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市财政局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中心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态度,狠抓工作落实,切实做好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一、2023年主要工作举措及完成情况(一)完成2022年度全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年报工作任务,按照省、市工作安排,开展了2022年度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报告统计上报工作,并于3月31日上报榆林市财政局。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市单位资产总额(账面净值)1,845,300.85万元,较上年增长27.87%。负债总额36,525.12万元,较上年增长62.38%。净资产1,808,775.72万元,较上年增长27.33%。(二)完成了2023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月报工作。为了顺利完成资产月报工作,我单位安排专人负责统计催报各单位月度报表,并进行审核汇总上报。截止11月份,我单位每月都按时保质完成了全市每月的月度报告工作。(三)逐步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为了切实加强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推进资产管理与预决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配置管理与处置管理相结合,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更好地保障行政事业单位有效运转和高效履职,我单位协助财政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通知》,并在日常业务工作中进行贯彻执行。(四)开展行政事业单位长期已使用在建工程清查入账工作。为彻底摸清国有资产“家底”,夯实国有资产管理基础,根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和《财政部关于加快做好行政事业单位长期已使用在建工程转固工作的通知》等有关规定,我单位结合实际,制定了开展专项清查行政事业单位长期已使用在建工程入账工作方案,印发了《关于专项清查行政事业单位长期已使用在建工程入账工作的通知》,成立在建工程清查工作小组,对19个镇(街)、农、林、水、住建、教育等系统单位进行了重点督查指导,基本完成长期已使用在建工程入账工作。(五)开展财政云预算管理一体化资产管理上线工作。6月19日至6月20日、10月27日,根据财政云预算管理一体化资产管理要求,我单位组织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在滨河新区神木职业技术学院集中进行了两次预算管理一体化资产管理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提升了各单位资产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为切实加强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推进资产管理与预决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配置管理与处置管理相结合打下坚实的基础,将更好地保障行政事业单位有效运转和高效履职。目前,财政云资产管理工作正常运行。(六)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盘活工作。根据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关要求,印发了《关于开展2023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盘活工作的通知》,为加快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各类国有资产盘活利用,建立健全了资产盘活工作机制,通过自用、共享、调剂、出租、处置等多种方式,提升资产盘活利用效率,为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履职和事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七)开展资产管理系统基础数据治理工作。为进一步做好陕西财政云预算管理一体化资产管理系统推广应用,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基础信息数据治理工作的通知》,着力解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信息卡片信息不完整、不准确、不规范等问题,进一步夯实资产管理基础,确保2023年度资产年报工作顺利进行。(八)完成2022年度市属国有企业业绩考核工作。按照市政府安排,由我办牵头,工贸、人社、审计等部门参与组成国有企业考核组,根据《神木市市属国有企业考核办法》要求,完成了对国资集团等19户企业2022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下达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任务16.8亿元,国有资本经营支出任务1.8亿元。通过考核切实规范了全市国有企业监管,落实了国有企业保值增值责任,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九)不断完善国资国企监管制度建设。为落实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要求,加快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的转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根据省政府《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和榆林市政府《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我们拟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监督管理的若干意见》、《神木市市属国有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神木市市属国有企业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神木市市属国有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管理办法》、《神木市市属国有企业采购招投标管理办法》、《神木市市属国有企业外部董事管理办法》和《神木市市属国有企业培训管理办法》等“1+N”项监管制度。同时对《神木市市属国有企业考核办法》、《神木市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和《神木县国有企业劳动用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十)顺利完成市属国有企业2022年度全面审计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市属国有企业财务监管工作,提高国有企业年度财务决算工作质量,准确反映国有资本经营成果,科学考核市属国有企业经营业绩,根据中央和省市国有企业财务决算报告管理办法和财务决算审计工作有关规定,我办选聘5家会计师事务所对市属国有企业2022年度经营情况进行全面审计,通过审计基本摸清了国有企业2022年度经营情况、存在问题,为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经营行为,优化国资监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十一)国资监管平台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为贯彻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快推进全国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建设工作的通知》精神,加快我市国资监管信息化建设,全面建成覆盖全市市属国有企业,实现“实时在线、全面覆盖、系统互联、数据共享”的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与中省市国资委系统对接,形成上下联动的信息化监管格局,服务构建全国国资监管“一盘棋”,我办积极推进监管平台建设工作,截止12月底,监管平台国资监管端建设工作基本完成,已经建成了监管数据平台、分析预警中心、监管业务模块(三重一大、产权管理、财务管理、资金管理、项目投资管理、人事管理、党建管理等),三大数据中心,七大监管模块。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1、进一步加强了市属国有企业财务监管工作,提高了国有企业年度财务决算工作质量,准确反映国有资本经营成果和科学考核市属国有企业经营业绩。通过审计基本摸清了国有企业2022年度经营情况、存在问题,为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经营行为,优化国资监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通过考核,切实规范了全市国有企业监管,落实了国有企业保值增值责任,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3、企业经济效益月度快报数据的及时、准确上报,为中省市各级政府宏观决策、研判经济形势、分析产业现状、制定应对措施提供了有力的依据。4、根据省市财政部门要求,我办细化责任、狠抓落实,确保我市2022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报告工作编制工作按时完成。资产领域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三、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一年,国资监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二是国有资产管理队伍力量薄弱,业务能力不强,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国有企业监管体制仍未理顺;四是部分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改进措施(一)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设。一是草拟《神木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二是草拟《神木市行政事业单位通用设备和办公家具配置标准》,三是出台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处置管理等实施细则。(二)持续开展长期已使用在建工程清查入账工作。成立工作小组,对重点资产领域单位进行督查指导,彻底清查长期已使用在建工程入账工作。(三)强化陕西财政云预算管理一体化资产管理应用。按省、市统一要求,建立资产管理与预决算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配置管理与处置管理衔接机制,实现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四)进一步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盘活工作。下一步将借助“财政云”资产管理平台,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公物仓”管理,切实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各类国有资产盘活利用,提高单位资产使用效率。(五)加强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收缴工作。认真落实市财政局下达的国有资本收益上缴任务,抓好国有企业收支测算,合理下达国有企业任务指标。(六)大力推动市属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结合各市属国有企业实际情况,积极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理顺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健全决策机构、监管机构、执行机构之间的制衡机制。(七)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配置,提高运营效益。按照做大行业、做优产业、做强主业的发展思路,规范调整存量,科学配置增量,变资产为资本,对产业相近、行业相关、主业相同的企业进一步实施重组整合,促进企业快速发展。通过开展投资融资、产业培育、资本整合等,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五、2024年工作计划2024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和财政局的领导下,将不断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以加强预算管理一体化资产管理为重点,夯实资产基础管理,不断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总之,加强国资国企监管,持续壮大国有经济实力,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新的一年,我们将按照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市委、市政府及市财政局的要求,大胆改革,积极创新,主动作为,切实做好经济新常态下的国资国企改革和监管工作,努力推动我市国资国企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