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神木市实验中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普通初中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 |
住所 | 神木市大柳塔镇兴民路152号 | |
法定代表人 | 王国卿 | |
开办资金 | 100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神木市教育和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362万元 | 112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8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已完成法人变更登记的事项,由“高云”变为“王国卿”,校名由“神木市大柳塔第一实验中学”变为“神木市实验中学”,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的具体业务:(一)在浸润式德育中落实立德树人1.全面学习,立机制。学校组织师生认真学习《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重要精神,深入研读上级教育部门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各项工作文件及会议精神,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完善常规管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等教育,逐步形成一套科学的教育思想体系。2.主题教育,活动化。结合各种契合时间节点,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抓住雷锋月、清明、五一、七一、十一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雷锋服务月”“我是小当家”“以少年意气,许山河恒昌”等主题特色活动。3.塑造品德,养成化。一是将德育列入整体工作规划,把每学期第一周、第一月定为常规教育月、习惯养成月;成立学生自主管理项目组,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交等方面主动参与、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完善《学生课堂学习规范》《晨会礼仪》《学生综合素质考核方案》等规章制度。二是常态化组织师生开展“培文故事宣讲”及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利用“快乐周三”观看《觉醒年代》等红色影视作品,教育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三是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成立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教师每天定时坐班。4.导师队伍,专业化。一方面大力提升班主任队伍技能,每周一次年级班主任会议,每月一次校级班主任会议,学期内共培训26次;积极开展班主任技能大赛和班级文化建设现场观摩学习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推动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一方面积极拓展社会资源,学校邀请神木市检察院及大柳塔法院等专业人士来我校针对毕业年级进行法治教育讲座;邀请清华大学梁旻走进课堂,与学生交流,为学生作报告;发动家长、交警组成护学岗,全面为学生的安全保驾护航;组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倾听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建议,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5.德育教育,课程化。(1)仪式课程,学校不断创新“开学第一天第一课第一周”等仪式活动内容,分年级举办了三场开学典礼和入团仪式,突出体验育人,推动学校德育工作课程化建设。(2)升旗课程,升旗仪式由班级承办、自主策划,内容包括:班级列队升旗、班级风采展示、国旗下讲话、上周总结、颁发流动红旗、表彰奖励、精彩瞬间回放,把教育效果体现在学生综合素质养成的过程中,鼓励青少年争做时代新人。(3)传统节日课程,多种形式学习传统文化,开展项目化庆祝活动,并对节日进行创新和发展。(4)主题班会课程,根据学校思政工作的整体推进目标和推进步骤,将班会按照课程特征进行规范和设计,从而形成班会课程体系。(二)在新样态教学中践行五育并举1.各种类型的公开课贯穿始终。本学期共举行了187节不同类型的公开课,所有教师均进行课堂展示,包括对分课堂示范课、新入职教师的汇报课、对分课堂全国认证教师的认证课、对分课堂研讨课、新入职教师的达标课等,并借助对分平台面向全国进行了51节直播课。到目前为止,直播课数量累计已达到220多节。老师们在相互学习中共同成长,许多年轻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有效的促进学校第二、第三梯队教师队伍建设。2.成立“校中院”。为加强教学中心工作,促进教师成长,经学校研究决定,成立了“教育家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成长学院”“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学院”等4个校中院。每个学院配备了院长,由年轻的后备干部担任,极大的促进了干部队伍的成长。3.校本研修。