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神木市社会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经办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登记、转移接续、待遇核定支付和资格认证;职业年金征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组织实施;指导和监督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工伤保险参保登记、保费核定和征缴;医疗、伤残、工亡等待遇的资格审查、核定及支付。 | |
住所 | 神木市滨河新区街道广场北路4号政务大楼327室 | |
法定代表人 | 刘凯文 | |
开办资金 | 78.6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神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8.65万元 | 70.3万元 | |
网上名称 | 神木市社会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经办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5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神木市社会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经办中心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单位住所由神木市滨河新区街道广场北路4号政务大楼345室变更为神木市滨河新区街道广场北路4号政务大楼327室,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中心在神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一、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两个维护”,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把党建工作深度融入社保服务大局,聚焦“服务民生、保障民生”这条主线,坚持“抓党建、促业务,践初心、提服务”这一工作思路,着力转变工作作风,强化基金风险防控,提升经办服务水平,多措并举,助推社保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通过观看影视作品、讲授党课、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潜移默化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社保服务群众理念。二是形成常态化学习机制。通过开展集中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学习、人社法治知识竞赛等活动,营造出学政策、钻业务、练技能、强服务的良好氛围,把党员干部培养成政治上的明白人、政策上的精明人、参保群众的贴心人。(二)扎实开展“三个年”创建活动,全面提升社保经办服务。围绕“创优服务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工作主线,按照“践初心、优服务、强保障、促和谐”的工作思路,扎实开展“三个年”即“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作风建设提升年”创建活动,推行“我为群众办实事”便民利民措施,发扬“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持之以恒纠作风顽疾、补能力短板。践行“马上办、神速办”工作要求,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双报到”“社保进万家”“社保进园区”等活动,切实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面对面讲社保政策,手把手教参保群众使用“陕西社会保险”APP、社保云缴费小程序等,真正实现了参保对象随时随地享受高效、便捷、贴心的社保服务。(三)坚守底线,“四防”协同筑牢社保“防火墙”,织密基金“防护网”。深入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巩固提升和回头看行动,加强基金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强化社保基金管理人防、制防、技防、群防“四防”协同,筑牢社保基金“防火墙”,织密基金“防护网”,守护好老百姓的“养老钱”“保命钱”。(四)坚持攻坚克难不退缩,全力做好待遇发放工作。一是居保、机关养老、工伤保险待遇发放实现了100%社会化发放,社保卡发放率分别达99.55%、99.45%和100%。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待遇调整工作。全年居保待遇人员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调增8元;工伤保险1至6级伤残职工待遇分别每人每月调增90元、85元、80元、75元、70元、65元;工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人均调增45元;机关养老退休人员人均调资128.48元。(五)坚持政策宣传不停步,全面提升社保政策知晓度。开展多形式多维度多手段社会保险宣传。一是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LED屏宣传居民养老和工伤保险。二是居保充分体现镇(街)经办人员、村(社区)代办员知民情、晓民意、解民忧的优势,进村入户为居民讲解政策、发放资料和现场指导业务。三是全年发放三项保险宣传及业务指导手册16500册。四是深入企业进行工伤保险政策法规和工伤预防知识宣传,营造参保扩面氛围,提高参保单位和广大职工参保缴费的自觉性,做到应保尽保、应缴尽缴。(六)坚持以民为本不偏离,积极落实特殊、困难群体补助政策。根据省市县三级财政补贴政策,全年为8名五保人员、3686名低保人员、2400名重度残疾人员、1985名中度残疾人员、1279名轻度残疾人员、1081名双女户对象、9名涉核参战退役军人等共计10448名特殊、困难群体代缴养老保险费325.4万元。(七)坚持人才建设不懈怠,切实提高经办人员业务水平。一是通过线上学习、线下培训、练兵比武等活动提高经办人员业务能力。二是为20个镇(街)养老保险服务站配发工作经费74万元,提升镇(街)经办服务水平。三是为6个养老保险村(社区)公共服务站发放工作经费6万元,给363名村(社区)养老保险代办员发放补贴34.98万元,进一步提升村(社区)公共服务站服务能力,调动村(社区)代办员的工作积极性,实现社保经办服务“零距离”。(八)“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全面提升社保经办服务群众满意度。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是社会保险体系的“最后一公里”,在服务人民群众、落实民生政策、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我中心推出“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从窗口服务到掌上服务”“从线下服务到线上服务”的社保服务模式。将个人缴费、年检认证、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等信息编辑成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内容,通过短信息平台精准推送给服务对象或其亲属,有效提升了政务服务的办事效能,极大的增强了群众的满意度,全年推送各类信息达8.4万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如下:截止2023年12月底,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2.6万人,新增参保1614人,缴费13.65万人,收缴基金0.76亿元,财政补贴0.66亿元;待遇人数62266人,发放养老金2.2亿元;征收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补助金76笔0.88亿元;全年累计退保2640人,退还金额0.1亿元;办理参保关系转出132人,转出金额139.67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13248人,待遇享受4660人,收缴基金2.9亿元,收缴职业年金1.42亿元,完成年度参保任务的105%;发放退休金3亿元;办理转移、重复缴费退费、税务退费330笔,合计金额0.085亿元。工伤保险参保户数2872户,参保人数139708人;收缴基金1.026亿元;完成年度参保任务的132%,受理工伤事故案件809起,支付工伤待遇0.88亿元,其中工伤医疗、康复待遇0.2亿元、伤残待遇0.45亿元,工亡待遇0.23亿元。社保卡累计制卡321707张,发放314453张,收回上交14763张,待注销5106张,存放于银行待发放7607张;2023年下发2521张,发放1051张,待发放1470张。电子社保卡注册率达51%。三、工作中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下:(一)业务经办体系庞大,涉及业务繁多,服务要求高,现有人手难以满足业务经办需求。经办人员结构多元化,综合素养水平参差不齐,队伍建设存在短板。城乡居保部分村(社区)代办员基金风险防控意识淡薄,《死亡月报告制度》执行不到位,不能及时如实上报死亡人员。信息管理系统与银行、财政、税务、公安、民政等部门的信息未实现互联互通,工作量增加的同时,给基金安全带来风险隐患。四、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下面几条整改措施:(一)充实空缺编制,增加工作人员。加大培训力度,同时常态公开展警示教育。(二)一是向相关部门提出意见建议,进一步实现相关部门信息的互联共同。二是在在现有的沟通联络条件下,加大沟通联络力度,尽可能减少因信息不畅导致的违规领取的发生。五、2024年制定了如下工作计划:(一)全面推进城乡居保“长缴多得、多缴多得”工作。进一步完善我市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打破老百姓缴纳“五百元养老保险”固有思维。鼓励引导广大居民早参保、多缴费、长缴费,提高我市居民养老保障水平,切实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提高认识。延长缴费年限、提高缴费档次是增加个人缴费和财政补贴积累、提高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年限基础养老金的有效手段。二是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LED屏、印发宣传资料等宣传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广泛深入农村开展日常政策宣传活动,结合农村特点,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宣传到村、到户、到人,帮助城乡居民算清“长远账”“明白账”。(二)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集体补助工作。集体补助是丰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渠道的有效途径,是衔接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2024年,中心将结合“长缴多得、多缴多得”,给群众阐明集体补助的意义和作用,讲清集体补助资金的来源和管理使用办法,算清集体补助的经济账和综合账。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原则,推动有条件的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通过集体补助方式回馈组织成员,提高组织成员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参保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