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神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贯彻落实有关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总体部署、规划、年度计划,实施各项创建活动;指导服务全市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开展;指导服务全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学习宣传工作;指导服务各类精神文明共建活动;指导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 |
住所 | 神木市滨河新区街道广场北路4号党政办公大楼1408室 | |
法定代表人 | 张欣 | |
开办资金 | 5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预算 | |
举办单位 | 中共神木市委宣传部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83.88万元 | 120.32万元 | |
网上名称 | 神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今年以来,神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做好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市委文明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荣获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一、开展业务情况(一)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线上线下宣传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建设等宣传教育,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升级神木文明网,结合实际需求,对文明聚焦、文明创建、未成年人、文明实践、我们的节日等栏目进行升级,新增加理论宣讲、身边好人等视频栏目。(二)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神木市第二届道德模范和第四届神木好人评选活动,集中评比候选人136名,李小芳等10人被评为榆林市道德模范和榆林好人;举行神木龙华公民道德建设基金募捐活动,龙华、恒源等集团公司募集资金207.81万元。(三)持续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召开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暨新时代好少年表彰大会,表彰新时代好少年35名;加强对全市各级文明校园管理,今年有27所学校申创省级、市级及神木市级文明校园、加强对店塔第一小学等8所乡村少年宫的督导管理。在神木市第十一中学建设“向阳花开”新时代文明实践“家长学校”示范校,全方位打造“互联网+思想道德教育+家庭教育”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共建新模式。(四)深化“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制定出台《关于开展2023年“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的通知》文件,持续推进“笔墨凝书香·春联进万家”、元宵节线上猜灯谜、“鲜花换纸钱·文明寄哀思”等系列活动。(五)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十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互帮互促创文明”主题文明实践活动推进中,指导各级各类文明单位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深入学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今年,实践中心按照“4455”工作思路,统筹整合资源,拓展文明实践阵地,汇聚志愿服务力量,以实践项目建设为抓手,扎实推动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所站阵地建设全覆盖。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质增效,坚持“八有标准”,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展厅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并按照实际需求,充分利用廊道两侧墙体,以图文、声像等形式全面展示了43个品牌示范项目的实施成效,安装了6个电子屏,常态化展播身边先进典型事迹、理论宣讲视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等内容。示范打造了永兴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永兴街道永兴村等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对全市已建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进行2次全面的督导检查。全面整合公共文化场馆资源,建成好人广场、家风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基地12个,在全市医疗机构、窗口单位、景区景点、广场公园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点100余个。建设集志愿者登记注册、实践活动成效展示、品牌项目展示、数据分析统计、群众诉求等为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大数据平台,设置“点单、接单、派单、评单”模式,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大数据”互通互融工作体系。二是志愿服务队伍持续壮大。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这一目标,着力打造理论宣讲、教育、文化、科普、健康等“8+N”志愿服务队,成立了神木市志愿者服务总会等587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三是实现资源有效整合。立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宗旨,坚持自上而下、多渠道征集群众需求,针对镇街、村、社区、学校等不同类型的需求,采取“志愿服务+”的形式,全面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打造了“叨拉叨垃”“小蜜蜂”“爱心妈妈”“红马甲”等4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项目,取得的社会效益。全年累计发布各类信息1827条,其中神木文明网687条,公众号文章1140条。加强向上级媒体推送信息,全年累计在榆林市级各类媒体发稿168篇,省文明网发稿62篇,《精神文明报》发稿15篇。制作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事迹短视频59个,组织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开展了“贯彻二十大精神助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实践活动47场次,走访慰问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148人。组织各中小学校开展“向阳花开”“清明网上祭英烈”“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170场次。