防艾滋病、冬季安全教育、国家宪法日等主题班会。坚持晨午晚检、教室宿舍通风消毒。鼓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春秋季两次为我校高中学生开展PPD结核病专项筛查工作,有效预防学校结核病的传播流行,保证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定期进行病媒防治,对校园公共场所进行定期消杀。(六)网络媒体建设。我校公众微信号发布新闻143篇,市教育局录用稿件27篇。3、扎实有效的教学管理。(一)加强常规管理。全年共组织了4次教学检查,4次期中阶段考试(两次期中考试,两次期末考试,毕业年级模考27次(高三17次,九年级10次),认真组织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初、高中物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同时进一步规范教师请销假制度、教师课堂管理工作、教学日志的填写与收集、试题研究开发工作。(二)构建智慧校园。积极推进新媒体技术与我校“三段六步”教学模式的深度融合,一线教师集体参加信息技术教育2.0远程培训学习。举办了榆林十中新媒体新技术比赛。(三)形成成熟完备的成绩分析机制。考试后,认真做好考试成绩分析的各类报表,科任教师完成Q值分析,试卷质量分析报告,通过历次考试数据的纵向比对。(四)无私奉献、敢为人先的教师队伍。开展教师技能大练兵,成绩显著。加大教师培训力度。2023年我校共计310余人次参加了国培计划、高考研讨、教材培训、外出交流、远程培训。参训结束后参训老师在全体教职工晨会上分享学习心得,传播新思想、新理念,共同进步。积极推进新高考改革,学习领会新高考的相关政策制度法规,参与新高考业务培训,提升教师“三新”业务理论修养。印发新课程标准,组织教师深入研究新课标新教材,加强集体备课。认真开展新高考走班教学的调研,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开设生涯规划课程,组织生涯规划和心理辅导教师专业培训,加强生涯规划资源储备。由教研室牵头,对张雪雪、张亮军等15位新入职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督导。通过师德建设培训、“师徒”结对、教师成长座谈、实时听评课等方式对新入职的教师指导培养。三、取得的主要效益1、先后被榆林市委、市政府授予“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筹办工作集体嘉奖”,榆林市教育局授予“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提升突出学校”、“全市法制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杨宪伟、张亚老师被榆林市委、市政府授予“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任红兵老师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第四批基础教育教学名师”称号、高瑞艳老师被确定为“第五批基础教育教学名师”培养对象;艾小慧、孙彩霞老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陕西省特级教师”称号;王苗、薛乃中老师被陕西省教育厅、人社厅授予“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能手称号”,杨宪伟老师被榆林市委、市政府授予“五一劳动奖章”。同时,学校承担了多项省市科研课题,教师获国家、省、市级表彰70余人次,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2023年高考,学校一本二本目标任务完成率双双超百,超额完成市教育局下达的年度目标考核任务,学校连续七年被市教育局授予“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提升突出学校”。同时,我校连续第七年成功承办全市教学能手大赛得到榆林市教育局、榆林市教研室充分肯定,也得到参赛老师的一致好评。2、在全市教育工作大会暨庆祝第39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郑鹏老师被评为榆林市名班主任,王秀芹老师被评为榆林市名教师。艾彩鹏被评为榆林市教书育人楷模。3、榆林市第七届微课与信息化教学大赛中,王欢欢、高银、何晓惠荣获微课二等奖,张亚获得初中文综组系列微课二等奖,刘中林、张媛获高中理综组微课二等奖,王婷获初中理综组微课二等奖。四、目前学校存在的问题1、学校是原榆林中学旧址,消防设施、线路、管网老化严重。学校建筑年限久远,墙面瓷砖脱落,线路老化,变压器负荷过重,地沟管网年代久远,经常出现管网破裂现象,另外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出入校园的路况不佳,导致消防车、救护车等救援车辆进出困难。2、高中年级部分科目学科教师严重短缺。五、整改措施:1、校领导积极协调迁校工作,争取早日平稳顺利迁入新校区。2、已向上级主管部门市教育局书面报告,申请配备学科教师。六、下一步工作计划1、教育教学工作。初中部继续实施课后延时服务,开展社团活动,或为学生辅导答疑,有效落实国家的“双减”政策。全校师生上下一心,争取成功申报省示范高中。2、校园安保工作。对校内教学楼、体育活动设施、实验室、学生宿舍、食堂等重点区域和关键部位进行安全大排查,对水、电、气路、消防设施进行全面检修,更换灭火器,对校园监控设备进行调试、维修,全方位无死角覆盖整个校园。与各部门各场所责任人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职责,夯实责任。继续有效落实“四位一体”护学岗,疏导拥堵路段,护送学生安全上下学。3、食品卫生工作。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相关要求,规范操作流程,对就餐场所、操作间、设施设备进行清洁消毒。提前对所有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坚持每日健康检测。严格把控食材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规范台账。不断改善用餐环境,为师生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4、德育教育工作。德育处安排开学报到工作,以班级为单位上好“开学第一课”。班主任们一如既往,以校为家,爱生如子,不断提升带班育人的水平;切实抓好“五项管理”,收心鼓劲,起好步,开好头,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迎接新学期。5、健康监测工作。学校继续实施传染病防控“网格化”管理,落实疫情报告制度、晨午晚检制度、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加强学校保健室的建设和运行,配备专职医护人员,储备防疫物资、药品,制定了发热就诊流程。提升师生健康管理,做到不聚集不聚会不聚餐、少流动、注意人员防护。严格执行校园门禁制度,严禁校外无关人员进入校园,确需入校,来访人员要登记后,佩戴口罩,方可进入校园。精准统计师生因病、因事请假人数以及返校健康监测。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