(1)寒暑期校本研修,6月25日,启动为期半个月暑期校本研修,重点完善已有的成果资源,进一步加强学科组内研讨内训、分享交流,实现智慧众筹,全面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1月4日,将启动寒假校本研修。(2)集体教研,本学期学校加大教研组工作力度,每周固定半天时间,固定场所,用于10次集体教研,主题不少于5次。创新“336”教研模式:三大模块—理论学习、读书分享、专题活动;三大主题—教师成长、常规教研、教学研究;六项研究—教学模式、学习落实、学习方法、课题、课程、素养活动。每个教研组需要在听取组员意见的基础上,做好本学期或者本学年的规划,进一步明确具体任务,并把每项任务的落实责任到人。做到人人有任务,个个有目标,全组一盘棋,同时要注意跟踪督促和检查。4.教学节系列活动。在“教师成长年”发展的关键阶段,学校将11月定为我校教学节,以“发现最具成长力的你”为主题,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展示我校教师阶段性教育教学成果,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成长,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旨在发现成长进步快、最具成长潜力的教师,树立学习典范,并在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下,为全体老师搭建一个引领、交流、欣赏、共鸣、互助、分享、展望的舞台,激发使命感与责任感。5.课程的研发与实施。(1)校本课程研发,本学期积极实施选修课程的研发,充分发掘年轻教师的潜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与更新了近20门选修课程,达到50门,基本上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2)学科课程建设,“相约培文,辩出真我”——首届校园辩论赛的举办,以及各学科学科素养活动的开展,给全校师生带来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培文嘉年华系列活动:金话筒主持人大赛、英语电影配音大赛、小型音乐会、七八年级合唱比赛以及三个年级嘉年华元旦晚会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月牙杯”篮球赛,是班与班的对抗,是团结拼搏的见证。在“曹灿杯”青少年朗诵展示活动中,我校播音主持选修课共有17名学生获得各类奖项!在“第三届非遗进校园师生剪纸展暨教学研讨观摩大会”上,我校剪纸社团5位学生的剪纸作品入展,并获“优秀作品”奖.同时,五位同学的作品在《剪花烂漫》一书中发表。(3)影视课程常建常新,燕园电视台、燕语广播站、快乐周三影视课程,每周定期开设录播校园最新动态、采编国内外重大新闻、诵读学生优秀作品、赏析爱国影视作品等影视课程。6.充分发挥对分课堂全国认证教师及首席教师的引领作用。为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大力推进四环节对分课堂,全面提升课堂效益,学校推出学科首席教师聘任制度,遵循“注重实绩,好中选优,确保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采取自愿报名和年级组、教研组提名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由学校评审小组最终认定。现已推出10名首席教师,同时,全国对分课堂教育联盟,2022年和2023年分别授予我校29名教师为“全国对分课堂认证教师”。教学中心积极调度,充分发挥这些优秀教师在学科教学研究、出版工作、教学常规的指导、课题研究等方面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责权利相统一,形成较为完备的长效评价机制,促进首席教师和认证教师自身成长,同时引领带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7.走出去、请进来,促进教师成长。本学期清华大学梁旻老师对我校教师学生进行了“有效沟通”提升情商”“理解他人”“克服拖延”等四个专题讲座;陕西省特级教师任军利为我校英语教师进行了两次为期各两天的培训;11月份,我校13名教师赴广州、珠海、深圳学习;12月份两名教师赴成都学习;8名教师参加国培;25名数学教师参加榆林数学年会;6名教师赴湖南岳阳市、4名教师赴西安、5名教师赴山东聊城进行对分课堂交流讲座。交流学习总人数达到65人次。9.大语文课程建设。本学期共入校指导3次21天,线上指导2次。二、取得成绩“神木市第六届中学生成语大会二等奖”“神木市校园文化示范校”“神木市绿色文明校园”“神木市第八届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会一等奖”“神木市中小学校园乒乓球锦标赛初中女子组第一名”“神木市中小学校园乒乓球锦标赛初中男子组第二名”“神木市中小学校园篮球联赛男子组第二名”“神木市中小学校园篮球联赛女子组第三名”“榆林市第九届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会二等奖”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我校荣获神木市目标责任考核“优秀”;12名教师在各类竞赛中获得市、县级荣誉。此外,50余名学生获得市县各级各类表彰。三、存在的问题:我校年轻教师数量比较多,平均年龄30.3岁,骨干教师人数相对不足。四、整改措施:利用引进各类学科专家、骨干、名师来我校对年轻教师进行沉浸式入校指导的方式进行培养;筛选大批具有成为骨干教师潜质的年轻教师,派往各大城市优秀学校进行跟岗实践锻炼,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来培养我校骨干教师;学校将会向相关部门申请我校教师与其他学校骨干教师开展学术交流研讨活动。五、下一步工作计划站在新的起点,培文一中将继续秉承“弘扬北大精神,建设理想学校”的办学使命,发扬“团结、拼搏、精致、奉献”的学校精神,矢志笃行、高位求进,力争新的一年再创新的辉煌!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