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宝塔区> 延安市宝塔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延安市宝塔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19 14:32
单位名称 延安市宝塔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做好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服务,拟定年度计划,提供用书,归整学习档案。组织开展党的重要理论方针政策的示范宣讲,做好全区干部理论学习、宣讲、教育、培训工作。统筹推进全区理论宣讲队伍建设,负责百姓宣讲团监管考核。
住所 延安市宝塔区南滨路3号院5楼
法定代表人 马晓宏
开办资金 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共延安市宝塔区委宣传部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4万元 12.65万元
网上名称 延安市宝塔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业务开展情况(一)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宝塔大地落地有声一是领导干部带头宣讲。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区委第一时间组织学习贯彻大会精神,市委常委、区委书记王明智带头在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领学二十大报告原文,深入南泥湾党工委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各级党委主要负责人按照区委安排,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宣讲活动40余场次。二是区委宣讲团示范宣讲。区委理论讲师团在各党委积极推荐的基础上,经过各相关单位审核把关,成立了166人的“宝塔区新时代宣讲师”宣讲成员库,分众化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300余场次。三是来延考察亲历者现身宣讲。邀请来延考察亲历者老干部2人,开展宣讲活动6场次。(二)做好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服务工作一是建议优化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方式,完善《中共延安市宝塔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为中心组成员送阅《学习活页文选》38期,《习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百年大党面对面》等市委提示学习教材16册。二是印发《2022年全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安排意见》,明确了各党委(组)全年学习任务,对水务局、农业农村局等6个党委中心组学习进行巡听、旁听。三是完成区委理论中心组14次集体学习会议记录,通报区委中心组2022年度集体学习情况,按照市委理论讲师团要求,撰写区委中心组学习理论成果专题案例2篇。(三)持续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位建设水平一是提升点位建设标准。对照有场地、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五有标准”,持续提升1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包括35个城市社区、11个农村社区、320个行政村在内的366实践站阵地建设标准。二是拓展文明实践阵地。统筹整合“党员活动室”“共享餐厅”“文化广场”“文化站”“四会”“道德讲堂”“村史馆”“农家书屋”等功能场所,拓展415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阵地。三是压实基层所站责任。通过现场督促检查,召开半年工作安排会、组织基层所站现场交流等形式,明确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任务,交流工作经验,不断夯实各所站工作责任。二、取得效益一是打通市区权属界线统筹资源。突破市区界限、部门权属,统筹大中专院校、文化艺术中心、纪念馆等781个公共文化资源阵地,选调40名革命纪念地讲解员、市融媒体主持人和文化艺术中心文艺志愿者,累计开展延安精神宣讲志愿服务活动300多场,参与群众超过4万人,用红色文化和革命文化教育广大群众,深受社会各界好评。二是引导社会公益组织奉献爱心。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引导“延安市车友会”、“延安365公益协会”“延安道德模范公益协会”等14个社会公益组织,150多名志愿者,向乡镇街道、村组社区无偿提供车辆保障,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聚焦群众需求开展“圣地文明课堂”七进活动。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之际,围绕党代会宣讲内容,组织司法、科协、文体等6支专业志愿服务队,走进桥沟罗家坪社区,走进甘谷驿镇东村。二十大召开后,按照省委文明办“文明实践宣讲团”宣讲安排,将“圣地文明课堂”送到了在西北局旧址广场。今年以来,累计开展“七进”活动40余场,实实在在把党的创新理论送到群众家门口,让百姓聆听党的声音。二是围绕重点工作创新文艺宣讲形式。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指导文艺志愿者,录制陕北说书《学习党的二十大砥砺奋进新征程》、音乐快板《意气风发向未来》等党的二十大精神文艺宣讲作品,在1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利用逢集等重要时间节点巡回演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三是推进移风易俗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修订320个村组《村规民约》,完善四会流程,在居民小区向群众印发《移风易俗》宣传折页2万份,编排录制小品《乡村新风》,利用微信公众号等群众自治微信群转播超过3000次,受众群众超过10万人,抵制千价彩礼、反对封建迷信,倡导厚养薄葬,在全社会营造践行文明、传播文明的良好社会风尚。四是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因地制宜创新形式多样的“圣地文明小课堂”。桥沟街道桥沟村“文明微党课”、“线上文明小课堂”文明实践活动,组织党员通过微信活泼互动的形式,把党课从会议室讲课变成了党员群众的“掌中宝”。凤凰街道北苑社区的“爱心小农场”,利用荒废的小坡地,组织进城陪读家长当志愿者,手把手教孩子们栽种瓜果蔬菜,把教育群众的课堂搬到了房前屋后;冯庄乡冯庄村组织乡贤能人成立“喜事课堂”,制定“理事”流程,让志愿者跑腿,让老百姓省心,把教育群众的课堂搬到了喜宴上,助力疫情联防联控。根据疫情联防联控工作需要,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牵头,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面向全社会公开招募,区委组织部委派等形式,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中小学校教师、驻区单位职工共2万多名志愿者,400多个志愿小分队,参与到疫情联防联动工作当中,主动参与入户摸排、卡口执勤、社区值守、核酸检测等志愿服务活动,人均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00小时。二是服务乡村振兴。围绕脱贫攻坚,全区51支驻村志愿服务小队,4000多名志愿者按照“岗位认领”的工作原则,深入社区村组,结对包扶贫困户,开展了关爱空巢老人、宣讲扶贫政策、协调项目支持等志愿服务活动400余次,受众群众超过5万人,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三是聚焦群众所需所盼。“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在充分发挥“5+2”平台常态化服务的基础上,宝塔区创新形式培育了一批受到百姓认可的志愿服务项目,“甘红”团队帮村民出售红薯制品,“360帮帮团”倡导邻里互助,“百事堂”引导群众参与移风易俗,“初心的光辉”宣讲党的理论政策和延安精神,架起了群众需求和志愿服务的连心桥。三、存在问题今年以来,宝塔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总体上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受新冠疫情影响,党的二十大精神线下宣讲活动还没有完全推开,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没有形成可复制、易推广的成功案例,各志愿服务大队未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没有形成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品牌。距离“推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强起来,不断提升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目标,对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四、下一步工作打算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是一项没有现成经验、没有既定模板的全新工作,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中省市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具体要求和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依托“圣地文明课堂”和逢九“全民志愿服务日”活动载体,抓点带面、示范引领,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深入开展。一是建设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位。持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围绕一个目标,把准四个定位,做好五项工作,力争三个到位,提升六种能力,每个乡镇、街道建设1-2个活动常态,成效显著,具有引领作用的基层实践示范点位,每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创新1-2个文明实践典型案例,总结出新时代文明实践“宝塔经验”。二是宣讲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充分发挥“1+4+N”宣讲队伍作用,不断创新陕北说书、音乐快板等文艺宣讲形式,深入居民院落、田间地头、农村集市,扎实开展走进基层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两会精神、和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安排部署,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即“1”区委宣讲团,“4”新时代宣讲师、文明实践宣讲团、文艺志愿者宣讲队、宝塔新声网络宣讲,“N”个基层所站理论宣讲志愿者)。四是组织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引导13个志愿服务大队、9个志愿服务中队建设好志愿服务队伍,管理好志愿者,开展好志愿服务活动,做好志愿者时长录入和回馈评价工作,不断完善志愿服务管理、志愿者招募、褒奖奖励机制,每个志愿服务队结合群众所需所盼,培育1-2个志愿服务项目,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