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咸阳市>
咸阳市秦都区气象局
咸阳市秦都区气象局
发布时间:
2024-03-19 15:09
单位名称
咸阳市秦都区气象局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秦都区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民安康福祉提供气象服务和减轻气象灾害损失。咸阳市秦都区气象局依法履行《气象法》等法律、法规和条例所赋予的本行政区域内气象工作的政府职能。
住所
咸阳市玉泉东路6号
法定代表人
郭小蕊
开办资金
76.07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拨款
举办单位
咸阳市气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4.82万元
77.17万元
网上名称
无
从业人数 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业务情况1.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气象消息树作用有效发挥,强对流天气预报准确、预警及时。截止11月15日共发布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80期、空气污染气象条件分析快报316期、《重要天气消息》38期、《天气实况及雨晴通报》71期、《“三夏”气象服务专报》47期,秋收秋种气象专报6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10期,短信平台发送天气消息近8万人次、11万余条。2.强化气象服务联防联控。以气象预警信号为先导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更加健全,与区自然资源局签署地质灾害防治合作协议,与区融媒体中心签订气象服务合作协议,共同做好通过应急广播系统发布气象预警信息工作,安排专人参加全区道路安全保障专班,遇重污染天气及时开展与区生态环境局的研判会商;联合区应急管理局、西兰路社区等开展气象服务需求调研及气象科普宣传;汛前及时对相关部门防汛责任人信息进行了更新,并建立秦都区灾害性天气应对工作群,开展城市内涝等灾害性天气联防联动;强化专项气象服务保障,制作专题服务产品,积极服务风筝节、中高考、“三夏”、秋收秋播等工作。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1.稳步推进秦都气象高质量发展。年初,区政府印发《推进秦都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积极推动区局合作协议落实,新建6要素区域气象监测站1套、智能气象监测站2套,升级(改造)区域气象监测站2套,确保全年数据及时可用;对旧网络线路和业务服务平台进行了升级改造,服务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2.不断夯实气象业务基础。对标监测精密,加大区域气象站巡查维修,区域自动站运行良好,所有数据考核指标全部达标;对标预报精准,推进NIFS等系统的本地化应用,深化秦智、智慧气象等系统在业务服务工作中应用;对标服务精细,建立秦都区灾害性天气“叫应”工作机制及流程,及时填报“叫应”服务开展情况。充分发挥新媒体联盟作用,通过与区融媒体中心签署合作协议,有效扩大气象信息覆盖率,全年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微博推送消息200余条。组织完成气象灾害普查和灾害风险评估,更新完善基础数据“一本账”,绘制气象灾害风险地图。3.优化提升管理水平。推动“制度树”建设,坚持“废、改、立”,修订管理、财务、业务服务工作规则等8项,并强化执行;开展政治自查和财务自查2次,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逐一整改落实;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等志愿活动人均不少于20余次,推进文明单位创建提升,截至目前,文明单位创建得分77.2分;切实提升依法行政水平,组织梳理完成《秦都区气象局权责清单》编报,2人通过执法证考试;强化防雷安全监管,与区应急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雷安全工作的通知》,联合市局防雷建管办、应急局开展联合执法检查3次。三、存在问题1.对气象高质量发展的理解把握和贯彻执行力度不够,融入地方发展的能力还需提升;2.对现有系统尤其是秦智和NIFS等系统的本地化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深化;3.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时性、覆盖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整改措施1.加强学习研讨,规范制度流程,认真学习最新下发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业务管理制度、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等文件,加强业务软件、信息平台的实际操作,提高业务人员综合业务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2.加快提升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能力,健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强化重点领域气象保障服务,强化支撑平台建设。3.加强对极端天气部门联动能力,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坚持“主动、互动、联动”,不断增强气象服务能力。五、下一步计划1.建设智能气象观测站网。按照监测精密的要求,完善气象观测站网和观测项目,优化站网布局,进一步提高重点区域的观测密度。2.提升气象灾害及衍生灾害预警能力。在气象灾害普查的基础上,通过与各部门灾情数据共享分析,梳理主要风险点,为区委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为防灾人员提供针对性服务。3.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气象服务能力。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气象服务协作机制,丰富监测数据及决策服务产品,加强环境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评估能力建设,提升大气污染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水平。4.开展台站综合能力提升。开展气象业务服务台站基础设施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联动和信息传输能力。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