按照《神木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创建管理办法》,制定《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规划》等文件,今年有30个单位申创省级文明单位,71个单位申创榆林市级文明单位,58个单位申创神木市级文明单位。今年,对全市159个申创单位开展督导检查2次,对中共神木市委办等70余家已创成的省级以上各类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进行了实地测评。命名表彰2022年度神木市级文明单位59个,推荐报送的26个单位荣获榆林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印发《神木市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评选表彰“十星级文明户”4000余户;组织256个文明单位的1200余名志愿者持续在城区31个路口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活动,并对25个2022年度文明交通劝导先进文明单位进行表彰奖励;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理念,组织235个文明单位结对235个村(社区),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扶贫帮困、理论宣讲、先进典型评选表彰、理论宣讲等开展“互帮互促创文明”活动。目前,累计建成国家级各类文明单位8个,省级各类文明单位32个,榆林市级各类文明单位218个,神木市级各类文明单位368个。5人荣获陕西省首批五星级志愿者称号,一所一基地一团队一社区一组织一项目分别受到省级表彰奖励,其中“逢五出发”实践项目获评“陕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优秀创新案例”,并在全榆林市进行推广。3个案例入选榆林市品牌项目汇编中,三个志愿服务项目在榆林市第一节志愿服务大赛中获奖,4名志愿者2个项目2个组织2社区获得榆林市“四个最美(最佳)”表彰,2名个人荣获榆林市“岗位学雷锋标兵”。规范完善神木市爱心超市建设,每周二、五为志愿者积分兑换日,今年累计为志愿兑换爱心物资246件,积分兑换71名志愿者。目前全市共有在册志愿者7.2万名,年内累计开展教育服务、健身体育、文化服务、理论宣讲、科技与科普文明实践活动1483场次,新增志愿服务时长68万余小时。多形式示范开展了“逢五出发”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35场次,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其中为老年人理发240人次、拍照150人次、义诊1400人次、认领衣服1500余件、发放有奖问答宣传品700余件,神木市“逢五出发”荣获陕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优秀创新案例荣誉称号。“学模范·传技能·树新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走进各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三农”政策宣讲、手工艺培训、移风易俗宣传、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事迹分享120场次。“车让人•人守规”文明交通劝导实践活动组织256个文明单位的1200余名志愿者在城区31个路口每天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活动。“向阳花开”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52场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重点邀请家庭教育专家走进全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家庭家教、法治教育等主题教育,受益家长、学生达3万余人。“向阳花开”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走进学校、社区、教育基地开展活动52场次,受益家长、学生达4万余人。“乡言乡语传党音”微宣讲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组织全市实践所站负责人、道德模范等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内容录制播出70期微课堂。今年表彰奖励神木市级优秀志愿服务“四个最美”典型75个,其中表彰最美志愿者30人、最佳志愿服务项目10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20个、优秀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15个。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年来,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新任务、新常态、新要求,我们的工作还有一定的差距。(一)对文明单位创建指导不够深入。当前我市文明单位创建数量和质量都位居全省、全市前列,但部分创建单位对文明单位创建认识不够、重视不足,未将创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效结合,存在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的思想。(二)基层精神文明创建阵地建设滞后。由于南部乡镇人口流失,农村空壳化严重,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投入较少,部分村无活动场所或活动设施不齐,不能有效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各镇(街)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推进缓慢。四、改进的措施(一)坚持问题导向,狠抓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一是加强对文明单位的管理,对创建效果不佳的文明单位进行通报,对创建效果差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创建资格。二是组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督导工作,认真对标检查,分组分类对各单位进行创建指导,全面提升全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三是创新工作方法,充分利用网络等有效载体,对文明单位进行线上指导,随时关注创建单位的基本情况,及时解答创建单位的问题,做到管理不缺位,创建有动力。(二)加大投入力度,提升文明实践活动水平。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阵地建设,结合不同地域的特点,挖掘当地建设文明创建的鲜活素材,打造适应群众需求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阵地,让居民文明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不断提升,让居民共享文明建设成果。五、下一步工作打算在2024年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改革的勇气、创新的精神、务实的态度把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搞得扎扎实实,为神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聚力,为神木市建设黄河“几”字弯高质量示范市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